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00后”指的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被称为“千禧宝宝”。“00后”大学生成长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受多元文化思潮、移动互联网等影响较大。相较于“90后”大学生,他们思想更加活跃,独立意识更强,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为更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加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在学校300名“00后”大学生进行研究,辅以个别谈话及群体座谈,共收回问卷292份,回收率97.3%。
一、“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
1.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较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近八成的“00后”大学生对新闻和社会热点事件有自己的判断,且观点一旦形成很难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在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他们更愿意“标新立异”以彰显自己的“独特”。在人生规划和自身发展层问题上,他们会更多考虑个人的生活体验;相较于“90后”大学生,“00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有所提升,敢于对规则说不,“维权”也仅限于自身利益受损时,对他人及集体荣誉重视程度不强。
2.表达意愿强烈,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相较于“90后”大学生,“00后”大学生更善于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调查发现,近八成的“00后”大学生有过在公开场合或者社交媒体上发表过意见的经历,但其观点的表达仅从个人理解及观察角度出发,政治立场及逻辑性不强。例如,在被问及对香港“占中”事件的看法时,近四成的学生未能认识到“和平演变”的危害及西方国家在事件背后的影响与推动。个别学生还错误地认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比较先进,这些都与主流的价值观相悖。
3.为人“佛系”,行事“道系”。“佛系”与“道系”都是近些年来的网络热词。佛系,多指对待事物“看得开”,无欲无求,一切随缘,做事追求随遇而安。所谓道系,多指在与人相处中,追求简单纯粹,不干涉别人生活,凡事“点到为止”,绝不过分牵扯。“00后”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即便有兄弟姐妹,也因为年纪关系难以在成长过程相互为伴。加上父母的“过度呵护”,造成了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过分冷漠,缺乏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相比“90 后”大学生,“00 后”大学生对荣誉、奖励、惩罚的在乎程度较低,更倾向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人或集体等关注较少。
4.知识获取多元化、娱乐消遣数字化。在对“00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近三成的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00后”大学生将网课及自学做为获取知识的补充手段。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已成为“00后”大学生除获取新知识外,娱乐休闲的主要途径: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应用几乎占据了大部分“00后”大学生的手机。但由于网络自身的局限性,网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合法性并不能得到保证,且由于网络發展而产生的“网红经济”、“网络谣言”等不良产物,也正侵蚀着“00后”大学生的思想。
5.现实主义与功利性并存。在被问到涉及个人发展及就业选择问题时,近八成的“00后”大学生表示,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考虑对社会的贡献及给他人带来幸福感。但涉及到实际问题时,选择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及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数不到两成,更多人的就业选择会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和生活的舒适度,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做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更多“00后”大学生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影响事业成功的家庭支持及社会机遇等因素则不作为主要考虑。
二、“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成因分析
“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既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到了内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了国际国内形势,媒体教育引导及移动网络的渗透。内部因素则包含了父母的教育及自身价值选择等诸多因素。
1.外部因素的影响。“00后”大学生成长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进入21世界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围追堵截越发强烈:“普世价值观”的输入,经济上的孤立,文化上的侵染,加上国内经济社会在变革期暴露的一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0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让他们在思想及行为上产生偏差。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们,从小接触网络,除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外,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答案,但网络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使得一切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趁虚而入,影响着“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甚至会造成他们的信仰缺失和价值观偏差。
2.内在因素的影响。“00后”大学生的父母多为60末,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他们儿时吃苦,青壮年时期又恰逢经济体制改革,是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巨大变革的一代人。相较与80后、90后,他们是积累社会财富较多的一代人,深刻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他们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与个性发展,工作与生活上更加务实,也更懂得财富、名誉的积累对于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身为子女的“00后”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60、70后”父母们的影响,表现出价值观的趋同性,其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过度的“理性”,只重视自身发展,对身边事物,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等方面的热情不足,趋于“佛系”;而另一部分“00后”学生则表现得过于“功利”,过分追求名利,甚至于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三、“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00后”大学生做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与参与者,是每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点研究的对象。加强和改进“00后”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大学生的重要举措,是每个高校,每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0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其行为特征表现为功利性与现实主义的统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0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同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在学习、生活和其他工作中加大激励措施,激发“0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0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思政的影响力,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多部门共举,建立网络监管机制。要不断加强“00后”大学生上网习惯及浏览内容的引导与监管,对于网络敏感词,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对校园网络舆情的走向做好研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媒体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各级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提高意识,认清职责,筑牢网络思政教育阵地,鼓励思政教育一线人员开通个人自媒体平台,不断吸引更多的“00后”大学生关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再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创建自己的自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培训,出台激励政策,发挥朋辈示范效应,让学生的自媒体平台广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氛围。
3.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水平,打造全员育人新环境。各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通过组织思政沙龙与讲座,加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辅导员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沟通,在提升一线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使“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着力打造“大思政”理念,强化全员育人氛围。高校要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员教育人、全程育人体系。营造全社会关心呵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努力整合各种资源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把“00 后”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