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如磐石

2020-05-26 03:39徐晨辰
户外探险 2020年5期
关键词:攀岩爱好者

徐晨辰

标题标题

REEL ROCK Film Tour(官方中文名:磐石电影节),即岩友口中的RR,每年一届,收录撼动垂直世界的大事件。2006年,Josh Lowell 和Peter Mortimer组织小型电影巡回后,创办REEL ROCK。发展至今,以高水准出品、独特叙事风格和聚焦小众地心引力运动(对抗或顺应地心引力的运动,如:攀岩、扁带、定点跳伞、登山等),被全球范围内的户外爱好者所喜爱。

15年间,从早期的DOSAGE系列、独立纪录片如:《黎明墙The Dawn Wall》《国王之线King Lines》《云端漫步TheSharp End》等到近年间大热的REEL ROCK系列在内,RR记录下不计其数的历史性突破:乌力·斯塔克(Ueli Steck) 2小时22分独登艾格峰,将阿式攀登带入登山主流(此前大多数登山者采用喜马拉雅式攀登);深水抱石大师克里斯·沙马(ChrisSharma) 的进化和独霸、亚当·翁达(Adam Ondra) 红点人类运动攀极限难度5.15d的“静谧之路 (The Silence)”,等等。

磐石电影节放映会现场。

这些名字和故事在台前不停刷新历史,推进人类所能到达的顶级体力和心理极限,而其背后,是个体不停被山野塑造,又在人迹罕至之处将可能带得更高、更远。和攀登者的脚步一样,纪录片的内容纵深、横跨整个荒野和荒野之上的人类冒险史。RR 电影节每年高达500场放映,吸引150000多名户外爱好者前来观影。想要了解山野文化,它无疑是一张快速通关门票。

乘着国家地理扎根中国电视频道的东风,《孤身绝壁Alone On The Wall》的亚历克斯·汉诺尔德(Alex Honnold)让普罗大眾瞠目结舌、手心冒汗。那时,我还不知道攀岩是怎么回事儿。

《孤身绝壁》同名书籍译中出版、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徒手攀岩Free Solo》在大陆院线上映、《攀岩人生 ThePush》被中信出版社引进并出版,等等事件让本是一小撮人狂欢的新闻,如热点般不时跳入主流人群的视野。但随着这项运动蓬勃发展的,是户外品牌的遍地开花,但大众对其认知并没有进步,逼得让我在内的无数岩友向家里长辈保证:我们绝对不会去Free Solo。

但请务必了解,“世界第一”“刺激”“惊险”,不那么重要。“肾上腺素的游戏”仅仅是一个侧面。虽在主流眼里,无疑是最直观、耀眼的那一面。

RR正在做的,是诠释、记录、传播这些运动、甚至不被常人了解的户外生活方式,给爱好者,也给爱好以外的人。它不只记述运动本身,更细致的讲述山野与人;比山峰的高度,再高一些。它剖析山野,更剖析内心。

如影片中的汤米·考德威尔(Tommy Caldwell), 一位美国顶级攀岩者,将整整两年光阴用在尝试自由攀登一条“无法攀登的岩壁”。因太长的时间跨度和渺小的可能性,无数搭档离开。他独自在数百米岩壁的难点上反复坠落,怀疑自己、心生动摇;他鼓励放弃完攀希望的搭档凯文·乔治森(KevinJorgeson),不惜推迟登顶,一路陪伴;青少年的他,连同伙伴在吉尔吉斯斯坦被反动军绑架,不得已将持枪者推下山崖自救,背负沉重的愧疚活下去……我们看到他的坚如磐石,他的细腻心碎。

影毕,我心中的疑惑明朗:为何《黎明墙》海报是器械攀登瞬间,而非自由攀登时的历史性时刻?因为更值得被人记住的,是在这块900多米大岩壁上上下下,两年中的日日夜夜。

RR列表中,也不乏诙谐、甚至荒唐的影片,如《渡渡乐趣Dodos Delight》《安全第三Safety Third》《宽缝男孩The Wide Boyz》等。同样,它毫不避讳展开对“生死”“意义”等辩论,将那个爱好者不断询问自己、局外人不停质疑动机的扎心问题——“为什么登山”赤诚地、坦白地呈现。

当影片出炉,其中攀登者已不在,并非个例。《LunagRi —— David Lama Conrad Anker Walk The Line》上映前,班夫的一场雪崩瞬间将世上最优秀的攀登者:大卫·拉玛(DavidLama)、汉斯乔格·奥尔(Hansj?rg Auer) 和杰斯·罗斯克利(JessRoskelley) 的存在抹去;《鼻子线路的速攀记录》没能等到布拉德·高布莱特(Brad Gobright) 墨西哥攀岩之旅的归返。

RR并不是一群外行电影人涉足户外影片,制作团队的岩性深入骨髓,坚定热烈、先锋叛逆。这才有了让户外爱好者共鸣共振、常看常新的高质量作品。有时,看过笑过,有时,笑后沉默。它是一场另辟人生蹊径的探索者的狂欢盛宴,让犹豫不决的观望者蠢蠢欲动,让主流思想裹挟的局外人或幡然领悟,或困惑摇头。

历届磐石电影节海报。

瑞士机器The Swiss Machine(收录于:REEL ROCK 5)

攀登史中, 乌力· 斯塔克之于高山速攀者(AlpineSpeed Climber), 好比夏洛克· 福尔摩斯之于顾问侦探(Consulting Detective),他称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斯塔克用一己之力,书写了登山史的新一页。那群最杰出攀登人的典型秉性,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勤奋、坚韧、不断追求极致的完美。难得的是,他也谦逊、善良、性情温和。

为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最快、最轻地完成理想中的技术型攀登,斯塔克将每项山野能力不停重复、精简提煉,直至近乎无暇。训练不停步、为把体能推向极限的他说:“我(的天赋)和其他人相差无几,只是我不停的训练、训练、训练。”

斯塔克和好友汉诺尔德一样,也将风险,推近极限。他专注轻量化、没有同伴的独攀(Solo Climbing)。极端的轻量化,减掉同伴、尽可能携带最少的装备从而提高速度、与安全博弈。轻量化,也代表更小的周转、出错余地,更高的技能要求和随机应变。

1936年,Andreas Hinterstoisser、Toni Kurz响应政府彰显国力的攀登活动,前往艾格峰北壁。在经历一系列自然和人为意外后,Kurz 成为那趟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在使用不够长的绳索下撤时,严寒,力竭的他不再拥有一丝力气让自己通过延长绳索的绳结,在离救援人员咫尺的空中失去了呼吸。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最著名的瞬间:身背小包的斯塔克在白雪覆盖的狭窄山脊上狂奔,两侧万丈深渊、不远处是艾格峰之巅,正创造着无人能及的北壁速攀世界纪录。”穿着冰爪不能跑“是登山的安全常识,但总有人活在常识之外。

探险摄影师金国威(Jimmy Chin)曾说:“你不停拓宽(自己的)极限,总有一天,你会达到极限(If you are pushingthe edge,eventually you find the edge)。”

极限却不是一条耀眼红线,划在峭壁和冰雪上,让人明确地知晓生死之别。极限,是不停试出来的。后来的后来,两年前的五月,高海拔适应性训练中的斯塔克,在努子峰(Nuptse) 不幸意外离世……

你热爱的事物,可能终结你。沉痛的事实,让每个爱好者陷入深思。

攀登途中的乌力·斯塔克。

第12届磐石电影节海报:攀登中的玛格·海斯(Margo Hayes)。摄影/ 格雷格·米翁斯基(Greg Mionske)

鲨鱼鳍The Sharks Fin(收录于:REEL ROCK 7)

2019年夏天的北卡斯卡德山区(North Cascades),我和扎师傅攀登Sahale Peak时,先后遭遇掉落冰裂缝、风雨大作中横切岩石破碎的山脊、全身湿透在深不见底的浓雾中绳降,等终于踏上坚实土地,头顶晴朗的我们,不约而同聊起这部由出品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导演Elizabeth ChaiVasarhelyi和全球最著名的探险摄影师金国威制作的影片。我们简直无法想象,比刚刚经历的还艰难数百倍的攀登需要多大的决心、毅力和坚持。

金国威与两位伙伴——康拉德·安克(Conrad Anker)、勒南·奥兹图尔克 (Renan Ozturk) 的目标,是登顶喜马拉雅山脉海拔6400米的梅鲁峰。当技术性和海拔逼近极限,登山和攀岩的界限就变得十分模糊。连行走都吃力的低氧环境中,他们必须零出错地攀爬大岩壁。期间,他们完全暴露在恶劣骤变的高山环境中,极可能遭遇雪崩或落石、急性脑水肿或低体温症等不可抗力,承担着分分钟能将旅途化为有去无回的危险。

与其说这是纪录片,不如说更像是冒险电影,想看到的元素都有。强烈推荐完整版。另外,导演Vasarhelyi和金国威因片结缘,如今已是4口之家。

梅鲁峰。 摄影/Sharada Prasad CS

年轻新势力Young Gun(收录于:REEL ROCK 11)

白石阿岛(Ashima Shiraishi,岩友都叫她阿诗玛)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天才。她的攀爬,是人类早期攀爬本能与后天努力训练的完美结合,动作行云流水,Dyno果断干净、动如脱兔,轻盈美妙,破解难点的方式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与攀岩相见恨晚的我,非常羡慕从小习“攀”的他们,站在天分和本能的跳板上,无忧无虑地将热情投入喜欢的事物上。自重轻、恢复力强,柔韧、大胆等都是小岩友的优势。另外,越早开始训练,身体越容易朝着适应攀岩的方向生长,积年累月,变得强壮和高效。

攀岩,要趁早。但接下来的青春期,是一道高坎。重心、平衡感随着迅猛的发育进程发生改变;身高、臂展和体重也与以往不同;花花世界映入眼帘,升学压力逐渐沉重。不停四处参加比赛、追逐成绩,可能会反噬小岩友对岩壁的热情;“喜欢因为擅长”也会被容易上瘾、更直观有趣的游戏取代。总有一天,那个问题会找上他们:你为什么攀岩?

少年成名的天才不少,但热情和光芒在成长中烧尽的,也不少。阿诗玛的前攀岩教练欧贝·卡里翁(Obe Carrion),曾被誉为攀岩天才,常常和同样年轻有为的克里斯·沙马(ChrisSharma) 一起参与知名户外品牌拍摄之旅。从他们早期的RR影片《横冲直撞—与克里斯·沙马完整影片Rampage-FullFilm with Chris Sharma》中不难发现,那时卡里翁的脚法、身形和控制力比年轻的沙马更胜一筹。如今沙马站在神坛,卡里翁很早前便将热情转换到培养小选手,避免他们重蹈自己的覆辙,更快乐地成长和攀岩。正因如此,他与阿诗玛的爸爸产生分歧(爸爸目的更明确:让阿诗玛成为全世界最好、最年轻的攀岩者)。

猜你喜欢
攀岩爱好者
攀岩引领时尚体育新风尚
波比攀岩
蝴蝶爱好者
推理:被遮住的抓手
the HIGH WAY
直播答题爱好者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攀岩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
户外军迷要过节,送点儿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