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晴
[摘 要]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给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带来了更加严酷的挑战。纵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整体水平,学科成绩起点低、相关学习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着英语学习,加上英语本身在我国使用范围不广,增加了学习难度,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重点偏差问题。
[关键词] 新英語课程标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5-0092-02
一 高等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一)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起点低
我国本身对于英语教学以应试化为主,母语学习的其他科目起点都可以设定得比较高,而英语专业大学水平也只相当于母语英语使用者的小学水平,在起点就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汉语思维带来的学习壁垒
英语专业的师范高校在校生是在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英语思维,加之教学理念的滞后,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理解和练习双重壁垒。
(三)学习英语后应用范围窄
英语虽然作为一种国际性的交流语言,在世界的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则存在适用范围狭窄的弊端,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无法在起始阶段就作为师范生的思维运转工具。
(四)学科重点偏差
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强调的是其熟练性,因此会引导师范生走上学科的偏差,将侧重点完全落实于英语的学习,理论知识的领悟,以及英语相关知识或者技能的提升方面。但是身为未来面对学生授课的师范生,除了提升专业之外对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生理发育等方面关乎学生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五)职业规划与学业学习关联性差
现今的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授课内容,与中小学课程教师需要的教育关联性差,高等师范院校内的英语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上没有交集,彼此的工作虽有所联系但是不能达成实践上沟通,造成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在中小学进行教育的鸿沟,缺乏相关的互助合作[1]。
二 新英语课程标准带来的变化
(一)模式变化,师本教育变为生本教育
传统教育的理念是属于“师本教育”范畴的,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控制课堂的课程推进,控制节奏把握,形成灌输式的、单箱操作的、教师权威至高无上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新英语课堂标准带来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改变,现今已经逐渐从“师本教育”变化为“生本教育”,以学生为课程推进的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学生的步调,教师仅仅起到引导作用,不再作为课堂的主体。
(二)内容变化,从书本理论变为实践交流
现今新英语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交际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这种变化的主要导向就是将生硬的课本知识逐渐转化成实践交流的工具,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变化。
(三)教学对象变化,从初中生变为小学生
在之前我国仅有少部分学校推行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但是新千年之后,我国将英语教学的重心向着更小年纪的学生发展。也就是从12岁左右的初中生往下延伸到了7岁左右的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学习语言的巅峰时期是在初中之前,此时对于学生们记忆力强,直观思维能力运转快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因此对于这一变化也需要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范生给予配合,调整自己对于中小学英语教育结构变动的认知,从而更好衔接自己的学业与未来的工作[2]。
(四)教学与科研并重
一部分师范生在实习之后或者在正式入职学校内教职人员之后,就放弃了自我提升,须知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既肩负着教导学生的重任,也肩负着作为第一线的教职人员对于教育研究科研调整、课程设计等一系列的深化探究工作,不能在从业之后就放弃专业的进阶与研究。
三 提升高等师范英语专业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英语专业化教育
专业化的英语教育不仅仅来源于本院校师资力量的提升,更多的是来自培训和交流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优点的过程。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教育之外,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团结协作。
现今的互联网、智能手机通信发达,已经不需要千里迢迢各地取经,可以定期开展视频会议,针对每个院校专业不同的优势劣势进行汇报研究,学生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助群,信息共享、网络化交流,从而加强英语专业的专业化管理,进一步为培养优质的师资力量做铺垫[3]。
(二)结合实际,进行一体化建设
1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中的衔接
要想让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就必须做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中的衔接工作。既然作为职业规划,那么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范生们就该将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大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有所衔接;正式就职之后自己的知识构架与能力发展水平的衔接;以及在授课过程中个人生活和继续教育的衔接等等。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面对的,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学年内,就可以开始权衡利弊、合理安排时间了。
2 写好英语教材教案
为了打破英语教育理论与英语教育教材之间的壁垒,就需要正确学习教材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开始书写依照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自己的思路规划、体系理论制作的教案,既能调节学生对于教材深度广度不适的问题,又能引导师范生在自己的学习中建立框架,提升思想性和技能性。
3 实现信息化交流,创建英语环境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日常交流不足的问题,可以以专业、系部甚至学院为单位,建立完整的教学交流、资源共享的体系,而后在日常沟通中完全以英语来进行交流与对话,创建出适合英语交流的环境,促进英语专业师范生英语学习和实践发展。
4 英语专业教学的评估一体化
英语专业中除去专业化的专业四级与专业八级考试作为学生等级要求之外,还要求以教学的标准全方位的评价师范生的学习进度,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师范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和科研成果相结合,给出最终均衡一体化的评估。
(三)在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实施教学改革
1 调整教材中基础知识与教育课程的比重
一直以来在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就过于重视英语基础知识,而忽视对于师范教育教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过时的小学内容,需要将这部分剔除出教材,将更新后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引入教育课程之中,例如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的实践、英语教育教育理论等等。通过教材的适当改编,进一步促进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内容的优化,构建出适应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4]。
2 推行分层式教学
在大学入学后依靠成绩、性格、专业化程度等内容,将学生进行分层,把思维敏捷、英语专业起点高、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的师范生集合在一起,进行更加高阶的英语教育教学,提高英语的水准;将基础能力稍差、英语基本应用能力一般的进行强化培训。使得每个师范生都能在自己的分层内发挥自己的价值,找到合适的定位,以便适应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变化。
3 实行多种模式的英语教学方针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特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针,对于想要提升的师范生开设师范生任意选择的选修课和专业研究课;对于注重实践的师范生,则开设与大中小院校合作的教师交流互动课;对于想要增加基础培训的师范生,则开设教学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模拟撰写等课程。
(四)注重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综合
首先,要深入了解英语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才能明确英语教育往后的发展方向,这就不仅仅需要鼓励亲历科研问题的全过程,还需要他们时刻关注大中小学内对于英语教育教学理论有关话题的讨论,以及相关有针对性的研究。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要通过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来增长自己对于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优化调整。
最后,通过校园内与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的联系,有针对性的,面对当今教育的问题采取行动,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鼓励师范生和中小学英语进修老师在交流合作中同时增强科研能力[5]。
(五)建设英语教师岗位再教育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并非毕业后入职中小学成为英语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学习就结束了,其实入职后才是实践所学知识的开始。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与聘用院校结合,制定继续教育的考评制度,规定需要完成的附加课业与研究项目,让中小学英语教师既有进修学习的紧迫感,又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
总之,新英语课程标准为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范生提出了新的学习标准,也为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助力,在新时代对于师范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授课的可靠程度,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全面的为广大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任务,甚至自身还要肩负起科研理论更新以及再教育活动。对此要与时俱进、宏观泛化地看问题,了解新英语课程标准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建立适合当代英语专业高等师范学生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覃幼莲.新课程标准与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05-206.
[2]岳禹辛.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两点体会[J].才智,2009(11):72.
[3]郭恒达,窦瑞芳.论新课程标准下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33+157.
[4]董岩.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79-82.
[5]李旭明.试论新课程下高师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中美英语教学,2005(10):32-37.
(责任编辑: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