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势而生:“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成因分析

2020-05-26 02:02窦雯华
艺术评鉴 2020年7期
关键词:世俗化

窦雯华

摘要:在扬州经济繁荣、人文思想自由的时代背景下,“扬州画派”率先打破了绘画领域内的雅俗对立观,促进了艺术世俗化的进程,他们用大胆创作手法、富有创新意识的绘画理念,体现出了不同于当时画坛上已经僵化的王原祁、王时敏、王翚和王鉴这“清初四王”的风格,艺术的世俗化倾向也使得艺术的作品更加的通俗易懂,极易受到当时市民阶级的追捧。

关键词:世俗化   “扬州画派”   艺术市场   审美转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75-02

一、扬州画派的概况

在特定历史时段内,经济繁荣带来的群体聚集会带来文艺领域的某种突变。[1]清代中叶,扬州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盐运中心,经济繁荣,吸引了一大批书画家来此聚集,其中以郑板桥、金农、罗聘、黄慎等人为代表的艺术流派——扬州画派异军突起。扬州画派又被称之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怪到底“怪”在哪里,说法不一。如果从“八怪”自身的角度来看,扬州八怪的画家大多身世坎坷,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环境下创作使得他们的作品讲究师造化、用我法、重神似、抒个性、博修养和端人品。

事实上,扬州画派的画家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丢官后,为了谋生而聚集到扬州的画家。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早年家境贫穷,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担当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的知县,后因为得罪权势而罷官,做官先后均在扬州卖画,被人们称之为“扬州八怪”之首。第二类则是以金农、高翔和汪士慎为代表的一生从未入官,久居扬州的文人画家。如金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死于乾隆二十九年,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作品中经常流露出一股“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有“布衣雄世”的气息。第三类为职业画家但这类画家又有注重自身文人修养的培养。如黄慎、罗聘和华喦。黄慎,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以人物画见长,黄慎在晚期时,以书法入画,画风率逸大胆,题材转向了社会下层人物,同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

扬州画派的这些画家,大胆的突破美学思想中的“雅”与“俗”的对立状态,促进了画坛“雅俗共赏”的新局面的产生。“雅”与“俗”这对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审美范畴,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崇雅贬俗也一直是传统文人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但自明代以后,大批的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学家啊、思想家开始从文学领域上挑战尚雅贬俗的传统观念,他们对雅与俗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注意到雅俗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与沟通的,所以他们开始倡导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这种艺术对话与交融,促成了扬州画派风格与彼时艺术世俗化思潮的同构关系。[2]

二、艺术世俗化的诱因

“扬州画派”的崛起是中国18世纪时期画坛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这是一批以扬州为活动中心,倡导社会审美新风尚、艺术世俗化的画家群。扬州画派的兴起必定会与商业经济、新兴市民阶层和文化思想等因素不可分割。

繁荣的商业经济环境。艺术的兴起自古以来都是与经济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占据了便利的水运便利环境,成为了全国范围类最大的盐运中心。盐业的壮大,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因此极大地推动了扬州城市的经济的繁荣,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扬州的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物质条件。

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清代的扬州的核心市民阶层由徽商、晋商、陕商组成。扬州艺术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一大部分都应该归功于盐商的功劳。清代盐业的高度繁荣,大大增加了商机,高回报的业盐活动相比,少数科举名额让读书人的仕途越来越艰难。在经过一番的挣扎后,很多人愿意赴扬州经商,而这些商人群体中以徽州、山西、晋陕的商人居多。这些地区贫瘠的人们为了寻求生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乡来扬州经商维持生活。这些商人在积累了巨大的商业资本之后,温饱思淫欲,肆意挥霍钱财,生活似于王侯,“扬州盐务,竞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数十万,”“衣服屋宇,穷极华糜,饮食器具,备求工巧,俳优伎乐,恒舞酣歌,宴会嬉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为泥沙。甚至悍仆家奴,服饰起居,同与仕官”。[3]这些奢侈的消费方式促进了扬州商业综合性的快速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清代的扬州,富商大贾四方云集,繁荣的经济使得商人生活富裕,因此有着强烈的尚奇心态,极爱附庸风雅,经常举办诗会文宴。在这松散自由思想文化的氛围下,他们自身的创新性的创作理念也能够得到实现。

总的来看,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和自由人文思想环境等等因素,促进了扬州这块区域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力发展,也是这种繁荣的经济环境、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吸引了大量的画家聚集到了扬州,为扬州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扬州画派是商业都市文化下的产物,它所面对的审美阶层已经不再是皇权贵族,而是新兴的市民阶层。

三、艺术市场的逐步形成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视之,扬州发达的盐运这一经济基础促进了扬州艺术市场的形成,它可以说是扬州盐文化的副产品,是由盐商日常文化消费促发的产物。[4]艺术市场中最大的买主是扬州的盐商中的徽商。徽商出现于元末明初时期,大概到了明代中期时便称霸全国,等到清初时,其势力更是达到了巅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也因此有着“无徽不成镇”的说法。这些商人大部分出生平寒,为了寻找生机,来到扬州做起买卖,但当他们富裕且有盈余时,便开始了花天酒地的奢靡作风,也正是有着这些富豪的爱好,扬州的商业区文化能够迅速发展。比如,盐商喜爱看戏,扬州便出现了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盐商好书画,扬州的艺术品市场便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外地画家纷纷加入扬州的艺术品卖场。盐商好声色,扬州便聚集了具有扬州特色的“杨帮”妓女,这些妓女好打扮,因此也带动了胭脂、花粉行业的发展,更是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来此游玩。这就促使着扬州这块地区的商业市场的繁荣发展。众多外地人口的汇集,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之间的碰撞,为扬州画派的风格各异的独特绘画风格奠定了基础,更是为扬州画派的画家的作品走向市场、走向大众,以及艺术的早期“产业化”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氛围。[5]

艺术市场里最畅销产品便是扬州画派的书画作品,扬州画派的书画作品基本上也是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俞剑华先生曾在《扬州八怪的承先启后》一文中说过:“八怪画风总的根源,一句话就是‘文人画。八怪的画是历代最典型的文人画。”[6]这句话表明了在许多研究八怪的权威著述中都将八怪是归于了文人画的范畴的。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由于苏轼抬高了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将画史上的画家分割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群体,一种是文人画家,又称之为“利家”,另外一种是职业画家,又被称之为“行家”。文人画家的身份首先是“士大夫”,他们这群人自持清高,耻于言钱。职业画家通常是地位比较低下,但善于临摹。而这种定义到了八怪这里就渐渐地变得模糊了,在上文中已经提及过扬州画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他们当中有曾经做过官的画家,也有着从未涉及官场的画家,所以扬州的画派的画家都是由职业化了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了的职业画家组成的。

四、结语

总之,扬州画派他们的出现反映了清代中期的审美思想的一种转变,他们的作品在当时以及数百年后的今年依旧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崇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作品中的世俗化倾向和平民意识。也正是这种艺术的世俗化扩大了文人画的接受范围,为之后的海派及近现代的艺术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简圣宇.长远时间中的“强制阐释”问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02).

[2]简圣宇.在新时代语境下参与全球理论对话的别现代理论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9,(06).

[3]胡惠林,陈昕,王方华主编. 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简圣宇.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邕剧渊源史[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02).

[5]简圣宇.中国现代早期美学体系化的尝试——重审滕固美学探索的历史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

[6]郑奇,黄成.扬州八怪评论集·当代部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7]罗小凤.“出场符号”——论21世纪诗歌符号学转向的一个面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9,(05).

猜你喜欢
世俗化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世俗化”转型与晚清知识分子的道德变革
土耳其18世纪以来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艺术鉴赏话雕塑
悲剧观念的复活与重构
从唐传奇《柳毅传》看元杂剧《柳毅传书》的世俗化转变
佛教的中国化与佛教建筑的世俗化
“三言二拍”中寺庙道观的世俗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