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宇
一路南下,当手机收到进入武汉的提示短信时,心情不由得一沉。
这几个月来,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武汉,但若非身处其中,仍无法明白武汉战“疫”的惨烈。我认识一名在业界德高望重的出版人,是武汉一家大型出版社负责人。几乎从不发朋友圈的他,前几日突然发了一张春光明媚的照片。打电话过去,他说自己刚出院,还笑称自己也“中奖”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人笑不出来——“我是重症,昏迷了几天,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我算运气好的,还有几个朋友,人没救过来。”
与另一名在武汉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朋友联络时,我问:“你身边有没有亲戚朋友染病,小区里有没有病例?”对方平静地答道:“找一个身边没有亲朋染病的武汉人,或是一个没有病例的小区,并不容易。”
这名朋友还回忆起刚封城时的情景——口罩等防护用品几乎买不到,医院里也没有足够床位收治病人,有人生了病也住不进医院,街上只看到救护车穿梭,有些情况糟糕的小区,救护车一天进去十多趟,车顶发出的鸣笛声让躲在家里的人胆战心惊……“直到方舱医院建立,情况才逐步好起来。”
这是武汉人经历的晦暗,也是武汉人最大的付出。如果没有果断的封城,很难想象武汉之外的疫情会是怎样一种状况。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当得起!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武汉人受得起!
进入武汉时,武汉正在经历解封。下午时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路上也不堵车。这与平常的武汉,依旧相去甚远,武汉距离真正恢复元气,尚需时日。
在滨江路上,我看到两座颇为气派的酒楼,大门紧锁,门口还贴着告示:“春节休假两天,大年初二恢复营业。”两份几乎一模一样的告示,给人恍若隔世之感,也足见这座城市所经历的悲怆。这些告示只是告诉人们:大概封城之后,就没有员工来过这里。
我所看到的武汉,仍旧有紧张的气氛。街上看不到扎堆聊天的人群,所有人戴着口罩,脚步匆匆,偶尔还能看到身穿防护服或雨衣的人士,尽管那几日武汉晴空万里,没有一滴雨。
当然,这种紧张的气氛,在其它城市也出现过,但武汉又有所不同。在一家麦当劳餐厅外,取外卖的人排着长队,并不是因为人太多,而是每个人之间都自觉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中午时分,我在武汉一家大型商场外,还看到另一道“风景线”。前后有几拨人拎着盒饭走出商场,先是保洁员,再是保安,最后是营业员。他们分散坐在户外长凳上,摘下口罩,吃起盒饭。尽管同一时间在户外就餐的人员多达几十人,但大家都保持距离,且用餐过程几无语言交流。吃完后,戴上口罩,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总之,大多数平凡的武汉人都自觉遵守着特殊时期的规则。或许每个人身旁都有惨痛的教训,或许在漫长的封城以及并未结束的战疫中他们学会了许多。
原本健谈的武汉人,彼此间仍不能无拘无束地畅谈,开朗的他们还无法享受开放的生活。他们仍压抑情緒,默默遵守规则。
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者是英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遵守规则的普通人,何尝不是英雄!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将会被续记在湖北几千年浩荡的历史长卷中,山水为证,昭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