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每次重大疫情,都是一面镜子,照出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面对疫情社会性的恐慌心理往往会带来人们的非理性行为。
在2003年非典期间特别是前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抢购风波,听到风声、看到行动的人们,呈几何级倍数增加,加入抢购的浪潮。笔者当时正在读大学,记得等我们意识到时,市场上的口罩、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甚至醋都早被抢光了。这几天这种现象我们在身边也都已看到、听到。
正月初七,不是又有新段子在网络、朋友圈疯传嘛——“初一抢口罩,初二抢米,初三抢酒精,初四抢护目镜,初五抢紫外线灯,初六抢手套,现在初七了,抢双黄连口服液,这个年太刺激了。”新型肺炎下的恐慌、焦虑全凝聚在一个“抢”字中。
未知的病毒来势汹汹,各种官方发布、各方的“小道消息”铺天盖地而至,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人们一点都不慌张、保持平时的状态,显然不现实。尤其是在城市里,古来就“居大不易”,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面对重大疫情时也非常脆弱,生活其中难免惶恐。
但恐慌中还是应该保持最基本的理性与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疫情,信心、理性与药物一样重要。如果最基本的理性与信心都丧失,那就真有可能出现《行尸走肉》《生化危机》等游戏电影描述的那样——人的利己行为爆棚,导致秩序的崩坏、人性的扭曲。
非理性的恐慌不仅无助于战疫,反倒会添乱。比如与一线医务人员抢N95口罩等医用物资,更有甚者故意隐瞒接触史。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主角,在这种重大时刻,保持理性与信心,帮忙不添乱,是现代成熟公民的责任。
面对疫情,涵养健康的心态,既不能掉以轻心、在防控方面有丝毫松懈,又不能坐立不安、乱了阵脚乱了心神。悲观者看到问题,乐观者改变世界。任何一件悲剧的发生,假如你能从中拿到积极信息,那么它就有了正面意義。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行动力,看到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并觉察了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恐慌最好的疫苗是准确信息。只有足够的信息公开,才能缓解人们的恐慌,帮助大家在疫情面前保持足够的理性与信心。这就是一场能力的考验了,不仅考验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各地各部门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等,更考验着如何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更好地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总编辑 胡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