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锐
20 20年1月,广东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晓晖到位于该市的广东金雁工业集团调研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对吴晓晖而言,并不陌生。去年8月就任现职前,她在企业度过了20多年时光,先后在广州工程承包总公司、广东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任职。由企业转到政府前,她担任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近年来,多名长期在国企任职的高管,开启了从政历程。2019年,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发现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国企高管变身党政官员。
不过,国企和党政机关毕竟有所区别。记者采访中发现,转身之初如何快速融入,对这些商而优则仕的新人们,仍是一道考题。
履新调研多看数据和问题
“管理企业与管理政府,有同有异。”记者采访中,多名曾在企业任职的政府官员表示。
先说相同。从本质上看,都是为国分忧,为民服务;从工作形式上看,调研、开会、批示、跑项目、迎检、指挥应急、解决纠纷……这些党政机关工作日常,对企业高管也不陌生。用在企业33年、后主政海南的卫留成的话说,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管理经济等资源,都跟一个大型企业的运转规律、模式等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者又有诸多区别。多名受访者提到,一般而言,从工作范围上看,政府涉及的面比企业广,要打交道的上级下属、各方人士,数量也超过企业。从管理重心来说,企业更重效益,而政府要完成的任务、一票否决的指标更多,作为领导或主官,必须注重统筹协调。从行权方式来说,不少企业家刚进入党政系统是担任副职,不直接拍板。“适应开会,适应加班,适应清贫”,由企入政半年的官员刘权如此总结。
“有企业经历的干部,善于梳理数据,发现问题。”刘权说,“这在一众同僚中很占优势,常一语中的,很快服众。”如长期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王岐山,调任海南省委书记后,一个月内很少公开露面。从海口到三亚,从琼海到五指山,短短一个月,他几乎把海南走了个遍,到最贫困的县市进行调研,他对海南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在履新一个月后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王岐山侃侃而谈,认为促进海南的经济,应该启动需求,鼓励投资,吸引外资。
由企入政者调研,从其过去熟悉的经济数据、发展指标等入手,往往更能发现问题。一名官员对记者回忆,一名企业家出身的干部曾在履新后的座谈中发现,统计局和能源局报的材料中,三个相关数据加起来无法契合另一个数据,最后虽发现主要是统计口径不同,也暴露出了部门之间存在的深层问题。
“履新调研中要树立问题导向,除了走访经济部门,还要走访乡镇和民营企业。”刘权说,调研乡镇一般选择联系点,除了看贫困村外,还要随机选个其他村,不打招呼去后,与乡镇、村干部群众敞开谈。民营企业也非常关键,既要去调研、座谈,还可以请负责人来单独谈话,从中发现政府工作的不足,探索下一步的发力点。
同时,在这一段时间,不少人更加低调。2005年5月,长期在东风汽车公司任职的苗圩履新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后,保持着固有的谨慎作风。市委宣传部一名官员透露:“有BBC、路透社和香港等媒体想申请采访苗书记,但都被他婉拒了。”对一名长期报道东风汽车公司、与之交情不错的记者,他抱歉地表示:“管理武汉我没有经验,要遵守的原则只能是‘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望你理解!”
“三把火”怎么烧:
倾听官声民意,铁腕推进执行
“竺延风第一次以副省长身份出现,是在2008年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近30分钟发言中,除了最初几分钟对事先准备好的会议讲话稿提纲讲解,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脱稿的。”当时参会者回忆,正是这30分钟脱稿讲话,看到了竺的专业和雷厉风行。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正是不少企业家从政之初的状态。在一段时间潜心调研后,他们常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在企业的好做法,在主政地或分管部门推进新策。
他们烧的“三把火”,常是从改变干部思想观念、强化队伍执行力开始的。这被认为与此前在企业注重效率有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黄龙云从广州钢铁厂被调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政。此后受访,他坦承开发区干部在观念上,要从旧习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做斗争,要超越部门视野的局限。
“海南缺少强烈的执行理念和狠抓工作落实的精神。要创新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在中海油营造“执行文化”的卫留成,2004年履新海南一个月,发现“57件批示只落实了2件”后,围绕执行力掀起了一场持续改革。此后,他自身率先垂范,倡導“政府的效率要向企业学习”,向官员推荐《给加西亚的信》,对懈怠者批评问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场风气与执行力。
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率先垂范。他们多善于开短会、讲短话、直指问题。苗圩曾在工作会议上痛斥干部反映强烈的官场接待歪风,“一人做客,十人陪客,一二十道菜待客,吃完后还要跳舞唱歌”,不久此风收敛。
如何选择改革和整治突破口?他们注重倾听官声民意,从中挑选棘手但相对有把握的问题攻克。
履新不久,基于省内调研时大家反映的情况,卫留成推动各地清理偿还政府债务,像企业一样摸家底。苗圩则很重视群众意见。有市民给他写信,反映对武汉公交线路调整的意见。他当即作出批示,还一个人跑到反映问题的线路去乘车走访。
长期以来,武汉市民对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的整治呼声强烈。上任武汉市委书记后,苗圩对治水、整治东湖倾力颇多,铁腕推进,多次考察调研等,最终取得积极进展。
黄龙云后到珠海主政时,也注重官民互动。他引入代表委员、企业家等参与,1999年就推动了“万人评政府”,200人测评团将市医药管理局、规划国土局、民政局考评为“差”,这些一把手要做检查,还被扣掉全年奖金,其他领导则扣一半奖金。如果连续两年被评为“差”,一把手将要丢官。当时此举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对于这些新政,媒体颇为关注,并冠以“效率风暴”等名称。不过,对于工作及落地成效,官员们多有清醒估计。从政后,竺延风仍强调在企业坚持的“长远看问题,长期定策略”。而卫留成也说,作为省长市长,一定要有清晰、稳定的思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不主张提海南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认为好的官员要规避发展风险。
“由企入政的人,要对面临的困难有足够估计。”刘权对记者说,去年他在一次会上说,要让某项工作有根本改观。下来有局长建议成文后把“根本”改为“明显”,“经过半年,我觉得建议是对的,能做到就不错了。”
抓住要害,沿袭好的工作方法
几年前,张宏由某国企老总,几经辗转,调任一地县委书记。在他看来,由企入政,万变不离其宗,都要善于抓住要害。
“在企业时我是总经理,管经营、管业绩。如今除了管干部,还要管意识形态、管党风廉政建设,管方方面面,同时要兼顾上上下下,很考验人的领导协调能力。我摸索了半年,不管在企业还是县委,首先坚持一条,把人管好,带好班子和队伍,大家分工协作。尽管我当县委书记要比以前累,但各项事务理顺了。”
企业的做事方法,也可以给从政者诸多灵感和启发。张宏告诉记者,重点工作、系统工程,他要挂帅,某些单项任务组合的工作,谁来牵这个头,下面哪些人挑重担?履新不久,他将组织委任与个人自荐结合,引入过去在企业实施的扁平化项目制,鼓励广大干部参与,从中发现了一批人才,推荐了一批干部,现在从班子成员到普通干部,大家积极性很高。
好的工作做法,也不妨沿袭下来。曾在企业工作,后任成都市市长13年的葛红林,从政之初就延续着在企业记录工作日志的做法。
“我不仅让人记录每天的活动日志,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每作一个批示,都让工作人员复印一份,放到专门的档案盒里,年底装订成册,再编成索引,一年一册,以此自我督促。约束我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更不能干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事。”葛红林说。
正是在这套日益丰富的资料中,葛红林悟出了许多从政之道。“要秉持哲学+数学的理念,既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又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政策制定,政府应该多方面周全考虑,要科学地切一刀,而不是鲁莽地一刀切”,这些智慧,伴他走过了这段由企入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