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洛
低视力指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30,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其难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无法正常阅读、工作[1]。临床上,主要通过助视器联合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视力。该背景下,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研究选取病例探讨低视力患者中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实验研究时间即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研究对象为105例低视力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成A组52例和B组53例。A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5.54±4.31)岁;B组男女比例28:25;年龄最小者41岁,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均值(57.37±3.8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病历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A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期间,向患者普及助视器使用技巧、方法,主动询问其在使用期间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患者咨询。B组实施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如下:①成立技能训练小组:安排1名眼科护士、1名主管护士、3名护理人员组成技能培训小组,依据患者情况,将综合技能训练方案确定下来,监督、执行。②视力训练:指导患者科学应用助视器,依次进行搜寻、定位、追踪训练。搜寻:阅读期间,眼球不动,移动头部,待文字进入视野,头部从左边移至右边,再移动至下一行;定位:借助望远镜功能,对准目标,调整焦距,视物;追踪:在展示板上画连续粗线,让患者将头部从线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头部、助视器、望远镜保持一体,逐渐用虚线、不规则图形进行训练。③生活技能训练: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讲解助视器使用技巧、方法,注意事项,鼓励其进行烹饪、家务训练,鼓励患者分享、交流经验,树立康复信心。④定向行走训练:发挥多媒体作用,为患者普及感触觉、随行、独行技巧及盲杖使用方法,辅助其辨别方向。
①自我效能评分[2]:借助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价,内含10个项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单项分值0-4分,1分指示完全不正确,4分指示完全正确,分值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越好。②生活质量评分[3]:应用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包括远视力、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能力、读和精细工作4个维度,每个维度0-25分,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在统计学软件SPSS23.0中录入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X2检验。如果P值小于0.05,提示实验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干预后,B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比A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x±s,分)
B组患者的远视力、调节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比A组高,两组对比差别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兩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低视力指经治疗或标准屈光矫正之后,仍存在视功能障碍,患者视力小于0.3或者视野半径小于10度,但仍有潜力使用视力。临床上,主要通过助视器对患者进行视力矫正及康复训练。然而,患者佩戴助视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适应,这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提出了较高要求,确保其在日常生活中对残余视力进行有效利用,以免视力退化。该背景下,通过成立技能训练小组,依托视力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定向行走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视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定向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借助听觉、触觉等对空间位置进行辨别,保证其独立安全行走。生活技能训练则便于患者从事日常各项操作,提高其康复信心。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比A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提示在低视力患者中应用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有效性强,既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是其积极配合康复工作,还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依据低视力患者临床症状,指导其进行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非常有帮助,说明该护理模式有效性强,值得推广应用,为低视力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蒋佳,钱曦明.自我管理联合技能训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7):987-990.
[2]叶月娥,倪灵芝,王爱孙.内在动机对低视力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45-49.
[3]林穗智,古衍萍,胡运涛.低视力儿童三位一体综合康复干预治疗临床数据分析[J].广州医药,2015,46(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