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来县委员会
脱贫摘帽后,泰来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重要指示,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提升阶段抓好问题整改、产业扶贫、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加强基层党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个意见,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政策、加强帮扶、强化监管,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效。
一、层层压实责任,保持攻坚队形
泰来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的要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调度机制保持不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贯彻、第一时间安排落实。2019年共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工作调度会29次,统筹安排巩固提升各项重点任务。
指挥体系保持不变。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落实县委书记和县长“双组长”责任,各行业部门专项推进,全面压紧压实各级干部职责。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县委书记遍访49个贫困村,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
攻坚力量保持不变。县直帮扶部门“一把手”严格执行“3+2”工作制度,每周在村里扶贫3天,带头驻村,带头入户,发挥单位资源优势,帮助镇村解决问题。全县79支工作队、260名队员驻村帮扶,开展支部联建、党员联动、干群联心,心中有情、脚下有路、手中有招,共同學习、共同入户、共同施策“三联、三有、三共同”活动,合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常态督查保持不变。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督导检查,对“两不愁三保障”、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领域开展“回头看”,2019年已开展4次拉网式排查,共查摆问题212个,全部整改到位。坚持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帮扶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抓项目促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泰来县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抓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依托飞鹤乳业等立县主导产业、54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49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可形成资产收益2500万元,通过定额收益、岗位补贴、务工奖励及就业补贴,贫困群众户均稳定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按照扶贫资金使用“风险可控、利益可联、贫困户可参与、产权明晰”的原则,采取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模式,在2018年建成3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农庄基础上,2019年建设4个,资产收益率全部在9%以上,2020年预计可产生资产收益843万元。
抓特色产业,广泛吸引汇聚人才。泰来县云服务产业起步于2017年,现已建成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可提供坐席3000个的云服务产业园区。园区已入驻企业10家,主要开展云呼叫、云客服和云存储等业务,涉及保险、通信、金融、电商等领域。2019年吸纳就业1500人,产值达1.6亿元,2020年力争实现就业2000人以上,新增入驻企业5户,产值突破2亿元。努力建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云服务产业集聚区,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
抓就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泰来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引入汽车饰品编织、柳条编织、羊绒大衣缝纫、渔网编织等“小快灵”项目,已在全县布局建设25个扶贫车间,吸纳年老体弱、身体残疾和低收入群体12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贫困人口占30%以上,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带贫益贫覆盖面,拓展扶贫车间内涵,将文化活动、互助服务、矛盾调处等功能融入车间,着力打造群众的“幸福之家”。
三、创新帮扶载体,深化干群情感交融
泰来县将志愿服务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相结合,创新开展脱贫攻坚结亲、帮亲、会亲“三亲”行动,组织全县1471名党员干部进村屯、访农户、查民情、解民忧,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使命担当凝聚党心民心。
结亲“手拉手”。以各帮扶单位为主体,组织动员帮扶责任人,带领家属和子女到贫困群众家中认门结亲,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自家亲戚,用实际行动诠释县委、县政府坚持“四个不摘”和“四个只增不减”的力度和决心。
帮亲“心贴心”。各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至少走亲戚两次以上,全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2019年已累计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2396个,打扫室内和庭院卫生3052次,采购、帮售农副产品84.5万元,为贫困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会亲“传真情”。在开展“三联、三有、三共同”活动基础上,扩大主题党日参与范围,组织帮扶责任人和贫困群众到村委会或群众家中,以座谈联谊等形式,交流劳动致富的感受和愿景,共同商议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019年已开展会亲活动162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425个,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本文图片由泰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
责任编辑/刘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