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巫溪尽锐出战

2020-05-25 02:28冉春轩陈永建
重庆与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

冉春轩 陈永建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座谈会召开一年来,重庆各区县守初心、担使命、显神通,齐心应考。

位于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的巫溪,将脱贫攻坚收官交账作为创新决策的时代检阅和战略执行力的历史检验。面对越来越紧迫的交卷时间,全县上下尽锐出战,化区位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劣势为绿色生态和生态产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扶贫新路。

| 签五级“军令状”:关键行动再冲锋 |

巫溪居巴渝之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却因山高路远,发展滞后,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滋生出了许多的心酸与无奈。因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巫溪被列为全市最贫困的区县之一。

但巫溪人从来没向困难屈服过。在巫溪决策者看来,脱贫攻坚是政治、是民生、是大局,更是使命。基于这样的认知,巫溪聚焦尚未脱贫的群众、刚脱贫的群众、特殊贫困群众等重点群体,因类因户因人施策,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县委书记唐德祥、县长龚均当好“一线总指挥”,縣领导、县级扶贫集团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负责人、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集中签订脱贫摘帽“五级承诺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三分之二的力量下沉到基层,参与决胜之战的脱贫冲锋。

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县里组建316支调查小组,对贫困户进行“地毯式”普查,对档外对象再识别、再登记,精准识别并锁定贫困对象。数据显示,尽管摘掉了“贫困帽”,但全县尚有918户2633人未脱贫,其中因病致贫占56.64%、因残致贫占17.54%,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初召开的脱贫攻坚大会,是巫溪决战贫困的又一次冲锋号,县领导联乡包村,“三级书记”同抓脱贫攻坚。县里制定出台《驻村工作负面清单》,进一步压实驻乡(镇)督战指挥部和督战工作组职责,以铁的纪律、铁的举措、铁的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等一系列关键行动随即展开。为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巫溪出台了《2020年未脱贫人口帮扶工作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压实各级责任,严明纪律作风,以最精锐的力量、最有力的举措、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推进两个深度贫困乡镇、16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带动区域整体脱贫。

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村实行挂牌督战。严格按照《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进行精准把脉,对精准脱贫路在何方开对药方,把更多资源下沉到薄弱乡镇和薄弱村,集中优势兵力、优势资源攻坚克难,并通过整顿软弱涣散支部、配齐配强党支部和村级干部队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战”:攻坚克难,“督”:较真碰硬。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决策思维,让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曾经的苦涩与心酸,正在被全面小康的希望与梦想取代。

| 立愚公移山志:靶向治疗祛穷根 |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摘帽的关键指标和基本要求,直接关系脱贫攻坚质量。巫溪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攻坚战,立愚公移山志,不挖掉穷山决不收兵。

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常态化查漏补缺机制、临界贫困户定期评估机制的环环相扣,让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最快捷的响应,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政策在第一时间落实、疏漏在第一时间弥补、问题在第一时间销号。

发展扶贫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巫溪解决困难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一把金钥匙,探索出了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

巫溪是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有20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史,从最初的“救命薯”“温饱薯”到现在的“致富薯”,“小土豆”早已变身成了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形成了“公司+科研+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生态链,被列入中欧互认的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录 。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多层次的扶贫产业,是巫溪贯穿脱贫攻坚的一条重要主线。县里通过培育5个综合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马铃薯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药材、高山蔬菜、柑橘、冬桃、脆李5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乡镇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响巫溪洋芋、巫溪板角山羊、巫溪独活等特色品牌。为畅通山货出山、网货下网渠道,巫溪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打通了扶贫产业链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在巫溪,每个村都有1—2个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产业基地。为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巫溪积极引导贫困户以产业帮扶资金和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按年领取租金和股金分红,按月领取务工收入。

塘坊镇双柏村贫困户邹永翠到鸿驰鞋业打工后,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还能就近照顾生病的丈夫和上学的小孩。据统计,巫溪通过建立扶贫车间、扶贫超市、扶贫农庄、扶贫基地、扶贫工程队吸纳1954人就业;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贫困人口4138人。

住房、医疗和教育是否保障到位,是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考量指标。巫溪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各类扶贫政策到户到人,将政策的含金量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危房改造是贫困户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随着脱贫攻坚交卷时间的日益临近,巫溪对无房户、危房户、土坯房进行拉网式再排查、再清理,逐户核实、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限时销号,农村新增危房的动态清零。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是许多农村群众最大的担忧,疾病已成为脱贫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在巫溪,健康扶贫是实打实的精准扶贫干货。县里通过开展大病户,非贫困户大病、长期慢性病人员排查,确保贫困户百分之百参保,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对确因自付医疗费用高而致贫或返贫的,实行“点穴式”救助,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制度,彻底斩断“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治本之策,巫溪直面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动态监测机制,及时遏制学生失学辍学苗头。对确因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入学的,采取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稳妥解决就学问题,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权利。

狭路相逢勇者胜。巫溪既放眼未来,又回望源头,及时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市级成效考核、贫困县退出验收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并建立任务、问题、制度“三张清单”,挂单整改、限时销号。

| 打集团冲锋仗:挂图作战换新天 |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

巫溪与泰安,一个偏居重庆一隅,一个位居黄河之滨,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姻。两地高频次互动、大范围交流、高效益投入、全方位合作、多渠道输出、点对点支援,让扶贫协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峰灵镇谭家村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大量撂荒。村里从山东青州引进“映霜红”冬桃品种,渝鲁扶贫协作援助资金700多万元,打造冬桃产业配套基地,培训技术人员。截至目前,全镇冬桃种植规模已达3600亩。村里通过组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吸引467户农户入股,让谭家村村民有了“固定分红+股份分红”的稳定收益,产业空心村变成了发展活力村。

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巫溪与泰安同心治穷根,协作领域不断拓展。泰安市6个经济强镇结对帮扶巫溪6个深度贫困村,为每个村各捐赠资金2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8家山东企业结对帮扶巫溪8个未销号贫困村,分别捐赠10萬元帮扶资金培育增收产业;3家医院结对帮扶巫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2家乡镇卫生院,帮助其升级医疗设备,培训医务人员;15所优质中小学结对帮扶巫溪11所中小学校,资助巫溪籍贫困学生就读山东职业院校。

巫溪地处秦巴山区最深处,大量优质的特色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卖不上好价钱。为帮助贫困户增收,巫溪主动对接市场,构建“产销精准对接、农企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格局,营造全民扶贫大格局,凝聚社会扶贫大合力。

红池坝浪漫的花海,壮美神奇的兰英大峡谷,人文厚重的宁厂古镇……自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巫溪的秀美与神奇,先后吸引1800余名山东游客前来旅游体验。

2019年7月,“巫溪脆李 李行山东”走进山东济南。推介会现场,质地脆嫩、汁多味香的巫溪脆李受到济南市民和果商的追捧,不到两小时,4吨脆李就被抢购一空。当地数家市场经营者主动要求签订来年的产品代理合作协议。两个月后,巫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巫溪小店”,陆续收到泰安肥城市的16407份消费扶贫订单。这些订单旨在帮助巫溪解决农产品“有产业无链条、有实体无实力、有产品无商品、有品质无品牌”的销售难题。

为打好集团冲锋仗,巫溪主动对接国家水利部、吉林省和重庆市教委扶贫集团、市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市国资委和渝中区等扶贫单位,开展集团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万企帮万村等措施,提升帮扶实效。并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爱心网等平台,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都会体现在改天换地的乡村颜值里;心中沉淀多少真情,都会转换到全面小康的乡村活力中。今年2月,巫溪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其就业扶贫“五大模式”、东西部扶贫协作等经验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特别是巫溪乡村旅游扶贫的创新实践,获国务院扶贫办领导批示。

图片/巫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攻坚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