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娉婷 范春
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围绕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实现“双创”课程体系的重构。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融合,将创业实践教育与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产业学院建设相结合,开发创新型项目,实现课程内容授课形式项目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双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036-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demand of regional pillar industries for talent development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e should explore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and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round the core of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e will better integr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bine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education with post practice and other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combi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to develop innovative projects, so as to realize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of course content.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国务院在2017年12月5日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里面对未来十年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做出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要积极引进优质国内外教育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去,要积极探索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规定将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地积极出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等系列措施。作为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体现对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要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双创”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已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就能对接企业的社会需求,从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实现“双创”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双创教育新变革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或专业部(系)组织的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技术服务、生产和科研协作等。产教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借助于校办工厂;二是校企联合。[1]产教融合是国家对于人才发展的风向标。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把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推进。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里面,在现代职业教育“指导原则”“任务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中都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全国政协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召开了专题协商会。2015年,在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将产教融合与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结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推进产教深入融合,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2017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里面对未来十年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做出规划。2018年,国家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
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中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是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从过去的学校单一主体育人向多元社会主体协同育人转变,实质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产教融合的目标是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行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五元联动职业教育以及培训体系,最终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与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的高度匹配。[2]职业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规模世界最大、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培养能力大幅提升、公平作用日益彰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职业教育同样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办学规模大但吸引不强、产教结合不深、体制不完善。如何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使企业成为办学的真正主体。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目的,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该是根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相适应的。
二、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双创课程体系的瓶颈与机遇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通常都狭隘地将创业理解为开办自己的企业或事业,创业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自主创业,由此造成的一个实践误区就是:在高校中蓬勃开展的创业教育几乎千篇一律地将培养自主创业者作为其主要目的。[3]在众创背景下,不仅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找饭碗”的功能,更要挖掘其“造饭碗”的功能。[4]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技能和商业经营意识。因此,通过产教融合,推进双创教育课程改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学生岗位创业和创办企业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无论从政府层面的政策制定,还是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都度过初始期。但如何在区域发展差异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发挥高校的办学特色,在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进行重构。
(一)创业教育内容与产业结合不密切,缺乏学生实践主体地位
就目前来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创业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高校的专业教育,在让学生针对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将该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入其它相近学科的知识。专业教育都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调整教学内容,高校的创业教育更不能单纯地只是某一学科的理论,更多需要考虑的是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也需要通过变革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人才的定义。[3]这种情况下,如何结合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突出学生的实践性主体地位,通过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重新发现和建构知识体系,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形成创业能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创业与专业,专业跟产业“两张皮”
现行大量高职院校中的创业课程都属于偏理论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或者是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合并放在一起。任课的教师也大多数由辅导员或者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兼任。各二级学院的专业课教师,由于在岗位聘任和考核文件里对创业教育各项完成指标没有硬性的规定,所以大多数老师都是停留在上好专业课,完成各项专业考核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创业和专业“两张”皮,两者没有打通,没有将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体系中去。专业跟产业的对接只停留在表层,跟地方产业的对接不够密切,课程设计偏向理论化。
(三)创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运行体系设计不健全
在国家的政策要求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业学院。学校在作顶层设计的时候,仅靠创业学院进行全校性创业教育的推动力度是极其有限的。全校范围来看,创业教育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工作的合力。作为统筹全校创业工作的部门,创业学院层面,只能开展全校类型的创业基础课,面向全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的设计也如同工厂的流水线一样,整齐划一,没办法体现个性化差异。高境界的产教融合必然是学校与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捆绑式发展格局,只有构建校企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才能释放产教融合的持久动力。[2]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更多应该考虑的是学校本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里的目标定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创新创业教育应树立“岗位创业”的概念,从创业认知到训练再到创业实习,从而培养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5]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深入了解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所需求的前沿知识领域,遵循产教融合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
三、基于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作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双创课程体系的设计如何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双创工作进行升级,通过普及性,创造性,创业性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业与就业兼容的能力。创业教育应该改变“千人一面”的现状,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课程的重构与再造。产教融合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依赖于学校与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创业的性质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全覆盖课程体系设计,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这些专业实践活动,将创业教育与顶岗实习相融合,进而深化专创教育的融合。同时,以创新型项目课程为导向的选修课程的设计,鼓励教师将自身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搭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形成师生共创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一)产业、专业、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全覆盖课程体系设计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重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重视创业类课程的开发设计,重启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内源性支持,真正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重构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贯穿生涯教育的普适性创业教育。作为全校统筹创业教育的部门,做好课程调研工作,在创业学院开展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吸引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参与到更高层级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来。结合生涯培养,将创业通识类课程如商业计划书、创业资本运营、全球创业、创业管理等基础知识传授给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课程的知识内容大多较为容易,可以吸引学生选择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开展普适性教育,在生涯教育中贯穿创业教育,播下创业教育的种子。
构建交融互动的创业课程体系。凸显一个“融”字,加強创业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共同发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学校应该把合作企业打造成集学校实训、双创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平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黏合剂在于“依靠专业选创业项目,依靠专业做创业项目”“课程模块为壳,专业知识为核,将创业素质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彰显融合起来”。[6]“构建团队开发和利用商业创意,使经济、商业的学生和其他学院不同背景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学习”。[7]从而搭建不同学院派,不同专业化的学生“混搭”学习,合作,跨界共享资源的学习新模式,基于各自专业背景下的创业实践教育。
设立具有二级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教研室。各专业的专任教师认为,创业类课程并不够“专业化”,对于人文社科类的学院来说,如何解决面对没有任何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生,并不能对学生起到太大的帮助。鼓励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色,设立二级学院创业教育教研室,开具特色的专业的创业课程,通过学习,持续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依据专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的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加大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建设,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建立分层分类与小班教学,创新培养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
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共建创业实践课程。创业课程开发中,秉承“实用性、先进性”的课程资源原则,在专业课程的开发中,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高校中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内容的呈现方式。合作的校外企业主要给学校提供企业中的典型案例,经营生产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企业实操过程中的操作部分的教学录像的制作。通过引进企业中的真实项目,进行创新创业真实事件项目的开发,学生在校就可以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具备基于真实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以专业实践为基础,逐渐开展双创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政府导向、学校统筹,企业参与、行业引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校外企业一起构建创业教育咨询机构,为推动校企共建课程开发,双方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合作项目设计提供具体的指导服务。选择校企合作、自身搭建等多种方式,打造专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平台,深化推动校企创业合作。通过有效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各类资源,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专业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将各项创业实践转化成学分,构建创新创业学分置换制度。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有利于学生接触、理解、吸收和转化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充分利用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创新创业学分置换制度,创业实践根据在创业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技能,盈利水平,管理模式的创新,社会成效和影响等进行学分转化,学生的创业实践根据过程和结果来综合进行实践评价的打分。
(三)基于教师科研项目转化的双创选修课程设计
开设创新型项目选修课程,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变成学生的创新创意项目。科研项目的选题一般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体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而形成的。鼓励专业教师开设项目化的创新型选修课程,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变成可供学生实践的创新创意项目。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通过利用老师搭建的科研项目转化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通过课程项目整合在一起。创业教育的跨学科与实践性可以整合离散的专业知识和学科领域。创业教育只有扎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与这些领域内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只有当创业教育内容与每一学生自身的专业领域相融合,才能够真正让学生理解创业教育并为之行动。
校内外教师共同合作,搭建创新型项目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引擎”,鼓励专业教师开设项目化的双创教育选修课程,在师资培养方面就要实现“产-教”教师队伍的共建。采取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合作授课的方式,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以共建共享方式引入工程师、技能大师、创业导师,实施一课多师制,由校内与校外教师合作讲授一门创新型课程,以合作方式完成一个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指导学生团队进行创新创业,切实发挥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在学校专业教学、课程开发、校企科技项目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围绕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实践教学成效为检验衡量指标,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双创双师素质结构教师的培养。
(四)对接地方产业特色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产业需要,發挥学校、企业各自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平台优势,学校需求,建立共享人才数据库。通过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用合作形式,多方用人主体联合聘用“共有”人才,探索“育人在学校,创业在企业”的人才“共享”工作模式。校企双方用人主体共同管理引进人才,共同考核人才工作完成情况。高校要主动抓住地方产业特色进行协同育人,增强与政府、科技园区,合作企业之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的对接力度,形成高校优势专业助推地方产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基础上,共同成立高水平研发团队,将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相融合,以“项目+大赛”为推手,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大赛,同时设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金,构建“高校-产业-政府”的三重良性互动的创业生态系统。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这个大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亦应该与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相适应,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的融通,进一步深度融合创业与专业教育,将顶岗实习与创业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教师科研型创新项目课程助推创业选修型课程的开展,共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校内外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职院校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83-85.
[2]杨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学理参照、价值主线与路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8(20):12-18.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4]和震,祝成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及其实施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83-89.
[5]黄兆信,曲小远,施永川,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87-91.
[6]张菊敏,张润昊.基于创客空间的高职创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8(3):99-102.
[7]European Commission.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within non-business studies[R]. http://ec.europa.eu/enterprise/entrepreneurship/support_measures/training education/entr_highed.pdf, 2008.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就业创业研究项目“中医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编号:2019JKCY002);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8年度“羊城青年学人”资助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编号:
18QNXR44)
作者简介:黄娉婷(1982-),女,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业教育;范春(1980-),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