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沫
2019年,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龙江魂》一书应时而出。该书集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龙江优秀精神之成果,成为配合我省开展主题教育的通俗理论读本。《龙江魂》是如何问世的,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创作历程,带着诸多疑问,我们走近这本书的创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二处处长张洪兴。
《奋斗》:为什么想到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时推出《龙江魂》,这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张洪兴:国有国魂、党有党魂、军有军魂,我们黑龙江省也有“龙江魂”,黑龙江“四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闯关东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哈工大精神”“马恒昌小组精神”“马永顺精神”等独具黑土特色的优秀精神,就是“龙江魂”的具体体现,它们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黑龙江人民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黑龙江省要发展、要振兴,就必须宣传和弘扬黑龙江的优秀精神,以此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在主题教育中做好精神引领。
《奋斗》:《龙江魂》的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部著作有何特点?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
张洪兴:这本书为读者通俗易懂地解读了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内涵、历史作用、时代价值等。坚持学术性,恪守真实性,突出时代性,注重可读性,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为《龙江魂》作序,同志们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龙江魂》一经出版,就被出版社列为精品图书隆重推出,在社会产生较大的反响。该书对进一步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动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精神引领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奋斗》:您的这部著作洋洋洒洒27万余字,不是在短时间完成的,而是浸透了您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而成,能给我们介绍下这其中的创作历程和您的个中感悟吗?
张洪兴:我从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工作20多年,一路走来,一直坚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始终坚守着党史研究人员的对历史真相应有的探寻初心。对于中共党史研究者来说,蹲图书馆、档案室查历史资料就是家常便饭,而十几年如一日地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更是生活常态。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好令很多人认为枯燥、没有经济效益可言的地方党史研究任务,靠的不仅是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长久的精神支撑。我的精神支撑就来自黑龙江优秀精神,它们是我工作的精神动力,更是我人生成长的动力。这么多年来,我曾走访了许多老前辈,前往一个又一个革命遗址遗迹,虽然十分的艰苦,但却没有丝毫的动摇。在长期地方党史研究工作中,那一段段真切的历史,记载着黑龙江人民经历过的种种苦难,那一串串闪耀光芒的名字,记录了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的先烈们英勇无畏的感人事迹,这些都令我为之感动、心生敬仰。革命前辈的经历和思想境界,让我对自己从事的默默无闻的事业有了更深层面上的理解。我也曾经历了一些挫折,经历过嘲讽甚至诋毁,但都没有动摇我的意志,我之所以依然坚持、努力并为此付出,力量源自我所从事的中共党史研究事业初心,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有做人的底线,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更要对得起历史,这是我身上肩负的一个神圣使命。
《奋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共党史,作为研究者,能给我们阐释下吗?
张洪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认真学习好党的历史。一段时间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肆意曲解党史,甚至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个别党员干部对党史既不懂、也不学,人云亦云,被一些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陷入迷茫。正是基于这些现实和我们党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需要党员干部通过认真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奋斗》:我们学习黑龙江优秀精神,除了《龙江魂》,还有哪些你撰写的作品可以给我们推荐下吗?
张洪兴:在十年前,我也曾撰写过《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这本书对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诠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第一部全面反映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通俗理论读物,也是省委有史以来第一次下发关于学习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通俗理论读物”。此外,为了加强对我省青少年的教育,2013年我主编了《黑龙江优秀精神青少年读本》,作为共青团黑龙江省委铸魂工程项目下发全省青少年,2014年还成为省委宣传部申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的推荐作品。
《奋斗》:我们知道,您多年来不仅致力于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研究与弘扬,而且还在中国抗战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能介绍下吗?
张洪兴:那是在2005年,当各类主流媒体宣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时,我发现媒体上关于抗战的宣传报道比较多,但却惊讶于在宏大的抗战题材作品中,我们竟然没有一部关于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理论著作。我反复思考:中华民族在14年抗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能够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奋勇杀敌,靠的不只是军事战斗力,应该还有软实力,归根到底就是一种精神。中国人民最终战胜强大的日本法西斯,凭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浴血奋战14年?我认为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为此,我萌生了撰写《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想法。但这是一部大命题、大容量、大题材的作品,“我有能力胜任此书吗?”这个想法让我犹豫且裹足不前……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激情在涌动、总有一种愿望在期盼、总有一种使命在召唤。于是,我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开始行动起来。无论白天黑夜,到处查阅档案、购买书籍、实地考察、走访专家学者。当真正进入这个课题研究时,才感到分量如此巨大,史料浩如烟海。在不如意的时候,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出于对当年不畏流血牺牲先烈的敬仰,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最终坚持下来。2014年,我终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这部53万字“大部头”的书稿。虽然作品有许多不足,但它却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抗战精神方面的理论著作。每当回首过去,总是感慨万千,从产生写这部书的想法到最后完成出版,岁月流逝已近10年。在撰写这部书期间,我还完成了《东北抗联精神》创作,该书作为爱国主义读物被沈阳军区政治部下发到部队官兵手中,书中有众多观点被社会各界所用。
《奋斗》:您除了一直以来对黑龙江优秀精神和抗战历史的研究,还参与了哪些课题的研究,目前工作的重点又在哪些方面?
张洪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这一要求十分鲜明而具体,我们只有把握时代特点,顺应时代潮流,赋予时代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黑龙江优秀精神,才能真正筑牢龙江人的信仰之基,补足龙江人的精神之钙,熔铸龙江人的党性之魂,把稳龙江人的思想之舵, 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保持思想纯洁,在新时代永葆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目前,我作为执行主编正在负责编写《黑龙江省情读本》;作为主编负责“新时代黑龙江四大精神读本”丛书编写工作,这几本书在今年陆续出版,并下发到各单位。此外,我又接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抗日战争志》课题组组长工作,即将开始新一轮科研攻关。同时,几年前,我接受哈工大的邀请,撰写《哈工大精神学习读本》,计划在今年哈工大百年校庆时出版。2021年我们将迎来党的百年生日,这是全国人民千载难逢的盛大节日。作为中共党史工作者更不应该错过这个日子,要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个礼物,那就是我多年前构思并撰写的,寄予我多年期望的一部作品《中华民族抗战何以必胜》。
采访手记:
张洪兴为人朴实、待人平和,可对待工作却像是换了一个人,浑身充满激情,从他的言谈举止间能感悟到他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他对党史研究事业的热爱感染着身边的人,使人深信他为自己能够投身其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正因为长年深耕地方党史研究的土壤,张洪兴因此“身兼数职”,他受聘成为黑龙江省军区“黑龙江省革命军事馆”专家组成员、省社科联专家库成员、辽宁省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中心顾问等。社会职务多了,承担的工作任务也多了,但张洪兴每天伏在电脑前“爬格子”的作息依旧没有改变,在周末一如既往到单位加班加点地工作。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了梦想和追求,甘愿辛苦、甘愿付出、甘愿承受各种压力,却从没想过放弃。
结束采访,张洪兴的一句话不禁萦绕耳旁:生在伟大时代,理想信仰不动摇,干事激情不減弱,心中的理想之灯就会永远闪烁……
责任编辑/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