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VS曹操:“气数犹存”or“气数已尽”

2020-05-25 09:16寒鲲
廉政瞭望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室汉献帝汉宣帝

寒鲲

公元前68年,权倾一时并且曾经一手废立汉帝的霍光去世了,汉宣帝刘询通过一番凌厉手段从霍氏家族手中夺回了政权,开始了昭宣之治的宣帝亲政时期,一度使西汉王朝实现了中兴。

公元220年,统一北方并且终于应对完西南危机的曹操去世了,汉献帝刘协则在曹丕的威逼下,在受禅台上禅让了皇位,两汉四百年便彻底画上了句号。

同样是权臣去世,为何汉宣帝可以实现的亲政,汉献帝却不能?这就需要从霍曹二人的权力来源入手,方能理解地更透彻一些。

霍光属于那种通过与前朝皇帝的“宠信关系”博得托孤权位而走向独大地位的擅权者,他所凭依的是并没有衰弱的汉室皇权本身,只不过是皇帝过于幼弱且其他托孤元老被他搞臭斗垮,才得了机会代行本属于汉家皇帝的权力。换言之,霍光权势的背后依然是“汉家威信”,霍光生前再怎么权势滔天,也挡不住自己死后,“汉家威信”的象征(汉宣帝),从新丧之际、根基不稳的霍氏家族手中夺回实权。毕竟,霍光本人并没有建立能够取代“汉家威信”的“霍氏威信”,他自己的权势都是“汉家威信”背书,自然难以世袭罔替,只能“及身而止”。

曹操则是通过反董战争、关东混战、袁曹争战、关西征服、南防孙刘等一系列军事活動,一步步积攒起军事威望,最终以军政权重建汉献帝朝廷的大军阀。从兖州之地到整个北方,都是曹操帐下“诸曹夏侯”与颍川集团所拼杀下来的。曹操本人就是汉室的再造恩人,许昌汉廷从本质上讲也是被“曹氏威信”所庇护,“汉家威信”早已在从黄巾之乱到李傕郭汜的摧残中丧失殆尽。汉献帝君臣其实仅仅拥有一个“威信”与“实力”全无的“汉家名号”。套用现代社会的术语去理解,汉室的信用与资产均已破产,这时剩下的只是一个四百年或两百年老店的名号而已。

霍光的权力与威信直接来源于千古一帝汉武帝的授予,曹操的权力则直接来源于曹操集团的军事成就。霍氏权柄只要时机成熟,自然能被汉帝轻松收回,汉帝所能回收的也只有一个名义上的认证而已,并不能轻松“回收”曹氏上上下下的人心与实权。霍光是依托汉家威信、代行汉帝权力,曹操则是基于曹氏威信、假借汉帝名义,权力来源的不同,就决定了看似权势同样滔天的两位权臣,死后却受到全然不同的待遇。

汉宣帝之时的“汉家威信”,基本上只受到了巫蛊之祸、刘贺之废两次上峰损耗,以及多年战事引起的民变冲击,这种体量的损耗,并不足以全方位打击汉室统治的稳固,何况还有汉昭帝、霍光等人继续执行汉武帝晚年的休养政策,国力回升,大局是稳定的,自然人心向汉。而汉献帝之时的“汉家威信”在经历外戚专权、桓灵贪腐、党锢之祸、黄巾之乱、何进专权、董卓专权、关东反董的全方位损耗以后,连长年奠都的国都洛阳都被废毁,君臣甚至经历过衣食无着的流亡生活,自然已经无存。

早在建安初年,明眼人早就明白大汉国运将终,只不过像袁术那样猴急的会贸然称帝,像袁绍曹操这种稳健一点的则会想到“托名汉室”,顶多会有部分宗室成员、部分官僚选择一心向汉,根本达不到“天下向汉”的程度。到了建安末年,曹丕代汉之时,随着曹氏在中原统治的稳定维持,天下已然只有刘备集团所在之西南地区向汉,中原已是魏土,东南也开始了“以吴自居”的苗头,连孙权的吴王,都是魏朝吴王。而且,刘备集团的向汉,也已经不再是“拥护东汉皇室”,而试图以自身的威信重建“汉天下”。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北魏孝庄帝不是还能在宫中以尔朱氏生产为由召见尔朱荣,进而像当年宦官杀何进一样诛杀了尔朱荣么?汉献帝为何不能?答案就在于,曹操自那次征张绣前见汉献帝被交戟叉颈之后,就再也没去见过汉献帝,等到汉献帝再一次见到曹丕之时已经在受禅台上了。二十年间,曹氏父子与汉献帝的交涉全部由臣下完成。

那么,终于等到曹操去世的汉献帝,既没有建基于军政实力的“汉家威信”,也没有所谓的“天下向汉”,甚至连亲手弑杀曹丕的机会都没有,除了被动地维持现状与禅让皇位,全无任何手段与机会去恢复本属于汉帝的皇权。反观汉宣帝,不仅“汉家威信”犹存,而且这个“威信”还可以帮着汉宣帝夺回对于中央军权的控制,进而唤起长安臣僚乃至整个天下对于汉帝的支持,天下向汉,灭霍亲政自然是如臂使指。

传统史家所谓“国祚”“气数”,从本质上讲,就是威信是否存续、权力源自何处,如果仅仅停留在汉朝国祚“气数犹存”或“气数已尽”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汉室汉献帝汉宣帝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闭月羞花
说曹操曹操到
救人一命最重要
张安世救人
救人一命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