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鸿
中药制剂是一种有效应用中药的方式,该类药物为生物制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中药制剂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可将各类中药具备的药效充分发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提升药效,同时还可降低药物毒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普及和应用,各类药剂存在诸多不合理应用情况,导致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并不利于用药安全。为降低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药房管理,我院特选择应用中药制剂治疗的178例患者展开分析,以下就研究内容进行回顾评价。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7月30日-2019年8月30日,研究对象为我院采取中药制剂治疗的178例患者,回顾分析研究期间78例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针对具体情况实施药房管理。包括男性92例女性86例;年龄上限值为74岁,下限值为0岁,均值为(37.09±3.76)岁
1.2.1分析不良反应
调查178例患者的年龄、身体等各方面信息,总结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具体原因为:(1)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机体间的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对于药品的抗药性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同样存在差异,尤其多见于幼儿、老年人等,此类患者抵抗力较差,对于药物的抗药性较低,因而需要相关人员增加力度,详细检查所用药品[1]。(2)中药制剂成分差异性因素。中药制剂成分并不相同,多依据传统药剂进行提纯与处理形成半成品,经深加工后最终成为中药制剂,因而每个人适应能力不同,在服用药物后可出现不良反应,若药房管理人员忽视制剂管理,若将同一药品放置在一起或者将多种药品混淆放置,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药房管理
实施药房管理主要内容为:(1)药品验收。严格验收采购的药品,完善检查,详细记录药品生产日期及失效日期。(2)正确用药。用药时,为患者详细介绍药品,告知正确服用方法,严格管理用药,及时跟踪发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在使用中药制剂前,需熟练掌握药物效果、用法用量、适应证、注意事项等,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结合年龄、抵抗力、病情等实现个体化用药。(3)合理配伍。中药制剂的成分较为复杂,基本只适宜单独使用,若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不当等,均可造成不溶性微粒增多、沉淀、PH值改变等,可导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药物咨询。可设立药物咨询窗口,由资深医生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药剂服用方法,推荐适宜的药物,同时还可发放关于中药制剂使用的知识手册,强化科普[2]。
本研究以SPSS22.0处理数据,以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价值,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
分析表1可知,17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69例,發生率为38.76%,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多集中于幼儿及老年人。
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呼吸系统等,具体情况及表现如表2。
表2不良反应情况及表现量表(n=69)
受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的影响,临床不断规范中药制剂的应用,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均可为中药制剂的应用提供保障措施。中药制剂指的是依据现有的药方,对于药物进行提纯加工后的制剂,主要包括膏剂、药丸、注射剂、片剂等[3]。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具有传统医药地位,具有药效温和、疗效持久的优势,但是药剂本身成分仍然为中药材,难以避免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这就要求临床应强化管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本研究选择的178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69例,发生率为38.76%,其中多集中于幼儿及老年人,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呼吸系统等。以研究结果来看,幼儿及老年人均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人群,可能与此类人群抵抗力差存在关系,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幼儿与老年人,多次叮嘱。中药制剂主为口服式及注射式两种,均可快速产生药效,因而不良反应发生也加快,对此,临床需加强管理,注重药物的检验及使用,严格把控用药缓解,做到发发现、早处理[4]。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存在多样化特点,临床应强化药房管理,加大执行力度,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谢咏梅.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与药房管理方法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8):164-165.
[2]蒋国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193+196.
[3]莫望春,汪锦飘.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及相关药物管理方法的改进[J].中医药导报,2018,24(13):62-65.
[4]孙玉芳.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9):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