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晓
[摘 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带来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时代条件的变化,给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 新时代;思政课;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5-007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如何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向。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 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程功能性的认识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时代条件的变化,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程在培养人方面的功能。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一)“培养什么人”
当前,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但社会思想舆论环境的混乱状况仍未得到彻底扭转。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发展趋势中,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导地位,是现阶段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而高校学生又是青年人的先锋队,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也应自觉、积极、充分地加强对思政课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感受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的魅力,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践行“真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一个文化强国。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就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就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就越要激扬主流。
(二)“怎样培养人”
新形势下,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必要首先要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是我们现阶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更加关注的问题。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正因此,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这些现实变化给高校思政课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作为教学培养体系中的主体力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欲要育人,必先育己、修己也。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树立此一为师之标准,并积极践行之,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还应明确一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触及人心灵中最内在、最深层、最根本的部分,即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这里不能外在地改变,而是需要内在的触动,更进一步地说,要取得真正的效应,就要通过这种内在的触动,使之成为一个人的价值认同和追求。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柏拉图认为,人的行为有三个主要动因,即欲望、情感和知识。在教育工作中,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是实现学校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仅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而没有情感的熏陶、欲望的克制,智育方面要出问题。能力强,思想品德出问题,对于社会的危害更大。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在整个培养过程结束以后,要多出合格品、优质品,少出次品,不出危险品。那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注入时代内涵,使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明确且正确的着力点,是帮助青年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为谁培养人”
当前,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國人民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想青年有力量,对国家、民族有担当,就必须更好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其成为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