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是指患者脑组织因血氧供应不足,导致的局部功能丧失和组织软化情况,具有一定的致死率,预后也较差。患者的吞咽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均可能受到影响[1]。分析指出现有护理模式对患者吞咽功能的缓解作用有限,我院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就个性化护理的作用和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8~77岁,平均(56.3±4.8)岁。以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表达患者病情,重度吞咽障碍患者5例,中度吞咽障碍患者11例,轻度吞咽障碍患者17例,无吞咽障碍患者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7~76岁,平均(56.4±4.6)岁。以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表达患者病情,重度吞咽障碍患者5例,中度吞咽障碍患者10例,轻度吞咽障碍患者18例,无吞咽障碍患者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满足《中国脑出血诊疗规范指南》(2016)的诊断标准,存在吞咽障碍。排除多合并症患者、濒危患者以及中途退出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给予必要的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拟定规范护理、信息反馈、吞咽训练、复健指导四项措施。
1.2.1 规范护理,结合患者群体特点进行护理,加强基础性措施的规范应用。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碍的情况下,要求做好进食护理,以无需反复咀嚼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患者应取坐位、半卧位,半卧位患者头部倾斜30°,避免出现食物反流。其他护理措施也严格遵照患者需求开展,包括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感染控制、环境护理等,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基础,同时上述措施也可以运用于院外护理中,告知患者家属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以提升护理延续性。
1.2.2 信息反馈。持续进行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的跟踪,了解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护理诉求。如患者的吞咽功能已经有所恢复,但尚未达到进食固体食物的标准,患者向护理人员反映,希望更改食谱、尝试功能恢复,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满足。信息反馈包括患者反馈,也包括护理人员专业反馈,要求护理人员为所有患者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日志,于日志中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如VGF评分是否出现升高、患者吞咽水和流质食物的总量是否出现改善等,以护理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信息进行护理优化,提升针对性。
1.2.3 吞咽训练。启动渐进式训练计划,包括吞咽动作练习、液体吞咽练习和固体吞咽练习3个阶段。吞咽动作方面,在不进食任何食物的情况下,每天引导患者分解进行吞咽动作,包括张口、咀嚼、下咽等,形成肌肉记忆。当患者可灵活掌握分解动作后,给予液体吞咽练习,早期为水,中后期可添加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引导患者以连贯动作饮水、进食。无明显吞咽障碍后,进行固体食物咀嚼和吞咽练习,建议患者反复咀嚼食物至坚硬、固体部分消失,再行吞咽。训练过程中需准备负压设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食物堵塞等问题。
1.2.4 复健指导。强调进行周边内容的传递推动患者康复,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复健、知识传递、心理疏导等,各类辅助措施的运用无强制性和时间要求,所有工作均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灵活实施。如患者因吞咽练习失败产生失望情绪,应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长期坚持可见效”等,鼓励患者坚持练习。知识传递则包括院外护理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等,可在尝试提升患者吞咽功能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机体运动练习,综合改善体质,推动包括吞咽功能在内的功能障碍好转。
1.3 观察指标: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吞咽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表达,满分105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吞咽能力统计改善率,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评分满足轻度、中度、无吞咽障碍标准;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评分满足轻度、无吞咽障碍标准;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评分满足无吞咽障碍标准均视为改善。护理满意度以10分制量表获取评分结果,得分超过7分为满意,得分4~6分为一般,得分低于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数+满意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 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后变化: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接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见表1。
表1 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后变化(±s)
表1 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后变化(±s)
2.2 患者吞咽能力改善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较高,见表2。
表2 患者吞咽能力改善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脑梗死属于脑卒中的一种,主要因脑血管血氧供应不足所致,患者脑组织的功能局部丧失,可影响吞咽能力[2]。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无法有效应对该问题,患者吞咽能力的好转率低于70%[3]。生活质量也普遍偏低[4]。另有学者研究指出,给予高质量的个性化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多可达到90%以上[5-6]。在对比研究中,相关学者指出,高质量的护理提升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降低约10%[7-8]。其他学者的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果[9-11]。
我院研究中,在护理前吞咽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相似的情况下,个性化护理改善了患者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下降为(72.9±8.5),低于对照组的(82.5±8.7)。同时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率为87.88%,护理满意度为93.94%,也均优于对照组。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个性化护理更多重视患者个体差异[12]。我院以此为指导,综合就患者群体需求、个体特点进行工作计划的拟定,并实时获取患者、护理人员的反馈信息,有计划、有重点的提升了护理效果。措施上看,规范护理优化了常规护理措施,使其更具可行性,信息反馈则能够保证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的实时捕捉,有助于提升护理作业的针对性。吞咽训练直接应对患者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可渐进式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复健指导作为上述工作的补充,以患者的病情、病况和护理诉求为基础,灵活进行知识、技巧的传递,以加快患者临床病情和原发疾病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病情,其实施强调充分结合患者病情特点。重视反馈分析和基础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控制原发疾病和临床症状,实时捕捉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效果,应推广于后续临床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