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自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语文团队從对单元重构教学思想的认同,到课题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再到课题撬动阅读课程建设的实践,学校的课题研究和课程建设,逐渐由青涩走向成熟,由发展走向特色。
课题引领:建构完善阅读课程体系
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对七种课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七种课型即单元整体感知课、“一带一”新建课、单元梳理提升课、阅读拓展自读课、个性创作启思课、学生作品赏评课、单元反思测评课。
这七种课型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发挥出“五大功能”:一是拓开文化信息视野,二是改变点状思维方式,三是获得深层知识规律,四是内化比较阅读方法,五是形成灵活迁移能力。
学校语文团队在进行了单元整体实践的同时,在“阅读拓展自读课”启发下,我们从课内的篇章拓展、单元拓展到整本书拓展,再到同一主题同一作家的系列拓展。站在学生的视角,展开了对学生、教师、家长等多维度的调研,并且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探索出了学校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引领下的“经典阅读课程”体系,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阅读课程体系 在学校课程总目标的统领下,我们确定了阅读课程体系。在内容规划上,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建立一种大语文观、大课程观,将教育教学的诸多内容纳入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体系更为融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阅读体系即教材基础课程、经典阅读课程、语文活动课程。
教材基础课程: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为突破口,打开语文与生活、语文与世界连接的通道,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与实施,落实双基,减负增效。
经典阅读课程:也是拓展阅读课程,统筹规划,建设完善学校小学语文经典阅读课程体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让热爱阅读成为学生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语文活动课程:统筹规划与基础课程、阅读课程相匹配的学科综合活动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美好,进一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三大课程中,基础课程习读书之法,经典课程明理怡情,活动课程立德导行。三层级课程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一个特色、两个关键、三大体系”为基本思路,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考试及评价等领域积极开展实践研究。
阅读课程实施 一是课时变化。回归语文学科的本源,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以“经典阅读课程”建设为重点,对语文学习每周6课时进行科学分配。
二是教学变化。将相似内容,或者相同作者等有关联的文章重组,形成单元主题教学。以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内涵,同时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单元主题的学习,随拓展阅读的深入,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从汲取信息到解决问题。体现了迁移运用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展现了创新的结晶,更是学生语言实践的产物。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构建丰富、开放、具有生命活力的“大语文、大课程”,同时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绽放的课堂背后传达出的一个个生命成长的讯息。
课题研究:深入推进阅读课程实践
整合阅读课程 在“单元重构”的基础上,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在课时整合、内容整合的基础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兴趣,掌握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运用认知迁移理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能够迁移运用,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自主阅读。
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加一加”,即“课外阅读课内进行,拓展阅读内容”,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低年级重点进行“拓展识字,尽早阅读”的探索。拓展会认2500个常用汉字,为学生进入大量阅读扫清字词障碍;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效果,激发阅读兴趣;中高年级进行“个性化、自主阅读”的探索。尊重学生阅读偏好,学生在选择当中学会自主选择,在个性化自主阅读中学会自主学习,在量变中逐步实现质的提升,以读促思、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通过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审美情趣,培养具有“裕龙情、中国心、民族魂”的裕龙学子。
阅读成长:充分展示阅读课程成果
一项课题的深入研究撬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可以说意义是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课题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课题撬动阅读课程的建设,课程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学校的经典阅读、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校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年级的学生将阅读收获阅读启示以画中话,思维导图,给书中故事撰写前传或后传,给图书作者或故事主人公写一封信,缩写或改编书中故事,为所读图书设计新封面、新插画、人物造型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成果的物化。我们在一幅幅作品中看到了课内向课外的迁移、阅读想表达的迁移。孩子们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