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5-25 02:48董兴临
人人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时机肠梗阻

董兴临

急性肠梗阻指的是肠内容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如机械因素、肠管内脏神经紊乱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如何选择手术时机,一直是临床中存在争议的话题,其疗效也有一定的差别,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深远的影响[2]。因此,本次研究分别在不同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7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1:17,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5.47±6.42)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2:16,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02±6.4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临床早期均接受常规治疗,如禁食、营养支持、胃肠减压、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病情状况。若患者在经常规治疗无好转,或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肿瘤等并发症,则应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发病48h内进行手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完全消失,肠道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有明显好转,肠道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肠道检测结果均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x±s)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外科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期困难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急性肠梗阻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但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外科临床中多数患者存在肠粘连,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再发粘连,甚至可能出现新的粘连,因此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3]。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以及合并肠绞窄、腹膜炎等患者,再采用手术治疗,但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手术疗效难以保证,预后较差[4]。因此,如何把握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已经成为临床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选择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时,必须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病理、全身状况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48h后手术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预后相对较差,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非手术治疗,使患者产生依赖性,病情有反复转移,肠道内细菌发生增值、位移、毒素吸收等情况,导致脓毒症、中毒性休克的发生率上升,对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在48h内对急性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能有效避免切口与腹腔的感染,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是较合适的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急性肠梗阻发病48h内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晏彬,林伯东.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12):58-60.

[2]赵天君,马国良,曹学锋, 等.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12):20-22.

[3]邢孔波.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67,69.

[4]宋廣新.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62.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时机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