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先会推出团队设计成果—Halo系列,沿袭2019年空集Null Set的工艺,材料上做了创新,植入一层二向成色的变色膜,尝试将不同光学表现力的玻璃进行多重复合创新,构造全新的光学体验,让玻璃在光之下发散光晕色彩。
“本土创造”于2017年推出的实验品牌“不造”,设计团队成员包括(从左至右):马洁莹、苏振汉、彭增(主理人)、黄诗雅。www.buzao.me
关键词:生存、突破
根据去年的观察,设计领域有哪些发展的趋势?
抛开物理现实的限制,以及超越物质生存的极限。这个时代或许是物质最后一个时代,未来物质的意义只有留存意义,或许是个标本,物质存在理由不再是物质本身属性。趁这个时代,依靠物化媒介的設计师赶紧做出更好的设计。
你觉得接下来中国设计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
就产品设计而言,中国设计能够找出好的设计作品、好的设计师,却依然难找出好的设计品牌,难以举出一个类似HAY的设计与商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品牌。机遇和挑战并存,并着力于如何开垦出一块能让设计师健康生存的土壤,使其成长为一片森林。
对于新的材料和色彩,你有哪些观察和研究?中国原创设计中有哪些关于色彩、材料的突出表现?
“不造”对于材料的研究不在于“新”,在于应用——对材料表现性的挖掘,我们对于材料不讨论新或旧,我们自知自己技术研发水平,对材料进行解构和应用表达。去年“不造”挖掘的大理石染色今年会继续深化,推出系列设计,参与“融”联展在荷兰设计周展出。另外今年我们会开发两种旧材料的设计应用——塑料和金属网。
中国原创设计在国际市场上有哪些突出的设计特色?
受益于中国浑厚的历史底蕴,沉淀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很多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素材,从而产生大量作品。国际上这种民族性人文性的设计更受欢迎。但凡事都具两面性,这种便利也导致我们在更深层的思考与研究上相对不足,显得单薄。
当下的全球困境对未来的产品设计会有哪些影响?未来的产品/工业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
让产品设计回归初衷,有更多体现出对环境和人文的思考的产品。设计师则需要具有对当代艺术的鉴赏力,对技术工艺材料的组织应用能力,对经济和商业活动的理解力。
你们的设计和品牌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应对当下的情况?
“不造”品牌在去年积累了几个设计系列,今年上半年将会陆续发布,基于去年社会经济状况所以对商业化产品有规划和考虑,所以新的设计系列会是好看好用的产品。当下的工作是做好设计表达,完善产品细节,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同时考虑个人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