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

2020-05-26 09:26孙江涛
大陆桥视野·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孙江涛

摘 要:基于连云港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在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城市布局与产业发展对海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支撑力量不足;港口物流体系化程度尚有欠缺;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与规模相对较低。鉴于此,本文提出对策建议如下:优化内部环境,提升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加速物流体系化建设,实现综合性、一体化物流网络;合理利用蓝色空间,科学布局海洋服务业。

关键词:连云港市;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作为江苏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与先导区和国家重要沿海城市,连云港市在《连云港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为支柱,以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文化产业和现代海洋商务服务业为方向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连云港市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连云港市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决定产业集聚的要素比较优势下滑,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力量有限

1.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所依托的禀赋条件有限,且比较优势日益下降。

其一,经济和运输地位不断下滑。连云港市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沿海城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640.31亿元,位于江苏省末位。随着山东日照等部分港口的政策优势,以及上海、宁波等港口的成本优势,港口货物出港量和内贸量从2015年到2018年已连续下滑,随着我国南北煤炭运输大动脉的建设贯通,连云港港的大宗散货优势将受到较大冲击。

其二,环境资源优势的下降。随着我国沿海沿江城市的加速开发,在物流运输和行业部门引进的竞争上,连云港市的硬环境比较优势已被逐渐淡化。相反,对于服务业集聚影响较大的人口等因素出现了负向变化。根据《2018连云港统计年鉴》数据,连云港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除东海县外,其他三区三县均呈现负增长状态,人口机械增长率除海州区外,其他二区四县均呈现负增长状态。2018年连云港市常住人口452万。这不仅意味着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基数匮乏,也导致了服务业集聚需要的消费市场规模较小,集聚过程缓慢且规模扩大幅度有限。

其三,区位优势地位问题。连云港周边城市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彼此之间资源和发展导向上比较接近,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同时,连云港市距离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较远,这也意味着距离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较远,借力发展的空间较小。从2016-2017年数据来看,针对国际的运输线路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萧条,连云港港的区位优势在不断下滑,导致依靠海洋运输资源的服务性行业集聚动力明显不足。

2.主导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国际引领性企业建设存在较大困难。

其一,第二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2017年连云港市第二产业所贡献的地区生产总值共1179.86亿元,不及苏州的昆山(1365.64億元),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682,远低于苏州的445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连云港市的第二产业相对发展迟缓,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且松散分布,这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规模。

其二,连云港市具有省内或全国影响力的服务行业少之又少。2017年连云港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44.19万人,远低于南京的268.40万人。行业部门主要以交通运输、旅游等传统行业为主,金融、商贸、信息等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其三,连云港市产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发展规模普遍较小,创新条件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连云港市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且本市高等院校办学层次都有待提高,产学研的联结度有限。高层次和高水平科研人才尤其是潜在人才的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这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创新空间,导致企业科技创新成本较高,迫使部分企业通过向创新条件较好的区域转移。

3.城市空间布局依托力量有限,产业集聚呈现“微空间”现象。

其一,连云港市主城区较为松散。三大主城区间存在较大的城乡结合地带,这种空间分布造成了城区间 “各自为政”的局面,长期存在“小而全”的社会发展模式,彼此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城区间的协调交流存在较大的难度。这直接造成了连云港市产业布局的松散状态,导致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无法发挥,形成科学合理布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成本。

其二,海洋经济区的布局与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结构性矛盾。海洋服务业的发展集聚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聚集效应,但连云港市教育、住房等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海州区“一区独大”,这导致其他城区,尤其是作为国际化物流集运核心区的连云区人口大量流失,该区的空城化显然不利于金融、信息、物流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存在局部洼地,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

1.港区环境存在一定的不足,综合性功能的发挥缺乏软硬件条件的支撑。

其一,连云港市港产融一体化的程度较低,原有海洋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当前的发展诉求不相匹配,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外流,而且也造成部分入住企业经营成本过高而选择撤离。加之港区招商引资的政策和制度门槛相较其他沿海港口并无优势,也很难有效地吸引外来投资和进行产业植入。

其二,港区的空间分布较为松散,墟沟主港区腹地狭小,堆场条件较差,其他港区发展尚不完备,荷载能力较弱。近年来,连云港市港口运输的地位连年下降,货运市场的萎缩更加剧了港口功能的发挥。

其三,连云港市港口物流企业分属于不同的集团和地域,受到地域微文化的影响,存在着集团内的业务竞争多于合作,地域间的隔离多于协调。由于连云港市主城区的分散状态,各区域都存在一定的地方意识,缺少整体的统筹和合理分工。

2.物流体系化程度略显不足,专业化和一体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一,连云港市对外交通网络的建设尚有不足。连云港市对以陇海铁路线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一线路的大部分节点和枢纽城市距离连云港市较远,互利合作受到空间的制约明显。铁路线路和设施相对老化,目前还没有实现高铁线路的铺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彼此的物流效率。连云港市虽然与160余个国家与地区开辟了海上航线,但航线的闲置率较高。

其二,连云港市内部和对外腹地与相邻港口出现了较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连云港市长期以来的港口城市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腹地产业结构的严重依赖性。由于港城内外腹地与其他相邻港口存在较大的重叠,加之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港口的升级换代加速,集装箱与散货运输量被上海、青岛、日照等港口大量分担,尤其是山东邻近港口的发展势头凶猛,连云港市港口运输的地位呈连年下降趋势。

(三)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与规模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有待进一步加强

1.服务业对外合作缺乏硬件环境支撑,各服务领域合作需要进一步加深。

其一,交通设施和线路是连云港市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硬性条件。连云港市交通线路的规划实施存在较明显的滞后现象,交流合作需要人流和物流的高度集散,但连云港市除了港口交通服务较为集中外,航空基础设施的建设过于薄弱,线路的开发更是只有国内为数不多的航线,国际航线匮乏,交流极为不便。

其二,连云港市对外交流合作的形式及内容都相对单一,对外沟通合作的市场和空间相对狭小。以港口对外物流为例,2016、2017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相较2016年,2017年数据下滑较为明显,除了韩国和中东增量较大,其他区域和国家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尤其是东南亚、西亚欧美降幅明显。连云港市其他海洋服务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旅游业也呈现体量较小的现状,以2016年数据来看,过境旅游人次仅2.26万,远远低于苏州的161.28万;旅游创汇数额为2280.51万美元,远远低于苏州的216708.41万美元。

2.海洋服务业集聚所依赖的资源平台薄弱,缺乏人口输入和人才支撑。

其一,物流平台的建设有所不足。连云港市港口运输对腹地资源市场依赖性较大,运输业务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原料为主,且集中于过境运输,对本地经济贡献还有较大的伸展空间。连云港电子物流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电商业务进展较为迟缓,电子平台的区域垄断性明显,合作意识薄弱,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海洋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成本。

其二,对外合作交流中忽视了人的支撑作用。连云港市近年来人口流出问题相对严峻,尤其是年轻人才的流出,造成了连云港市发展创新动力能力的欠缺及人才梯队建设难度加大,这对连云港市今后的长期发展存在较大的隐患。以连云港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进行对比,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约533万,而常住人口只有451.84万,全年人口净迁出20087,这极大限制了本市密集型服务产业的集聚发展。

其三,以自貿区为主体的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了包括连云港片区在内的江苏自贸实验区,连云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但作为海洋服务业集聚核心的自贸区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鉴于连云港现状和发展条件,我国大部分自贸区的建设经验难于与港城契合,且自贸区的发展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何打造这个集聚核心依然是摆在港城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连云港市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主城区服务业的聚合效应,夯实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依托力量

1.明确城市发展核心区域,以核心区域内部主轴线为依托布局服务业增长极。

其一,加强花果山大道沿线区域特色服务业的布局。在前期建设和现有区位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各类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造行政、科教、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领军地位。以港城大道为中心,以北区域重点发挥商业、生态、居住、旅游等城市功能,依托大港路和242省道,连接赣榆区与连云区,将其打造成国际海滨风光旅游带和国际商务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临洪河口湿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避免湿地资源遭受破坏,打造城市生态宜居空间平台,充分发挥该湿地的生态、旅游、水利、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打造该地段商业中心,引进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设为契机,促进该区域高等院校的抱团发展,加速高等教育的体系化发展,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策略,提升地方办学水平,为将来的国际化城市中心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利用西游记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走廊。

其二,特色化港城大道产业带建设。一是利用沿线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发展特色旅游观光带。打通该区域与南北旅游景点的便捷通道,构建旅游资源的网络结构。二是整合沿线服务资源,发展多功能服务性产业群。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形成规模性和聚集性的地方服务产业群。三是以连云经济开发区为节点,扩大东西两个方向的人口居住密度。这就需要寻找将基础资源的配置进行扩展,为人口的聚集提供吸引源。以开发区为重点建设区域,重在强调该区域的辐射作用。

2.加大其他主城区间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逐步实现主城区产业一体化。

依托临港工业要道204国道和242省道连接赣榆区、海州区与连云区主要工业区,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布局。由于该区域外围连接着部分居民区,已经引发了一定数量的劳动人口在此区域聚集,因此优化人居环境的服务产业也必须予以考虑。例如,浦南新镇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以浦南新镇区为节点,将赣榆与海州两区的空白地段进行连接。也可以将宋庄、罗阳镇和浦南镇北部沿204国道及临洪河岸,作为市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备用地,将204国道市区段建成类似美国旧金山101公路的硅谷,使海州区与赣榆区连为一体。

3.协调优质服务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

其一,优质资源的科学合理扩散和空间配置,形成蓝色空间区域资源的高效集聚。连云港市多年建设的实践证明,人口、物质和信息是通过政府引导将关系民生的优质资源通过城区合作、人员互换、资源交流、信息共享和城区共融,依靠政策扶持、人员流动、区域带动、共享资源等方式在三大城区合理配置。对于流出区的海州来说,将区内优质的资源进行区内和区际扩散,引导人口流动的取向,进而影响物资、信息的流动方向。对于流入的赣榆、连云区来说,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居民需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优质资源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环境条件。推动优质资源的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加强主城区间的服务性资源良性互动。

其二,在沿海空间原有服务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人员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来优化非优质资源的质量,加大其利用的效率。对于海州区来说,重在内部优质资源与非优质资源的区内外互联,优势资源带动非优势资源升级换代。而对于赣榆区和连云区来说,要维护自身优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技术革新及设施投入加大弱势资源向优势资源转化的力度。而对于城市中间地带则需要在原有基础资源的平台上,通过资源融合和职业人员专業化的提升来达到优化目的。优化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口、物资和信息汇聚于此。

(二)推进海洋服务业的体系化建设,加大各城区的产业合作

1.根据城市发展基础,合理布局相应的服务性产业部门。

海州区的职能更倾向于商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资源的强化,将关系民生的相关服务产业部门集中在此区域。在强化该区的行政中心功能之际,更应该强调其连接部位,即新海新区在海州中的引领作用。新海新区目前主体为科技产业园区,要加强与周边产业园区的深度合作,将科技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与相邻的经济开发区密切合作,达到产业与科研单位的双赢。连云区位于海州湾,是进出口贸易的最佳交换场所。港区的发展应当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加大保税产品的进出口力度,引进与区域资源相匹配的产业项目。同时,鼓励各城区行业纵深发展与城区合作,尤其是跨区域联合布局,健全海洋服务产业链,加大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力度。赣榆区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速推进:一是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通过城区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城配套设施的建设及优化投资环境,加速人口的机械增长,形成人口增长极。二是填充沿海城镇带的空白区域,与连云区实现有效对接。

2.在服务性产业体系化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服务模式的区域特色化建设。

在服务性产业体系化的基础上,连云港市需要将产业的区域特色进行系统性挖掘和尝试。以养老产业布局为例,连云港市的宜居环境及服务型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区位资源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如果以此为契机开展养老产业的特色化建设,根据老年群体的健康和社会性需求,发展诸如医疗、卫生、文化等配套产业,既可以作为旅游休闲疗养产业开发,又可以兼顾市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吸引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老龄人口流入,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有效调动主城区的资源流动和配置,将养老产业分布在城市空白地带,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而且也可以强化连云港市的区域经济文化特色,扩大连云港市的知名度。

3.打造混合产业带,实现知识资本在产业间的高效循环流动。

其一,建设农业与旅游业混合产业区。近年来,连云港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迅速,但普遍提供的旅游产品比较低端,相应的教育、生态功能体现的较少。因此,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应加大混合产业区景观的科技化打造和农业产品的多元化功能开发,同时应关注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其二,建设沿海工业、景观农业与文化创意混合产业区。这三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沿海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而且可以多方发挥工业产品与设施的教育、科技、实践功能。混合产业区可以通过多种产业部门的组合来打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产业配置,操作性相对较强,也是市民社会参与与企业提升发展空间积极有效的方式之一。

其三,建立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混合产业带。基于本市优质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景观和雄厚的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建立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混合产业带,发展疗养型旅游市场,依托中云台和前云台山海空间,形成该混合产业的集聚地带。

(三)优化物流体系,提高物流及其相关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功能

1.以港口为中心,构建综合性、一体化的集运基地。

其一,改变现有堆场的空间布局。扩充货运码头的空间容量,可以通过填海造陆来实现,但扩容的能量有限。加快赣榆等其他四大港区的开发速度,重新规划五大港区的功能,将部分货运份额转移至其他港区。

其二,改变港口集团下设货运公司的空间布局。进行货运公司的结构调整,将业务重合的货运公司合并重组,改变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将部分货运公司转移到其他港区。这需要不同港区地方行政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良好协商。

2.建设综合性、立体化交通网络,有效疏通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

建设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交通设施和设备承载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要重点关注以灌河为主要通路的水上运输线路的打造,做到我省物资的流通通路多样化和便捷化。交通网络在连接的同时要考虑到实际承载量问题,尽量保证线路的有效使用和高效使用,避免出现交通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加大地方政府的养护负担。整合连云港市港区资源,将现有的五大港区进行功能的进一步细化。提高海运航线的使用率。

(四)加强特色海洋服务业的建设力度,打造蓝色服务业经济集聚区

1.积极聚合文化核心品牌和服务企业,打造旅游文化走廊。

其一,有效连接区域旅游文化空间资源,打造城市历史文化走廊。以城市中轴为推进主线,将三大主城区和三县的海州古城、孔望山、西盐河、民主路古街、花果山、藤花落遗址、镜花缘小镇、陇海铁路博物馆等等进行线路纵横串联,以淮盐文化、海州文化、西游文化、藤花落文化、朝阳文化、南城文化、镜花缘文化、徐福文化内涵的展现为核心,打造连云港历史文化城市走廊。

其二,以云台山脉、沂沭灌河为山水资源为依托,打造绿色生态旅游走廊。以山、河、海为主线,将云台山脉的各分散自然景观打通连接成景观带,将沂沭灌河的河流景观及相应的水库湖泊景观成片打造,以现有的海滩和海域空间,进行深度开发和多样化资源延展创新利用,形成生态化山、河、海旅游景观走廊。

2.积极聚合科技创新力量,打造蓝色空间知识网络。

将研究和教学领域关联性较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对接,形成科研开发聚集群。目前,本市以江苏海洋大学为龙头,正在致力于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尝试,共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将服务于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的所有知识机构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串联,各知识机构以互惠互利为原则,通过相互间的双向信息通道进行资源共享和互通有无。知识网络既可以建立公共共享区域,由知识机构决定知识的区域配置和开放程度,也可以分设不同的资源通道,以便于个人或机构开展不同的知识互动,也有利于知识的专门化和保密性。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课题资助项目(HHYPT1911)】

(作者简介:孙江涛 (1972-),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专业:国际关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市政府.连云港市“十三五”沿海开发规划(征求意见稿)[Z]2016.08.

[2]连云港市政府.连云港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Z] 2016.03.

[3]连云港市政府.连云港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修编)[Z] 2014.01.

[4]连云港市政府.连云港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Z] 2015.04.

[5]连云港市统计局等编.2016-2019连云港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2019.

[6]江行舟主编. 连云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研究[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09.

[7]古龙高,赵巍,古璇著. 加快建设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研究[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11.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