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航
摘 要: 本文从“留学生”“文化”“管理”三个方面,细致筛选相关文献,将2019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对文献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政策和解决办法进行评述,总结近期研究的整体状况。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化 管理
当代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争相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大批外国人涌入中国,到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其中留学生来华学习时间久、与中国人和中华文化接触频繁,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态度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让留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介绍中华文化,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以此为出发点,我对近期留学生管理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献进行梳理,便于后面的研究。
一、相关文献的数据分析
本文将文化、留学生、管理三个重要因素作为研究的重点,借助中国知网研究与之相关的文献。
截至2019年12月17日,以“留学生”为主题搜索2019年核心期刊和CSSCI,共171篇;以“留学生”和“管理”为主题搜索2019年核心期刊和CSSCI,共26篇;以“留学生”和“文化”为主题搜索2019年核心期刊和CSSCI,共65篇;以“留学生”“文化”和“管理”为主题搜索2019年核心期刊和CSSCI,共8篇。由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列表如下:
在“留学生”的相关文章中,研究“文化”的占38.01%,研究“管理”的占15.20%,研究“文化”的文章比研究“管理”的文章高250%,显示相较于管理,大家更倾向于研究“文化”;在研究“管理”的文章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是研究“文化”的,占30.77%,这说明谈留学生管理基本涉及文化。但以“留学生”“文化”和“管理”为主题的文章只占以“留学生”为主题文章的4.69%,这表明将“文化”“管理”和“留学生”放到一起研究的较少。
以“留学生”为主题搜索2019年的硕博论文,共723篇;以“留学生”和“文化”为主题搜索2019年的硕博论文共236篇;以“留学生”和“管理”为主题搜索2019年的硕博论文共37篇;以“留学生”“文化”和“管理”为主题搜索2019年的硕博论文共21篇。
在“留学生”的相关硕博论文中,研究“文化”的占32.64%,研究“管理”的占5.12%,研究“文化”的比研究“管理”的文章高639%,这一比例远高于期刊文章,显示了“文化”在“留学生”相关硕博论文中更加热门。在研究“管理”的文章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是研究“文化”的,占56.76%,这一比例高于期刊文章,说明硕博论文中谈留学生管理大多要涉及文化,显示了高校中对“文化”和“管理”的重视。但以“留学生”“文化”和“管理”为主题的文章只占以“留学生”为主题文章的8.90%,这一比例虽比期刊的比例高,但仍表明将“文化”“管理”和“留学生”放到一起研究的较少。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关于留学生管理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留学生文化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重视,结合留学生、文化、管理一起研究的却少之又少,但是涉及留学生管理的文章,有相当比例都会涉及文化。由此可见在留学生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地要与文化因素交叉,留学生的管理不能不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这种文化因素,一方面指中国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留学生文化,在留学生的管理方面增强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一方面,就是留学生应该了解中华文化,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身处中华文化环境之中,就如中外俗语中都提到的“入乡随俗”或者“Do as the Romans do”,高校应将中华文化融入留学生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学生在中国顺利地学习和工作。
二、期刊文献的相关研究
王冰一、赵国栋(2019)提到了来华中亚留学生面临一些跨文化适应危机,如缺乏朋友、饮食差异、行为差异,并提出对中亚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华文化教育、坚持文化融合和文化独立原则、对留学生管理队伍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哈巍、陈东阳(2019)指出近期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侧重留学生个体如何适应、融合东道国的文化,学界开始探讨趋同化的管理,在关注留学生自身情况之外,应使用各类社会文化活动。丁学忠、王岩、肖易寒(2019)提到留学生存在的孤独、抑郁的负面情绪和人际交往问题跟文化有一定关系,在解决方式中,提到了文化育人的作用。裘鹏、丁清淑(2019)提到了坚持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高校体育文化。张译之(2019)提到发挥文化优势、扩大招生规模、建设特色学科。陆颋浩(2019)提出高校来华留学德育的构建,能够帮助他们顺利融入中国社会,也有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还有利于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
由以上内容可知,来华留学生出现的问题大多为跨文化适应危机、负面情绪等,解决措施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增加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解决因文化冲突产生的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期刊文献对文化的使用是较为宽泛的,并未就“文化”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论述。庞朴谈到文化时,说道:“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首先容易发现的是外在的物的层面,其次是理论制度等中间层面,最后才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层面即心的层面。所有文化,物质层面是最活跃的因素,变动不拘,交流方便;理论、制度层面是最权威的因素,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心理层面最为保守,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文献中所指的文化大多为文化物质层面,这一层面的文化既不会与来华留学生的本族文化产生原则性的冲突,又可以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能够缓解或者解决来华留学生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适应,利于对其进行管理。
三、硕博论文的相关研究
厉梦圆(2019)提出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开设的文化课程、武术课程,增强了中国对中亚学生的吸引力,建议开设文化课程、武术课程,以吸引中亚学生到中国留学。奇格汗·克孜勒拜(2019)指出留学生管理在日常管理、教学管理、招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如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定位不明确、部门分工协调不足、招生投入不足、生源国别偏周边、教学质量不高、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安全管理压力增大、日常管理流程有待规范、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有待增强。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多条思考,其中有一条谈到了强化人文关怀,加强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定期开展中国文化培训班。陈娇娇(2019)指出了我国留学生管理方面的不足,如生源质量偏低、竞争优势不足、培养方案欠科学、课堂管理成本高、跨文化沟通存在障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管理方法滞后,在问题对策建议方面,他提到了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主要是学校和管理人员要了解留学生的文化。安惠麟(2019)在谈及汉语国际教育外国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时,建议将有一定深度的文化理论讲授给学生听,建议开设文化体验类课程,不仅要学生体验中国文化,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教中国文化。许浩伟(2019)在谈及河北省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优势时,将河北历史文化如皮影、武术、剪纸、年画、长城等作为吸引留学生来华和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优势,总结了河北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不足是招生规模小、奖学金总量小、部分汉语教师缺乏海外经验、留管干部少、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全英文授课少、品牌课程少、不够重视留学教育。司海洋(2019)针对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课堂的问题,建议教师了解俄罗斯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李思婕(2019)談到留学生在中国的几个问题,如饮食、语言、生活习惯、身份认同等方面,南大AIC社团通过文化学习和文化实践的方式,如参观博物馆、制作中华传统美食等,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走出跨文化交际的低谷,获得文化归属感,还提到学习中文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孙宁(2019)提到省属本科院校重视各具特色的学术文化交流,如剪纸文化交流等,但问题是学生重文化体验而轻知识获取。麻佳妤(2019)提到教师在课后辅导留学生,应该提高跨文化素养。闵颖(2019)提出对留学生进行“趋同”管理,鼓励留学生融入学校的主流文化之中,开展中华文化特色的兴趣课,增强留学生的认同感。和荣秋(2019)提到要对留学生开展跨文化培训,了解中国社会的法律法规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喻馨锐(2019)提出高职院校留学生应该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缓解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压力。
硕博论文中,对文化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各种问题,如饮食不惯、语言不畅、跨文化交际难度等,大多需要从文化角度进行解决,通过中华文化吸引留学生,引导留学生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安惠麟(2019)提到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教中国文化这一建议是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的。厉梦圆(2019)、许浩伟(2019)、孙宁(2019)、闵颖(2019)等都提到了将武术、年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吸引留学生和增强留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方面。
四、结语
经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来华留学生存在诸多与文化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立足文化进行解决,需要我们将中华文化,尤其是将中华文化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普通高校管理岗人员,应该思考如何将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留学生管理当中。
参考文献:
[1]庞朴.文化概念及其他[M]//庞朴文集:二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厉梦圆.“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与中亚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4]奇格汗·克孜勒拜.“一带一路”背景下来疆医学留学生管理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5]陈娇娇.S学院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6]安惠麟.汉语国际教育外国专业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7]许浩伟.河北省来华留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9.
[8]司海洋.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9]李思婕.能力提升与文化适应——南大AIC社团中外成员跨文化经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9.
[10]和荣秋.东南亚留学生学习适应能力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11]孙宁.省属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其推进策略[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12]麻佳妤.中央民族大学留学生课后汉语辅导项目个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13]閔颖.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14]喻馨锐.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15]张艳飞.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16]王冰一,赵国栋.来华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危机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35-38.
[17]哈巍,陈东阳.人才流动与教育红利——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9(3):55-64.
[18]裘鹏,丁清淑.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体育文化与留学生人才培养互通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5):130-138.
[19]张译之.新时期中国留学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新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9(3):69-72.
[20]陆颖.“一带一路”与来华高职留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64-67.
[21]张优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校国际化的成就与挑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7-36.
[22]李秀珍.来华留学生选拔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改善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9(3):75-81.
[23]胡瑞,朱伟静.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8-95.
[24]丁学忠,王岩,肖易寒.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94-96.
[25]张继桥,刘宝存.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19(8):9-17.
[26]陆颋浩.高校来华留学生德育建构的三维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30-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培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编号QNSK201915)、2020年南京工业大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SZ20200 4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