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北京 10016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居首位[1]。本病引起的病因主要有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物质、药物(如消炎痛、保泰松等)、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反流、长期精神紧张[1]。目前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减退、上腹隐痛、反酸等,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2]。目前西医对症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暂时缓解,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长期用药的疗效也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凸显出独特的优势,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曾任北大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的张淑娥老师,作为北京市知名中医,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对慢性胃炎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于2017年参加了由大兴区建设的第一批“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能师承于张淑娥老师,根据张淑娥老师的临床指导及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现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8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治疗的68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患者符合《慢性胃炎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3],经过电子胃镜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年龄在18~65岁,知晓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方法等,与家属共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重度异型增生及恶变者;重度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严重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及严重心、肝、肺、肾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妊娠或者是哺乳期妇女;入院前4周服用过抗生素、铋剂以及抑酸剂等药物的患者;治疗期间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炎药物或者是不能排除使用其他干扰药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不能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会印象疗效判定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n=34,给予常规治疗)与中药治疗组(n=34,采取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中药组中,女14例,男20例,年龄32~62岁,平均(48.8±6.3)岁,病程1~8年,平均(5.3±1.1)年;常规组中,女15例,男19例,年龄33~65岁,平均(48.9±5.8)岁,病程1~6年,平均(5.4±0.8)年。在年龄、病程等资料上,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比较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应该保证其作息和饮食规律、合理,三餐均应该定时、定量,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也应该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告知患者应该禁烟戒酒,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药物治疗方法如下:
常规组给予以下治疗:铝碳酸镁片(国药准字H20013410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次1.0 g,每日3次,饭后1~2 h嚼服;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19991118,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每天2次,每次口服20 mg。中药组采取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组方包括:茯苓15 g、党参20 g、白术15 g、陈皮12 g、厚朴10 g、半夏12 g、木香10 g、干姜9 g、砂仁6 g、枳实10 g、香附9 g、甘草6 g,胃脘痛者加延胡索10 g、丹参15 g,胃阴不足者加生地9 g、麦冬10 g。每日1剂,取汁500 mL,于早、中、晚餐后半小时温服。连续治疗10周。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主要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包括痞满不适、胃脘痛、气短懒言、泛酸、嗳气、大便稀溏,以0(无)、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进行评价[4]。疗效评价标准[5]: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不低于95%;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症状积分减少不少于70%;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治疗后有所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少于30%;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以上标准。本文以有效、治愈、显效为临床有效。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主要包括疲乏无力、胃痛、胃胀和口中异味,同时也应该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数据处理方法:采取SPSS18.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卡方检验。
2.1 疗效对比:中药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要高(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n=34)
2.2 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后,中药组6项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常规组明显要低(P<0.05),见表2。
表2 症状积分对比(±s)
表2 症状积分对比(±s)
2.3 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对比:中药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对比[n(%)]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属于多种病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弥漫性或者是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现代医学认为[6],其发生多与免疫因素、饮食习惯、化学因素及生活方式等有关。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痞满不适、胃脘痛、气短懒言以及嗳气、泛酸、纳呆少食和大便稀溏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均有着一定的干扰,应该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西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铝碳酸镁片、奥美拉唑胶囊,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但长期服用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目前临床上以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最为常见,病因主要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弱,久则寒湿气滞[7]。这一疾病的主要病位为胃部,但是与肝脾也有着相对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一疾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脱”,并以血瘀、食积、气滞和湿热为标,以脾虚气滞为本[8]。治疗应以健脾、养胃、温中、散寒、益气为主。香砂六君子汤出自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其以补气、李奇为主要的配伍特点,主要可以运用于脾胃虚弱、痰湿气滞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中医辨证加味治疗[9]。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含有党参、茯苓、白术、木香、香附等药物,其中党参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润肺;茯苓健脾、渗湿,佐以白术,益气健脾,茯苓与白术配伍健脾祛湿之力更甚[10];陈皮、半夏理气燥湿;厚朴温中止痛,降逆止呕,行气化湿;香附行气止痛;枳实消积除痞;砂仁行气止痛,温中健脾;木香温胃行气,散寒止痛;甘草调节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能达到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养胃除痞、标本兼治的功效[11]。现代药理证实,茯苓、木香、白术可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肠道运动;党参有增强免疫、改善消化道功能的租用;半夏可保护和促进胃黏膜修复,与砂仁配伍能促进胃肠蠕动,与陈皮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痛[12]。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要高(P<0.05),同时,治疗后,中药组6项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常规组明显要低(P<0.05),中药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提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13]。
综上所述,对以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采取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