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让困难群众获得真切的幸福感

2020-05-25 02:28张晋创
重庆与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涪陵区涪陵贫困户

张晋创

脱贫攻坚收官战进入倒计时。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如何冲刺“最后一公里”,打牢乡村振兴桩基,擦亮全面小康底色,是涪陵区全力以赴的重大战役。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为确保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经得起检验,涪陵区一级带着一级干,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用决策智慧与攻坚汗水置换困难群众真切的幸福感。

| 响鼓重锤: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

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以榨菜之乡、水下碑林白鹤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闻名,是成渝城市群中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是对涪陵脱贫攻坚的生动诠释。在脱贫收官大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涪陵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非常之智、非常之举和非常之力,决胜收官之战。

涪陵每个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帮扶集团、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都有自己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层层立下帮扶“军令状”。34名区领导、29个乡镇(街道)负责人定点联系、24个区级扶贫集团定点帮扶63个贫困村。全区8788名帮扶干部精准对接17457户贫困家庭,宣传防疫知识、询问就业需求、开展产业调查、制定增收计划。

除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进行系统摸排之外,涪陵还从本地青年中选聘村级扶贫信息员,负责对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5个保障类指标和是否有商品房、是否有享受型轿车、是否有财政供养人员、是否投资经商办企业4个成效类指标,进行“画像式”脱贫稳定性识别。根据精准识别出来的稳定脱贫户、巩固脱贫户和临界脱贫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跟踪监测和帮扶措施不够精准的难题,还被作为脱贫攻坚的典型范例在全市推广。

抓党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形成了合力。涪陵区保持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扶贫分管负责人总体稳定,凡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街道)均设立扶贫开发办公室,落实3—5名专职扶贫专干。选优配齐基层党组织,实施开展“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的双向工作机制。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坚持每月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三在村”制度,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相关问题。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在涪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脱贫攻坚行动,正在加速引领广袤乡村的立体嬗变。

| 尽锐出战:走好“最后一公里”|

“两不愁三保障”是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涪陵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行常态摸排、定期研判、定量分析,通过建立产业、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低保兜底、饮水安全7本台账,逐户逐人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

能否实现稳定增收,是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的关键所在。为解决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问题,涪陵及时发动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食堂定向采购,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该区区委、区政府,24个扶贫集团、117个成员单位及干部职工针对疫情期间贫困户农产品积压问题,采取政府统一收储、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购买贫困家庭饲养的鸡鸭鹅小家禽3万多只。

电商的快速发展,将涪陵农产品推向了全球大市场。涪陵拥有区乡村“三级”电商扶贫网络和“区有园、乡有站、村有点”的电商产业生态,通过政策扶贫、项目倾斜,大力培育电商业态、厚植电商土壤,走出了一条“物业+业主+农村电商+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新路。今年以来,全区农特产品触网销售30万单,销售额近1000万元。

为了不让春耕备耕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走村串户,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生猪、蔬菜等增收产业。帮扶责任人逐户统计农资需求,然后以村社为单位代购配送,及时将贫困户急需的农资送到家中。疫情期间,正值涪陵扶贫主打扶贫产业青菜头开秤收购的关键时期,涪陵区通过引导榨菜集团为龙头的榨菜企业以保护价收购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榨菜产业和贫困户的增收影响。目前,全区青菜头已实现销售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收6153.79万元,其中贫困户户均纯收入达2160元,较上年增收15%。

在涪陵,股份合作社是贫困户與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的核心纽带。依托榨菜集团和太极集团两家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发展以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χ”扶贫产业体系,通过“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构建“公司+股份合作社+贫困户”“公司+保护价”“公司+流转土地+分红”的产业利益链接模式,实现贫困户与扶贫产业的紧密联结。贫困户通过与股份合作社签订“保护价+随行就市”订单,让贫困户收获产业发展红利,在参与产业发展中获取务工收入与股份保底分红的双重收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涪陵在推动企业和扶贫项目复工复产的同时,及时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信息,按照“点对点”“一站式”精准对接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同时,积极开发保洁、护路、管水、防火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公益岗位共安置贫困户1650人,6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173人,其中贫困户72人。

医疗、教育和住房是否保障到位,关系到脱贫攻坚能否顺利交卷。涪陵通过落实健康扶贫“七重救助”制度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分级诊疗”政策,从根源上拔掉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导致的“穷根”。如今,涪陵贫困户医保参保率和财政资金对参保资助覆盖率均达到百分之百,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门诊、住院自付比例分别降至16.1%、8.1%,真正实现了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全方位的教育保障,则为涪陵贫困家庭带来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光。对病、残适龄儿童,采取“定人、定时、定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图片”的方式送教上门;对因厌学辍学学生,落实专班专人劝学返校,构建起了区、乡、村社、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控辍保学体系,全区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

拆除重建与加固维修双管齐下的危房改造,对居住在唯一住房、存在安全隐患且自身无改造能力的农户,及时纳入建卡扶贫对象进行统一改造;对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卡外人员,按“一户一档”落实乡镇(街道)进行整改。大规模的农村危房改造行动,不仅彻底消除了“四类”贫困人员的危房,也为贫困群众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脱贫攻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闪失。为此,涪陵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现场交办、定点督导等方式,逐户逐人逐项查漏补缺,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时动态“清零”。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人居环境整治、“志智双扶”等精准扶贫行动,为涪陵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实打实、硬碰硬的督查监督,让涪陵脱贫攻坚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稳。

| 决战态势:打表推进促整改 |

脱贫攻坚只剩下不到9个月时间,必须分秒必争。

面对收官交账日益临近,涪陵虽然还有23户未脱贫户,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对此,涪陵区始终保持决战状态,按照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的要求,逐户逐人分析研判,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涪陵置身战略全局的决策视野。在脱贫摘帽之后,特别是近两年,涪陵区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将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和政策举措,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性整改、自查验收、签字背书、上传销号、装订成册“五步”工作法,是涪陵区在推进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清零整改中的主要创新。区委、区政府紧扣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考核、脱贫攻坚大排查等各级各类反馈问题,认真梳理,细化完善整改工作方案,制定“三单一表”,对标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严格执行督查、通报、考核、问责、集中办公、签字销号背书等制度,对整改方案中明确的整改任务,挂图作战,打表推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确保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涪陵区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展全面督导督战。按照全面督战、分级督战原则,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重点围绕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三保障”,以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帮扶工作、问题整改、群众满意度等11个方面32项具体内容,开展全方位、系统性、项目化督导督战。既督任务,也督进度、督成效,做到以督促战、以督促改、以战攻坚。对督导督战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巡视和国家考核反馈问题、項目建设等重点内容周通报、月调度机制。通过较真碰硬“督”,推动凝心聚力“战”,促进全面彻底“改”,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面对脱贫攻坚最后堡垒,涪陵咬定目标尽锐出战,既放眼未来,又回望源头。以敢打必胜的使命担当、一往无前的信心勇气、攻坚拔寨的硬招实招,冲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夯实乡村振兴的“最先一公里”。

猜你喜欢
涪陵区涪陵贫困户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水中高考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