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继鹏
行走在六盘大地,我被一片片或黄、或橘红的花海所吸引,这花儿不是当地的观赏花,而是引进的一种中药材——万寿菊。每年9月,它们与本地道地的山菊花一起盛开,如同脱贫富裕起来的群众火红的日子,映红了山野,映紅了人们灿烂的笑脸,把层层的梯田点缀得如诗如画。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六盘山区的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万寿菊,过去这些在城市花园里少量种植的观赏花儿,因其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被作为脱贫致富产业予以扶持、推广,经过培训,农民熟练掌握了种植、田间管理、初加工的技术,发了“菊财”。它们成为增收的“致富菊”。如今成片成片的花儿盛开,不仅开在山野,更开在了农民的心里。
万寿菊又名臭芙蓉,为1年生菊科属的植物,原产地墨西哥;喜阳、耐寒、耐干旱,在中国各地都有人工栽培;多生于海拔较高的路边草地;株高60~100厘米,茎粗壮呈绿色,头状花序着生枝顶,或黄或橘色,花期较长,易管理收获。
六盘山地区的县(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较高,气候高寒阴湿,大部分耕地是在山地和半山地,植物覆被良好,肥沃疏松、保水较好、土质无污染,适合万寿菊的生长。春天播种,夏季孕育,夏秋开花、采摘,成熟的花朵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理想原料。
生态保护、保产增收,是六盘山地区脱贫攻坚探索出来的发展方式和原动力。山区人们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把万寿菊作为增收的“致富菊”大面积种植,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用天蓝山绿水清守护着这片纯洁天然无污染的万寿菊。为防止使用农药化肥等,万寿菊的种植全部为地膜化,解决了晚霜、冬春干旱和涝灾危害;利用地膜保水、保肥、除草作用,涵养了水分,提高了产量,抑制了病虫害;由大田传统种植向科技化方向转变,拓展了地膜万寿菊的栽培区域,收获了万亩地膜万寿菊的种植成果。
质量铸就品牌。当地政府成立合作社和公司,政府与公司签订合同,实行订单式种植、销售,严把万寿菊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购、贮藏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打造六盘山品牌。
走进万寿菊种植基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大得像团团彩球,小得如盏盏精巧的花灯,竞相绽放的花朵如流金的云霞笼罩着四野。政府更是审时度势适时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使脱贫攻坚工作再显成效。
每当万寿菊花朵由淡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橘红色时,农民就知道万寿菊该到采摘的时节了。万寿菊收获简单,农民用镰刀一朵一束地收割,运回去,晒在水泥地板的打场上,摊开,去掉花柄上的杆子,每天翻晒直至晒干;然后将晒干的万寿菊交到合作社或公司。万寿菊开花好几茬、采摘好几茬,每亩万寿菊产量达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价1元,如此计算每亩能收入1000元,相当于小麦种植收入的2倍之多。
万寿菊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它能够延缓老年人因黄斑消退而引起的视力退化和失明症,以及因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等疾病,有镇静、降压、扩张支气管、解痉及消炎作用。从观赏走向市场,农民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价值,体会到了万寿菊带来的丰厚的收入。
每次到六盘山,看到万寿菊盛开时的风姿万种,一马平川的气势,勃勃向上的生机,我就会深深地受到感动感染。农民亲切地称它为朝阳之花,我想它更是甜美之花、幸福之花、脱贫致富之花。
(部分图片源自宁夏画报影像中心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