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菁
【摘要】 共享大型仪器设备是缓解高校日益增长的仪器设备需求和有限的预算安排矛盾的必然途径,虽然很多高校都初步建立了“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但在院系-实验室这两级平台的共享率却一直难以提高。通过分析发现,院系-实验室共享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不高,更深层次原因是缺乏科学的预算分配机制,因此,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的预算分配是提高二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的关键。文章以构建仪器的购买者与管理者的共享信用体系为基础,通过仪器设备购置预算、仪器維护预算和激励预算分配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共享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提高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的目的。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用评分;预算分配
【中图分类号】 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8-0085-03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近年来国家对教学和科研的资金投入大幅增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数量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仪器设备的购买资金仍有很大的缺口,无法充分满足高校师生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为此,国务院及各部委在2014—2017年密集出台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体制建设,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考核和奖惩提供政策依据。当前很多高校已初步建立起“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体制,在校级层面制定管理办法、建设共享网络平台与公共测试中心,统一管理通用性、共享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院系平台负责共享本单位内部分散管理的仪器;实验室则具体专人管理专业性强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各高校的共享仅在校级平台得到了有效的运行,“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仍存在重复购置、使用率低、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存放在院系-实验室这两级平台之中的专业仪器是高校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的主体,如果这两级平台中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不能得到提高,则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高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共享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1)主观原因——仪器设备共享各方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对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的仪器设备管理者而言,共享会花费仪器操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他们的共享积极性不高。并且,仪器设备的购买者通常也是实验室或者项目的负责人,需对整个实验室的科研进展负责,共享可能会导致本实验室使用仪器的时间和科研时间减少,因而仪器所有者的仪器共享意愿较低。缺乏对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相关人员的激励措施是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不高的主观原因。(2)客观原因——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高共享率、常用的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不多,而低使用率的仪器设备却大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相关人员有很强的共享意愿,也无法提升仪器设备的共享率,这主要是因为在购置环节就没有以“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为原则,需求比较大的仪器的数量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二)深层次原因。预算管理是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方式对资源进行调配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共享率不高正是事前缺少合理的统筹安排,事中缺少运行、维护、共享情况监控,事后缺少共享绩效评价的结果。一方面,高校大型仪器采购时是“先有预算后有需求”,即学校先安排资金给各院系-实验室,再由各院系-实验室根据资金安排情况编制仪器设备采购需求,有的申请者没有考虑购置需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事前没有考虑仪器共享;校内预算分配通常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在专家论证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时很少考虑仪器共享性,对专家的评审结果也没有考核,专家在评审时主观性较大,可能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况,从而使学校预算没有合理管理,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购置到位后,没有根据共享情况好坏预算维修基金,也没有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共享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更没有根据绩效合理地设置用于激励的资金,造成仪器共享相关人员的主观共享意愿很低。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是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难以提高的深层次原因。
二、基于共享信用评分的预算分配方案的构建
(一)总体思路。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率,首先,需要构建个人和科研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用体系,即通过建立“时间-空间-绩效”三维评价体系来评价以往的仪器设备共享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个人和科研单位的共享信用分值;然后,将信用评分结果运用到预算管理,以预算分配作为“指挥棒”,以科学的分配机制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在二级平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最后通过给予评分高的单位或个人更多的购置预算、维护预算和绩效奖励预算,来激励大型仪器设备的购买者、使用者、管理者等各个主体,达到提高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的目的。如图1所示(注:cy、cx用于评价个人或单位上一年的共享信用,Cy、Cx用于评价个人或单位多年平均的共享信用)。
(二)“时间-空间-绩效”三维共享评价函数的构建。要构建信用评分体系,首先要能客观地评价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情况。当前,大多共享机制的评价以仪器使用的机时为准,这是评价仪器是否充分共享的重要指标,但仅凭该指标并不能全面、合理地评估仪器的共享情况,例如有些管理人员为满足机时需要而出现“磨洋工”“刷机时”的现象;有些仪器虽然使用机时不多,但使用次数很多或使用者范围广泛。此外,还需要考虑仪器设备保养的良好、运行的准确、所得出的实验数据的有效率。因此,本文提出增加共享范围(空间)以及仪器共享产生的绩效评估仪器的共享使用情况,构建仪器“时间-空间-绩效”三维评价体系。具体如下:
设仪器i的共享评价函数为fi,则fi应从时间、空间、绩效三个方面充分表征仪器i的共享使用情况。
1.时间方面:定义时间函数ti。ti=上一年度仪器i的使用时间,可从仪器使用日志或仪器系统中读取。fi应充分表征仪器的使用时间,故应是ti的函数。
2.空间方面:定义空间系数Rij∈[1,+∞]。其中,j表征使用范围,当j取1、2、3、4时,分别对应仪器共享使用范围为本实验室、本院、本校及校外4种情况。则仪器i用于某共享范围j的使用时间可用tij表征(如:ti4表征仪
器i共享给校外人员使用的时间)。显然有:ti=tij=ti1+ti2+ti3
+ti4。tij具体数值可从仪器使用日志中读取。Rij用于表征仪器的共享使用范围,当j=1时,Rij=1;当j>1时,Rij>1。Rij具体取值根据各校不同情况具体判断,j越大,说明仪器共享范围越广,Rij取值也应越大。显然fi也应是Rij的函数。
3.绩效方面:定义绩效函数Eij。Eij=Eij(I,Q,P…)表征仪器i在共享范围j取得的科研成果,它应是使用该仪器的实验结果而发表的学术文章的影响因子I、分区Q以及所得相关专利数量P等参数的函数;函数的具体形式也应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函数,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显然fi也应充分考虑该仪器所获得的绩效,故fi也应是Eij的函数。
4.定义Tij为有效共享时间。Tij=Rij·Eij·tij,Tij同时表征了仪器i的使用时间t、使用范围j以及获得的绩效E。
5.某仪器i的共享评价指标fi可定义为:仪器i的有效共享时间Tij对范围j的求和。
fi= Tij= Rij·Eij·tij
根据合理地设置Rij以及Eij函数,使fi可客观地描述本校仪器i的共享使用情况。显然,仪器i的共享评价函数fi从三个维度表征了该仪器在上一年度的有效共享时间。
(三)共享信用评分函数的构建。获得仪器i的共享评价函数fi后,将其值赋予购买(管理、评审)仪器的教师y,则y教师的共享信用分值定义为其所购买(管理、评审)的n
台仪器的共享评价总和的平均:
cy= fi= Tij= Rij·Eij·tij
个人信用评分cy表征y教师购买(管理、评审)的所有仪器的平均共享情况,即表征了其购买(管理、评审)仪器的平均有效共享时间。
而一个科研单位x(学院或研究所)的信用分应为其单
位所有l台仪器共享评分总和的平均:cx= Rij·Eij·tij。
cy(或cx)分別表征了y教师(或x单位)的年度仪器共享信用情况。实际上我们可以记录他们每一年的信用分值,以上标k表示年份,对年份求和再平均,还可以获得该教师(或单位)m年来的平均信用分值,多年信用分值Cy(或Cx)可表征y教师(或x单位)m年来所购买(或管理)仪器的用于共享的平均有效时间。具体公式为:
Cy= cky= Rkij·Ekij·tkij
此外,还可以获得科研单位x用于购买仪器资金的共享效率Rx:
Rx=
其中,ai表征购买第i台仪器所使用资金,Rx表征多年来科研单位x用于仪器购买的每一元钱的有效共享时间。
(四)预算分配方案的构建。有了共享信用体系,那么就可以基于信用评分安排进行预算分配。
1.仪器购买预算分配。
(1)学院间的仪器购买预算分配。仪器购买预算分配是使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设某校获得一笔建设资金B用于仪器购买,则其在各院的分配应与该院的信用分值相符。显然多年信用Cx以及共享效率Rx较低的学院不宜获得较多的仪器购买预算;而多年信用Cx以及Rx较高的学院,因其所购仪器更被广大师生需要,应获得更多的购买预算。故学院间的仪器预算分配可按照相应的信用比例分配,如x学院该年度应获预算Bx为:
Bx=B·
其中,a、b、d分别为权重系数;cx表征的是上一年x学院的仪器共享情况,而Cx表征的是多年的仪器共享情况,而Rx表征的是仪器购买资金使用效率。合理设置a、b、d的值,使aCx+bcx+dRx能正确反映该院仪器共享状况。由于信用指标并不仅仅表征仪器的共享时间,还表征了仪器的使用绩效,因此按照上式分配预算显然是合理的。
(2)具体仪器购买论证。对来自于学校建设资金的某具体仪器的购买申请,应参考提出申请者的多年评分Cy来确定仪器购买论证范围和优先程度:若评分较低,显然往年购买仪器不符合更广大用户需要,这时应扩大论证范围,仔细讨论,购买排序应放到比较后面的位置;而对Cy较高的申请者,则应减少论证手续,提升其购买仪器在预算系统中的排名。在论证时,应根据评审专家的信用分值来论证仪器是否应该购买。这样显然会使信用分更高的仪器购买者更容易获得自己需要的仪器设备,也将使仪器购买者(以及评审专家)更加珍惜自己的共享信用分值。
由于上述预算仅涉及到来自学校的资金,而由个人基金申请的仪器购买资金不在上述预算分配范围之内,因此不会出现某些小众仪器无法购置的状况,因此,该预算分配方案显然是合理的。
2.维护预算分配。由于仪器共享越多,则使用越频繁,其损耗就越高,损坏可能性越大,需要花费在维护上的精力也越多,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相应的预算以弥补仪器老化、耗材损耗以及人力成本的花费。此部分预算应根据上一年度每一仪器的共享评价fi、仪器购买资金ai以及管理人员信用分值cy具体安排;fi和cy越高,ai越大,其应分配的仪器维护预算也应越多。
3.激励预算分配。应预算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上一年度个人信用分值cy更高的仪器购买者、管理者以及评审专家,如按比例从仪器服务收费中拨给仪器购买者、管理者及评审专家相应的绩效奖励,此外,由于共享仪器会耗费仪器管理者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还应给予cy高的仪器管理者更高的业绩考核成果,以提升其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
针对院系-实验室两级平台仪器共享率难以提高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缺乏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是主要原因。通过构建“时间-空间-绩效”三维共享评价函数fi,客观地评价了大型仪器的共享使用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仪器购买者与管理者的共享信用体系,获得个人与单位的共享信用分值;最后根据信用评分结果,从预算管理角度合理分配仪器购买预算,并利用仪器维护预算和激励预算分配提高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提高院系-实验室二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邓敏,刘昕.高校大型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5).
[2] 杜云翔,陈学辉.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与收入分配办法之考量[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05).
[3] 王红,王晓华,赵蕾,来金雅.关于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
[4] 张晶.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内部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5] 陈燕飞.新《预算法》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析——以 H 高校为例[D].南昌航天航空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