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鸿俊 韩思宇 徐子惠 杨小舟
摘 要 随着城市更新进入新一轮的高峰期,城市色彩碎片化和拼贴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运用定点随机抽样法对沈阳城区的色彩进行了调查,对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基于色彩心理学方法解读了不同辖区、不同功能区和季节城市色彩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的城市主色调,但仍存在城市色彩构成偏冷色、不同行政区和功能区色彩差异不明显,部分区域存在色彩搭配杂乱和定位风格不符等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建筑主色调立面多采用饱和度高、明度高的暖色调,城市色彩规划需要考虑与功能区相匹配、夜景方面可運用饱和度高的彩色灯光、冬季室内增加绿色植物等建议。
关键词 沈阳;色彩心理学、城市色彩;气候条件
Study of Urban Color in Shenyang City Base on Color Psychology
PENG Hongjun, HAN Siyu, XU Zihui, Yang Xiaozhou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Shenyang, China,110006
Abstract As the urban renewal enters a new round of peak period, the problems of urban color fragmentation and collag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paper used the urban color Random-locating Sampling to investigate the color of Shenyang city. conducted inductive analysis of survey sample data,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sed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regions , different function areas and different seas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urban color has gradually formed ,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color composition of the city was cold, the color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areas and functional areas is not obvious, and some areas had color matching disorder, which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positioning styl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such as the main color fa?ade of the building mostly adopts warm color with high saturation and brightness, it wa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corresponding night scene matching with the functional area the use of high saturation, color light with high saturation can be used for night view,increase green plants indoor in winter,etc.
Key word Shenyang city; Color psychology; Urban color; Climatic conditions
引言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包括建筑物、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色,以及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1]。城市色彩对于居民和外来者来说都是对这个城市整体印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如知名的城市主色:奶酪色代表巴黎,橙黄色代表罗马,竹绿色代表成都。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色彩调查与量化方法[2]、色彩情感联想[3]、城市色彩场所的营造[4-5]等系列研究。城市快速发展后,城市色彩观念发生了改变,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20世纪末,沈阳的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部分学者开展了城市色彩相关研究。早在2002年就有建筑色彩研究的报道[6],自2004年确定了城市总体色彩以明快的暖色系为主色调,2016 年确立了“偏红、黄色相的暖色系”和“灰度色”作为色彩的基调。前人的研究主要偏重在某个街区[7-9],历史建筑[10]、工业遗址[11]、公园[12]以及色彩规划设计方法上等定性研究上[13-19],未见色彩心理学视角的分析,笔者以沈阳城市色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定点随机抽样法,开展沈阳城市色彩调查,应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沈阳的城市色彩特征,并以季节性特征为主要因素,兼顾城市历史文脉、气候、自然环境和功能分区等因素综合分析城市色彩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基于色彩心理学方法,在给市民带来良好心理行为需求[20]的前提下,提出色彩配置的建议,为营造鲜明的沈阳城市色彩风格,促进城市色彩的有机更新、城市环境良性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
1调查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区概况与调查范围
沈阳,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特大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本次研究范围涵盖了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浑南区、大东区、于洪区、皇姑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为研究季节因素对沈阳城市色彩特征的影响,将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调查。研究对象选取最能代表沈阳城市色彩风貌的区域,历史文化景区如沈阳故宫、张氏大帅府;商业区如东中街、太原街周边;公共展览设施用地如古生物博物馆、图书馆;交通枢纽用地沈阳火车站;工业区如大东华晨宝马工厂等其他标志性区域(表1)。实地调研重点关注临街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主要设施与景观的色彩、风景园林理论特征,调研对象涵盖沈阳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包含多类城市功能区,能够反映城市的总体风貌特色。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环境色彩心理学和城市色彩定量分析方法,使用以GB/T18922-2008《中国颜色体系》为基础的《中国建筑色卡》作为记录和分析色彩数据的基本工具。通过前往沈阳各个区域进行定点随机抽样调查,用照片记录不同的调查点的色彩,再从照片中提取不同颜色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整理。色彩环境心理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和光线一样,也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在心理学上,对于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现象。人们的颜色感觉容易引起联觉,因此,颜色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心理影响(表2)。光源色温不一样,所带来的光色也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冷暖、远近、轻重等。红橙黄等色被称为暖色,因为它们像太阳和烈火,能引起人们温暖的感觉。有关的环境色彩心理学、热工学的研究理论表明,高亮度冷色调和低亮度暖色调都可以使人体温度升高,给人以温暖之感[21]。根据以上原理,本研究根据前期在沈阳调查到的颜色进行归类,暖色有:暖灰色、砖红色、棕褐色、土黄色;冷色有:冷灰色、绿色、蓝色、粉色、紫色;中性色彩有灰黑色、白色。
2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城市主要色彩构成
夏季和冬季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市色彩主要有暖灰色、砖红色、棕褐色、土黄色、冷灰、绿色、蓝色、粉色、紫色、灰黑和白等。可将其归纳为冷色系、暖色系和中性色。冷色系有冷灰、绿色、蓝色、粉色、紫色,暖色系有暖灰色、砖红色、棕褐色、土黄色,中性色有灰黑和白。
夏季冷色占比42.3%,暖色占比其次达到37.1%,中性色占比最小。冷色系中绿色占比最大,为17.63%;冷灰色占比其次,为16.42%;占比最少是粉色,仅为0.82%。暖色系中暖灰色的占比最大,为22.42%;棕褐色占比其次,为7.67%;土黄占比最少,为7.22%;中性色彩的主要颜色有灰黑和白,分别占比为5.86%和7.26%(图1a)。
冬季冷色占比达到49.59%,暖色占比其次,为44.55%,中性色彩占比最小。其中,冷色系中冷灰色占比最大,为23.94%,冷白色占比其次,为14.78%,占比最少是粉色,暖灰色的占比最大,为22.42%;棕褐色占比其次,为7.67%;土黄占比最少,为7.22%。中性色彩的主要颜色有灰黑色,分别占比为5.86%(图1b)。造成冷色占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末以来,现代材料的不断应用使得沈阳建筑中,以冷色为主,大面积地使用玻璃、金属等材质,高明度的反射会给人以冷的感觉。在寒地城市沈阳,冷色比重较多会加剧冬季凄凉萧瑟之感。
2.2 沈阳不同行政区主要色彩构成
通过对沈阳不同行政区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图2),结果表明,暖灰色占比较大的行政区有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大东区、沈北新区。和平区的暖灰色占比为26.38%,冷灰色排在其次,为16.51%,排在之后的分别是绿色、蓝色和棕褐色,反映出和平区是综合性市辖区,通过环境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丰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多元的体验;沈河区的暖灰占比为29.77%,排在第二的是砖红色,为17.04%,排在之后分别是绿色、冷灰色、蓝色,说明沈河区暖色比重较大,这和沈河区拥有故宫、张氏帅府等历史性建筑的暖色相符,这一系列颜色较容易使人联想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给人以庄严神圣之感,铁西区的暖灰色占比为28.56%,冷灰色排在其次,为18.22%,排在之后分别是绿色、灰黑色和白色,说明铁西区灰色系和中性色彩占比較大,与铁西区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区所具备的灰色相符,灰色系和中性色彩在工业区的运用给人以严谨、秩序之感;大东区的暖灰色占比为25.67%,排在其次的是冷灰色,排在之后的分别是绿色、砖红色和土黄色,暖灰色占比较大与沈阳城市色彩总体趋势相近;沈北新区暖灰色占比为22.87%,排在其次的是绿色,为22.70%,与暖灰色所占比例较为接近,排在之后的分别是冷灰色、白色和蓝色,苏家屯区和沈北新区与浑南区色彩构成和占比接近。
绿色占比较大的行政区有:浑南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的绿色占比为28.02%,其次是暖灰色,为21.48%,排在之后的分别是冷灰色、砖红色和蓝色,反映出浑南区拥有棋盘山、植物园等具有较多绿色的区域,相比和平、沈河等老区,浑南新区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尚不完备,作为新区,开发仍在进行,浑南新区绿色占比大可以给人以生态环境良好的感受;于洪区的绿色占比为19.49%,排在其次的是暖灰色,为19.09%,排在之后的分别是冷灰色、砖红色、棕褐色,其中冷灰色占比18.50%,砖红色占比13.98%,棕褐色占比11.22%,相差不大,这与浑南等新区色彩占比较为接近;苏家屯区绿色占比为21.54%,排在其次的是暖灰色,为19.02%,排在之后的分别是冷灰色、蓝色、土黄色。
冷灰色占比最大的市政区有:皇姑区,冷灰色占比为18.01%,排在其次的是绿色,为16.08%,排在之后的分别是棕褐色、暖灰色、土黄色,反映出皇姑区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北陵公园等历史文化遗产,冷灰色占比较多,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从不同行政区调查发现,沈阳还存在色彩搭配偏离了当地文脉承接关系,与许多主要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缺少联系,使人们缺少对沈阳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比如在新旧建筑的风格和色彩冲突太大,如沈阳故宫的颜色为砖红色、暖灰色、土黄色为主,故宫附近的建筑以近似红色加之灰色构成,沈阳故宫附近的新恒基国际大厦(图3)整体采用反光玻璃,国际现代,颜色整体偏蓝,与砖红色土黄色毫无联系,有着不同的色相,在故宫以及周边的建筑中格外突出。萃华楼翡翠大市场(图4)有着南方的飞檐,建筑色彩上主要以徽派建筑的白墙、深色的飞檐为主,与沈阳当地文化不符。
2.3 沈阳不同功能区主要色彩构成
通过对图5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商业分区(南市场、太原街、铁西万达、东中街、大润发、尚柏奥莱中心)中,运用比例最高的是暖灰色,为24.02%,排在其次的是冷灰色,为18.68%,运用比例最小的是粉色,为1.97%,商业分区各类颜色占比相对于其他功能区较为多元,为了避免给顾客带来视觉疲劳或者视觉乏味的感受,商业分区色彩运用的多元化给人以热闹、繁华之感。
在学校分区(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新区第一小学、东北大学旧址、沈阳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中,运用比例最高的是绿色,为22.11%,排在其次的是暖灰色,为20.47%,运用比例最小的是粉色,为0.12%,校园规划重视校园绿化,绿色占比较大,但到了冬季树木花草落叶,再加上冰雪覆盖造成冷色占比大幅提高,给师生造成寒冷的心理感受。
在展览分区中(工业展览馆、盛京大剧院、张氏帅府、沈阳故宫、奥体中心、沈飞航空博览园、古生物博物馆、沈阳国际展览中心),运用比例最高的是暖灰色,为22.63%,其次是绿色,为22.17%,粉色运用的最少,为0.55%,通过色彩心理学研究,暖灰色能够带给人们较好的亲和力之感,拉近参观者与展区的距离,从而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在市政分区(辽宁省人民医院、铁西中心医院、铁西人民法院、政务服务中心、大东区人民政府、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家屯人民政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北新区人民政府、苏家屯交警大队)中运用比例最高的是暖灰色,为26.03%,排在其次的是绿色,为18.79%,紫色运用的最少,为0.60%。
在公园分区(铁西广场、浑河晚渡公园、永安桥、黄海公园、新乐遗址、北陵公园、塔湾舍利塔、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滩地公园)中,运用的最多的是冷灰色,为20.87%,暖灰色排在其次,为19.22%,粉色运用得最少,为0.64%,硬质铺装为冷灰色石材较多,冷灰色运用夏季给人到来清凉和平和的感觉,到了秋冬季就会给人寒冷的感觉。
在工业分区如: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长白电子产业园中,运用最多的是暖灰色,为16.67%,土黄色排在其次,为15.45%,粉色和紫色在工业分区中应用极少。
暖灰色在各个功能类型的建筑中所运用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绿色,而粉色和紫色很少被运用在不同功能类型区。
2.4 气候条件对自然色彩的影响
城市当中的自然色彩是指自然景色带来的色彩,例如:植被、河流、土地等元素的总和。城市建造在自然之上,城市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自然色彩对城市色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沈阳的春季是从3月下旬到5月末。总体来说颜色以饱和度较低的色温偏冷的绿色为主(图6)。夏季从6月中旬开始到8月下旬结束,由于在这个季节内沈阳的平均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较为茂盛,整个城市的植物总体颜色向饱和度相对较高的暖绿色靠拢(图7)。秋季是从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结束,由于气温开始骤降,许多植物的叶绿素减少,转变成黄色与红色系的植物群落,此时整体颜色为偏暖的黄系(图8)。冬季比较长,从10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下一年的3月中下旬左右,白色是下半年沈阳主要的城市色彩,市缺乏绿色,给大众以萧瑟凄凉之感(图9)。
2.5 城市的点缀色特点
点缀色是人眼中小范围的色彩,接受程度相对高,对于颜色的感受更加直接,和范围大的建筑立面颜色结合,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沈阳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点缀色彩也有影响。沈阳的冬天持续时间长,日落时间为每天16:00~16:30,较早地进入黑夜,城市色彩进入人们眼睛的时间少之又少,运用了一些高饱和度的彩色夜景灯光照明,与单色调的冷色建筑立面调节,满足了人们对于色彩缺失的需求。城市夜景色是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半年,缺少自然色彩的情况下,沈阳地区的建筑立面的色彩大多为冷白色,所以沈阳地区的建筑广告招牌、窗户多采用暖色调颜色中和。
大楼的顶部常常设置纯度、饱和度较高的招牌字,不仅可以使商业招牌脱颖而出,而且丰富了建筑的色彩,增加了一份活跃的气息。如沈阳华润大厦的黄色标识(图10),沈阳站的红色招牌字(图11)等。
沈阳的夜景构成较多元。在普通大街、建筑多采用黄色的暖光灯加以修饰,使用率较高,风格十分一致。随着技术的稳步提高,高楼所使用的颜色面积变大,颜色搭配的种类变多,以及商业街的广告牌灯光,使得大楼的颜色搭配变得复杂,容易给人带来颜色杂乱无序、视觉疲劳的感受。如中街(图12)、太原街(图13)等商业步行街,街道整體采用彩色的招牌字。
3结论与建议
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随着沈阳的城市快速发展,各行政区由于历史以及定位等原因城市色彩呈现出多元的特点,整体来看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的城市主色调。仍存在部分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沈阳城市色彩构成多为冷色,暖色占比较少。②功能分区与色彩匹配度不高③部分区域存在色彩搭配杂乱和定位风格不符等的问题。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针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传承的沈阳,为保护城市的历史样貌,更快形成当地的色彩特质,建议如下:
①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适当考虑城市快速发展的整体性,对未来发展规划有一定的预估,确定城市的色彩倾向。针对沈阳市属于寒冷地区,冬季长达5个多月,为了满足人的心理,建筑主色调立面多采用饱和度高、明度高的暖色调,起到调节城市热环境的积极作用。②城市色彩规划需要考虑功能,根据功能可分为以下六类:a.市政的建筑色彩的设计相对简洁,主要以厚重为主,彰显庄严;b.工业区,建筑主色调多采用灰色;c.商业区,经常性的人流聚集、疏敞,建筑主色调浅棕色和米灰色要求配色考虑,夜景采用结合广告牌以及LED屏,展示丰富动感的色彩;d.学校功能区,根据环境色彩心理学,校园建筑多采用暖灰色,在秋冬季给师生以温暖的感受。e.旅游风景区,多以自然的绿色为主,结合水色天光,历史建筑保护区,历史建筑的街区应尽量保留为其原有色调,因此其历史文脉可实现延续;f.居住区,居民活动时间最长、出入最频繁,主色色彩应保持安静素雅,以达到安静温馨的效果采用砖红、暖灰等暖色调,给人以温馨,静谧的心理体验。③在夜景方面可运用饱和度高的彩色灯光,活跃城市气氛,满足人们在漫长的黑夜中对多元色彩的心理需求。④针对冬季长时间缺少绿色,建议在室内环境中适当引入绿墙、绿色小品、组合盆栽等进行点缀装饰。
注: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参考文献
[1] 孔繁文,朱凯,袁艺.哈尔滨城市色彩动态发展设计管理研究[J].设计艺术与理论,2017,18(2):63-64.
[2] 路旭,阴劼,丁宇,等.城市色彩调查与定量分析:以深圳市深南大道为例[J].城市规划,2010,34(12):88-92.
[3] Banu Manav. Color-emotion associations, designing color schemes for urban environment-architectural settings.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17,42(5):631-640.
[4] Cristina Boeri. Color loci placemaking:The urban color between needs of continuity and renewal.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17,42(5):641-649.
[5] Wen juan Bian.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Urban Color Evolution Based on New Contextualism.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8,(19):62-71.
[6] 鲍继峰,鲍春,王严力.沈阳城市建筑色彩漫谈[J].建筑与预算,2002,(6):52-54.
[7] 任海宁,林兆成.城市街道色彩景观设计探析—沈阳市沿街立面色彩改造工程分析[J].四川建筑,2009,29(3):56-59.
[8] 高雁鹏,王佳楠,付艳华.以沈阳太原街为例研究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色彩改进[J].建筑设计,2018,45(3):29-30.
[9] 郭晓雨,谢馨婷,吴晓娇,等.商业步行街色彩分析及规划研究以沈阳市太原街步行街为例[J].中外建筑,2018,(8):176-178.
[10] 郭媛媛,吕丹娜,郑红.透过大政殿探究沈阳故宫色彩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9,(7):68-69.
[11] 张绮珊,荆福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沈阳市工业遗址建筑色彩分析与评价[J].城市规划,2015,(12):36.
[12] 贺菡莹,江明鸣.沈阳城市公园景观色彩与公众的体验研究—以南湖公园与莫子山公园为例[J].新农业,2015,(21):9-13.
[13] 王旭东,潘波.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控制方法初探—以沈阳市为例[J].科技信息,2007,(1):12.
[14] 姚卓.城市重点区域地块城市设计引导方法研究—以沈阳浑南新城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9):81-86.
[15] 程全国,吕晓莹.沈阳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545-547.
[16] 梁缘.浅谈沈阳城市色彩设计[J].城市建筑,2018,(2):15,17.
[17] 吕美,郭佳欣.沈阳城市色彩设计现状研究[J].美术大观,2018,(2):
128-129.
[18] 路旭,柳超,黄月恒.沈阳城市色彩演变特征与成因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5,(3):98-103.
[19] 孟憲玲,赵文瑾.浅析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方法与控制管理—以沈阳市为例[J].艺术设计,2019,(12):67-69.
[20] 杨青.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研究——以西安主城区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21]胡浩.城市眺望景观规划控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