徐晓梅 王成伟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生源数量的激增,留学生跨文化的不适应,道德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淮阴工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合到留学生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效探索,增强留学生道德规范意识,着力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 留学生文化思想教育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都很重视留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文化体验,但是往往局限于中国文化本身的体验与感知,较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上、课下的文化教学中。各高校是根据《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培养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留学生培养。所制定的培养方案的重点往往是汉语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文化教学较少,涉及到德育的部分更少。现有的对于留学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汉语课程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留学生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教学、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重点是中国文化本身如何教学,很少涉及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在留学生教育实行趋同化管理的今天,我们要把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去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加强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我们高校留学生教育中的新重点。
二、淮陰工学院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研究与实践
1.淮阴工学院留学教育现状。2016年8月起,淮阴工学院开始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近四年来,共招收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10名,实现了学校学历留学生教育史上零的突破,成为淮安地区第一所招收海外本科学历留学生的高校,也是省内同类高校中第一年招收海外学历留学生数量最多的高校。
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留学生教育,是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抓手。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索,淮阴工学院在“乐学淮工,放飞梦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融思政教育于文化知识学习之中,将两者融为一体的课程教育体系。在中国概况、汉语课程、中国文化等课程教学中,融入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培养真正的知华友华、为发展和巩固我国与世界各国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提升我国的亲和力和推动人类和平进程做出贡献的国际友好人士”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针对留学生在学习基础、语言水平、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中国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扎实开展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开设中国法律常识教育、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人身及财产安全教育、中国生活常识教育等课程,邀请公安机关、校内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留学生能够快速、安全地融入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2018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中国概况”课程的开设是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之一。在淮阴工学院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华学习的第一年就开设了“中国概况”这门课程。通过对中国的历史、地理、人口、经济、政治、社会等热点问题进行讲授,让留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中华观”。
汉语课程的开设也是《规范》规定的必修课,同时要求留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获得汉语水平考试四级或五级证书。汉语语言课程是展示中国汉字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汉语课程融入中国价值观文化,如在“综合汉语”“汉语听说”“HSK辅导”等课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适当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文明校园“六个好”、淮工校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淮工精神“名德尚学、自强不息”等内容的阐述。
3.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以“感知中国传承友谊”为主题,开展体验中国文化系列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书本知识的教学,还要把打造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学作为开展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主阵地。通过举办外籍师生中秋联谊会、汉文化体验之旅、现代农业体验之旅、参观白马湖菊花展等活动,让留学生切身体验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感受中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激发其学习中国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动力。
以参与地方文明建设为途径,营造讲文明氛围,增强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在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过程中,组织留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做志愿者,走上路口协助交警执勤,并且将“交通安全进万家”的手册发放给市民,成立当地交通执勤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促使淮安市民更加遵守交通规则,要为外国人做出榜样,助力淮安文明城市创建,同时也让留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更加了解中国的交通法律法规,提高了自身对交通法规的意识,是一次生动的社会课堂教育。为此,《淮海晚报》等媒体还对此进行了报道。
4.开展情景文化教学。以体验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为主题,开展“感知中国传承友谊”系列活动。利用周恩来总理故乡这一独特优势,开发本土教育资源,将宣传周恩来精神与留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组织留学生参加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和开展“了解伟人周恩来”系列活动。通过组织留学生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德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周恩来精神,了解他为中国、为淮安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系列弘扬地方文化的活动,留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涵,伟人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激励留学生们做优秀的淮工学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淮安电视台《有事报道》、《淮安新闻联播》等公共媒体多次对我们进行了报道。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李帅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周恩来总理非常和蔼,他的衣服很破,他的白头发很多,因为他心里想着的都是中国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特色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书法、剪纸、太极拳等传统文化,也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相应的课程。以淮安为例,淮安市是掼蛋文化的发源地,我校开设了“留学生掼蛋游戏队”,让留学生在感知淮安掼蛋技艺,参加掼蛋比赛中,得以弘扬淮安地方文化,避免了文化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
三、对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思考
1.修订教学大纲,明确德育方向。我校从2016年度招收留学生以来,一直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修订和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在最初的留学生培养方案中,汉语课程集中在大学一年级。考虑到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不足,及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想要学好中国文化,必须先学好汉语。我校在2018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汉语课程的比重,增加了综合汉语(三)、综合汉语(四)、HSK辅导等汉语课,使得學生在大学前两年都开设汉语课程,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汉语。此外,我校在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培养中,也逐渐从庆祝中秋、国庆和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扩展到了中国和淮安地方特色文化如掼蛋、中华经典诵读、中国象棋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里都蕴含了许多育人的道理,因此文化教学也是一种德育教学。
2.增强师资力量,夯实德育保障。在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配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不仅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强有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和辅导员队伍,以保障留学生的专业教学、文化教学和教育管理。在特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聘请了淮安市象棋协会和淮安市掼蛋协会的会员,作为特色文化班级的指导教师;另外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配备了英文教师作为联系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指导内容进行解释和翻译,保障留学生学习的成效。在留学生专业教学过程中,国际教育学院积极与教务处、相关二级学院配合,做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让更多的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从事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在汉语言和文化教学方面,配备了英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在思想教育方面,有良好的管理架构,实行“院长-副院长-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分级分类、课上课下等多层管理。
3.完善教学内容,提升第二课堂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本德育的内容,在留学生汉语课程、特色文化课程中都加入了中国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的教学。在中国概况这门课中,开始时由于教材的不完善等原因,教学时只是通过任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单纯地做中国国情及历史文化的介绍。改革之后,不仅在课堂中重视中国国情和客观事实的介绍,而且会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和核心价值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是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强调课外实践环节,让留学生走出校园,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认同中国发展的道路。[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委员会立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融合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9JS-2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