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隽
你认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关于人性的争论,从先秦儒家开始,至今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支持“性恶论”的人会说,因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教育来矫正,避免社会上出现更多的恶人恶事。而支持“性善论”的人则表示,你没看到社会上层出不穷的人在见义勇为吗?
不过,也有人对“见义勇为”行为表示质疑,那些做好事的人真的不求回报吗?如果是损害个人自身利益的“见义勇为”,还会有人去做吗?
我们就来聊聊和人性、利益相关的话题。
首先来了解一个思想实验:
从前有一个杠精国。杠精国里的人都相信,天底下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个杠精国的人来到遥远的好人国考察,看见一只猪落水了,眼看就要淹死。这时有个好人路过,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把猪救了上来。于是,杠精甲就嘲笑好人说,你为什么要救这只猪?好人说,我没有多想。杠精乙说,莫非这只猪是你的。好人说,这只猪不是我的。杠精丙说,只有落水的是我的孩子,我才会跳下去救,为了延续我的基因。好人说,落水的如果是你妈妈,你就不救了?妈妈死了,也不影响你延续基因啊。杠精丁对好人说,你救猪是为了让其他人看见,认为你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可这样是沽名钓誉啊。好人说,好像周围没有其他人,只有你们。杠精戊说,我知道了,你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才救猪的,还是为了你自己。好人摇头说,我无话可说了。于是,杠精们在考察报告里写道:“好人国里没有好人。”
你做过“毫不利己,全部利他”的事情吗?
康馨:有的,比如地铁上让座,灾难中捐款。但我觉得“毫不利己,全部利他”的事情是极少存在且难以长期存在的。利己与利他应该是相对的,比如20%利己,80%利他。前面举的例子,人们做的时候本心很简单,就是想帮助他人,但后来也会想:如果某天我需要帮助,也希望有人可以不计回报地伸出援手。
胡晓杰:没有,多数情况下,我们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对霍布斯的性恶论做出了批判:帮助他人的本能源于动物心理,而对同类的援助亦是一种非显性的自我援助。“毫不利己,全部利他”的事只有一种,那就是帮助敌人毁灭自己,我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郁教授:的确,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不利己只利他”的事情是极少的。不过,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忘了一种状况,那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当孩子还非常幼小的时候,往往是非常无私的。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人们不都是经过计较之后再行动的,人与人之间也不都是陌生人的关系,亲人、爱人之间可以非常无私。
你有没有见过帮助别人同时还带有私心的事情呢?
沈凯丽:有,比如两个同学互相帮助对方学习。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的,我并不认为带着私心帮助别人是错误的,相反,这种关系有时候能够促进我们帮助他人。有了回报,就像孩子得到了糖,下一次会做得更好。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是私心超出了道德的底线,那就不可取了。
单嘉骏:比如说现在的慈善,很多企业家做慈善是为了利益,为了可以在自己的简历上有精彩的一笔。这样他就可以在信用体系上得到更多的宽容。还有明星做慈善就更明显了,做了慈善,名声会变好,这样会有更多的广告商来找他拍广告,那么他的身价就会提高,便能获得多重利益。
朱瑜颖:见过。譬如我父亲在抗疫期间成为志愿者,24小时登记村口往返人员,给他们测体温。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成为“逆行者”,我认为他是有私心的。他挺身而出获得了精神上的成就感,将家国情怀付诸实践,感受到了自己是国家的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他在守护着脚下的土地的同时肯定了自己,这是他的私心,所以我觉得“利己的范围是宽泛的”。
郁教授:人有私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不是可耻或者需要指责的。反而,过度要求一个人没有私心,是值得怀疑的做法。不过,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不让私心妨碍公共的利益。在最佳状况下,私心甚至有利于公共利益。有同学提到的自己父亲参加抗疫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你认为杠精们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任伊囡:不对。好人救了猪,避免了猪落水溺死的结局,于猪而言,已算好人。同时好人救了猪,避免了农户的财产损失,更算是好人。
胡晓杰:如果把“好人”定義为毫不利己的傻子的话,他们的结论或许就对了。
康馨:什么是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王选院士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标准,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在思想实验中,好人都想“互助互利”,可见所有的帮助都是相互的,在这一前提下,杠精的结论不成立。
朱瑜颖:这里的杠精代表了受厚黑学和阴谋论裹挟的旁观者们,他们进入了一种“狭窄的框架效应”。杠精步入误区的原因有三。一、他们生长的环境一直以来都告诉他们,所有人都是自私的,这样的世界观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得出理性的结论。二、杠精们分析了好人救人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杠精拼命想证明的只不过是满足他们找寻同类的心理。三、跳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忽略了“猪”的想法。猪为什么落水?它需要好人拯救吗?或许由猪出面表达自己的看法,才会道出最有力的理由。
利己和利他是绝对矛盾的吗?
郁教授:似乎大部分同学反对杠精的看法,当然不要因为他们叫“杠精”,就认为他们的说法有问题,否则就犯了典型的“诉诸个体”谬误。从猪的立场,或者从社会整体来看,好人的作为让他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定,也拯救了生命,挽回了他人的财产损失,值得褒奖。
陈璐奕:我觉得不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合作”的关系,这是一种“利他”也“利己”的关系。而“绝对矛盾”这四个字本来就是不成立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吉与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之说。
诸亦茗:人在社会中生活,很多时候有出于利己目的的举动,如司机为了少吃一张罚单在空旷的马路上等红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利他的,因为司机的举动维护了交通秩序。
朱涵冰:人类社会之所以可以保持稳定,就是因为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保证使得个人和他人的利益达成动态平衡,也就是说,群居和社会的本能已经印证了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胡晓杰:一味地利己,非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一味地利他也是同理。我想借用马基雅维利的一句话:“被人们以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的做法使你不获赞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并且慷慨行事而不见之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
郁教授:矛盾的意思有两层:首先是在原则上相互不同,甚至存在冲突、抵牾;其次是指无法在现实中共存。利己和利他这对原则符合第一层意思,但是不符合第二层意思。人是在社会中被培养出来的,如果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就不可能绝对地利己,总会遵守一些社会的基本规范。
(整理:冯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