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薇
摘要: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06.22~1983.04.30),被誉为20~21世纪继最出色的芭蕾舞编舞家之一,他的毕生贡献在于其开启了独具一格的美国风格的芭蕾舞的历程;他的一生编创了400多部作品,其中《阿波罗(Apollo)》《小夜曲(Serenade)》等经典作品一直排演至今;他的身影曾频繁的出现在百老汇、好莱坞、马戏团的舞台上,而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YC Ballet)——他所创办的舞团,至今仍然是林立在世界芭蕾舞舞台上的顶尖的芭蕾舞团之一。巴兰钦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精湛的编舞才华,也在于他对于古典芭蕾的大胆革新与至高的艺术追求与思想境界。本文从美国的民族文化对巴兰钦后期创作产生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表现力 革新 训练法 芭蕾舞创作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55-02
巴兰钦生于1904年,在Ballet Russe①时期,巴兰钦受到福金(Fokine)、尼金斯基(Nijinsky)等人的影响,创作出了非常经典的舞蹈作品,如:《阿波罗 1928》《波罗的戈的儿子(Prodigal Son)1929》等。在于佳吉列夫1929年病逝后,于1933年遇到了林肯克斯汀(Lincoln Kirstein)②并从此踏上了美国土地。
巴兰钦具有“瓦岗诺娃风格”的上课方式深受美国学生的喜爱,他为美国学生编创的第一部作品——《小夜曲》(Serenade)(1934),大受欢迎并排演至今。在这部作品中,巴兰钦的编舞风格发生了改变:无情节无情绪的舞蹈内容、音乐与动作结合紧密等特征的出现,标志着芭蕾舞進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巴兰钦离开百老汇后(巴兰钦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做客座编舞,为百老汇编创了17部作品),来到蒙特卡洛舞团(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③并创作了《四种气质》(Four Temperaments)(1946),这一经典之作被视为芭蕾舞编舞典范。该舞剧中由四种气质引申出来的四种画面活灵活现,舞者本身的情感表达多于再现的元素,这样的舞蹈语言竟是从古典芭蕾语汇中所提炼出来的,不禁让人惊叹。
巴兰钦编创剧目的才华滋润了至今世界顶尖芭蕾舞团之一——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ew York City Ballet),该舞团对“美国风格”的把握与展现至今仍然无法被其他舞团所超越。
一、“美国风格”在巴兰钦舞蹈作品中的体现
舞蹈情节与结构中三种风格的体现——南非舞蹈风格、北非舞蹈风格以及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舞蹈风格。
(一)南非、北非舞蹈风格以及百老汇舞蹈风格简介
南非舞蹈节奏轻快明朗或情绪深沉,舞蹈动作以胯部力量为动力带动整个身体的运动;北非舞蹈大致分为两种流派:第一种流派是舞蹈为歌颂奴隶主而编创,如:Ring Shout(环形歌舞)、Hip Hop等;第二种流派是奴隶们自娱自乐或谋求生计,如:爵士舞等。
百老汇舞蹈则是诞生在两种舞蹈风格之上,吸收了芭蕾舞、声乐以及戏剧等艺术形式。其风格诙谐幽默,具有商业性。以上的舞蹈风格以及审美方式深深地影响到了巴兰钦对艺术的创作思想与审美。
(二)三种舞蹈风格在巴兰钦作品中的体现
此处将以巴兰钦《珠宝》为例,并列举三位同期非常受欢迎的非裔美国舞者的表演,将二者进行对比。第一位是塔克(Snake Hips Tucker)(1905~1937),被誉为“Snake Hips”(蛇形的臀部);其他两位舞者是弗里斯(Ziegfield Follies)和贝博斯(Bades),二人组合被称为“尼古拉斯兄弟(Nicholas Brother)”。
在此,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阿瑟米秋(Arthur Mitchell)(1934~),第一位登上纽约城市芭蕾团的非洲裔舞者,说明巴兰钦十分欣赏非洲裔舞者的肢体表现力。这位被巴兰钦选中的“幸运儿”在1955年加入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后成为主要演员,之后又独立办学来帮助非裔美国人实现芭蕾舞者梦。
(三)巴兰钦舞蹈与三种风格的审美重合的体现
第一,审美标准就是音乐可视化。以《阿冈》中男子独舞为例,当独舞者随着音乐缓步走来时,音乐节奏缓慢而低沉,随着男舞者的步伐加快,音乐突然变得尖锐与高扬;当舞者自转一圈停住时,音乐也刚好在往常的节奏中戛然而止,当舞者大跳落地半蹲时,音乐也随着舞者的身体高扬后转为低沉。巴兰钦的编舞中可以清晰的反映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的变换,甚至是“音乐情绪”的变换。
第二,即音乐与舞蹈、动作与动作的和谐与非和谐的把握。再以《阿冈》中的双人舞为例,不仅仅呈现的是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完美融合,更在于有时动作晚于或早于音乐节奏出现或者停在弱拍,甚至在音乐及其强烈的地方故意晚半拍以配合到音乐中的思想,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令人眼目一新。
二、巴兰钦作品中对古典芭蕾舞中舞蹈语言的革新
(一)重复性训练与头的方向
训练中,巴兰钦偏爱于重复,比如Tendu(擦地)、Grand Battement(大踢腿),在16拍组合之后再加16拍的训练,而这时的主力腿是非常酸痛疲惫的,反而训练目的可以达到;在手臂练习、旋转练习或跳跃练习上,这些既单一又重复的训练方法也同样被采用。
当做battement tendu devant/derriere (向前擦地或向后擦地)时,一反古典芭蕾做法,其要求舞者头部向前直立,为了使舞者看起来更加端庄。
(二)“旋转前一拍”的变革
在巴兰钦的舞蹈中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流动”,他认为所有舞者在做旋转之前准备时都会停顿,这会使他的舞蹈动作“突然失去生命”,所以在巴兰钦课堂训练时,在做旋转之前,双臂要继续向远处延伸,直到伸到旋转节奏的开始,再突然收缩找到旋转轴心。
(三)加入了接触地面的动作
在巴兰钦前的芭蕾舞剧中不会在舞蹈过程中出现地面动作,这体现了古典芭蕾中接近天空的思想;而巴兰钦来到美国后,比起接近遥不可及的天空他更追求触摸真实的脚下的大地,所以在巴兰钦课堂训练中会有多次出现双膝弯曲、跪地甚至在地上滚动的舞蹈动作。
三、巴兰钦与“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一词来源于18世纪中期的罗马,新古典主义芭蕾(Neo-classical Ballet)则出现于1920年,主要代表人物以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为代表。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刘厦静在《论巴兰钦新古典主義芭蕾之“新”》一文中提到过,“巴兰钦的新古典主义芭蕾介乎于旧与新之间,古典与现代之间,俄罗斯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之间……是连接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巴兰钦所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芭蕾”时期,在芭蕾舞的历史上却并不连续,变革后更加快速的吸收了“美国现代舞”的养分成为“现代芭蕾舞时期”,由此证明,巴兰钦时期确实是 “新古典主义”的诞生和存在。
巴兰钦在来到美国之前所接受的是苏联完整的芭蕾舞训练体系,而后又在佳吉列夫舞团担任编舞。来到美国后,巴兰钦思想的高瞻远瞩以及对芭蕾舞艺术的热爱与美国人自信与勇敢是他改革的最佳动力。
四、结语
“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芭蕾舞(All my life has been dedicated to Ballet)”,[5]正是他的奉献与坚持,才使得当时的观众看到“小夜曲”后瞠目结舌;纽约城市芭蕾舞团也可屹立至今;其课堂训练被各舞蹈院团所借鉴;他的天才又大胆的舞蹈创新以及对芭蕾舞艺术崇高追求的精神都是其为世人留下的艺术瑰宝。
注释:
①佳吉列夫舞团,曾享誉全球的芭蕾舞团,巴兰钦、福金、巴甫洛娃、尼金斯基等舞蹈大师皆出自该舞团。
②美国艺术投资人。
③Ballet Russe时期欧洲十分著名的芭蕾舞团。
参考文献:
[1]Kolnik, Paul.“New York City Ballet performing:The Four Temperaments ”.
[2]Gottlieb, Robert.“George Balanchine: The Ballet Maker.”New York,2010.
[3]刘厦静.论巴兰钦新古典主义芭蕾之“新”[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4]Thomas F. DeFrantz.“Dancing Many Drums”,University of Wisconsin,2002.
[5]Robert Gottlieb.George Balanchine:The Ballet Maker[M].Harper Perennial,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