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德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出自诗人长屋的《绣袈裟衣缘》,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词句,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推到了舆论的热点。大家关注的不只是优美的词句,更多的是关注盛唐以来一直学习中华文化的日本。
13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法师被这16字打动,决心东渡日本传戒,也開启了日本全方位学习唐文化的时代。
遣唐不为除妖
提起中日历史上的渊源,就不得不提遣唐使,其实比鉴真大师取得更大成就的是空海大师。哦,对!这位空海大师就是电影《妖猫传》中那位神探般的日本和尚。
今天从长崎直线西行,穿越东海到达中国上海,直线距离只有782公里,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可达。而在1000多年前,来华之路充满艰险,交通工具只能坐船,面临的是频频海难。有资料统计,后期遣唐使海难率极高,来一趟中国全程大约要牺牲一半多人员和船只,由此被视为畏途。遣唐使出发时,无不抱着置死地而后生的决绝,空海大师就是其中一员。
20岁时,空海剃度出家,他对密教经典尤为感兴趣,但囿于艰深奥秘,非常想去大唐求学解惑。公元804年他如愿以偿,作为正式官僧跟随第十六次遣唐使从长崎出发,此行目的不是除妖破案,而是一心求学。
空海到中国后遍访诸寺,最后投在高僧惠果门下,电影《妖猫传》中把丹龙描绘为惠果本人。惠果作为密教领袖、三朝国师见到空海便说:“你终于来了。”于是,在圆寂前尽授密宗大法,空海成了正统密教的第八代传人。惠果嘱其“早归卿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
空海最初预计留学20年,实际只在中国待了两年多,于公元806年携大量经典归国。回国后创立真言密宗,又称“东密”,将其传播到整个日本。东密与天台宗同被誉为日本文化之母,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信徒超5000万人。中国的优秀文化也由此在日本各地散播开来。
文武中国人
说到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不得不提到隐元和郑成功。
隐元于明末来到长崎,这位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著作等身,他引入日本最有名的文化,莫过于煎茶饮法。日本之前从宋禅院学习了抹茶道,使用的是末茶(即茶叶末),随后逐渐发展成日本的茶道。隐元烧水煮茶的方式,后由弟子高游外发扬光大,流行起来的煎茶道打破了抹茶道独尊的局面。
与隐元同时活跃于中日交往舞台的,还有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日本同样家喻户晓。他的出生地就在长崎,其母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女人田川松。1624年8月27日,田川松在平户千里滨海滩上捡拾海贝时,忽然腹痛难忍,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长子郑成功。这块儿诞石经历数百年冲刷遗留至今,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它,在靠海一侧垒起了一道石墙环卫着儿诞石。郑成功的日本血缘,文治武功的传奇经历,和挑战白人的殖民主义,都让日本人对他有一种特殊的亲近与尊敬。从江户时期开始,不断有文学家以他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作品。有“日本莎士比亚”之称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在1715年写了一部戏叫《国姓爷合战》,郑成功的名字因此举国皆知。
1852年平户第三十五代藩主松浦乾斋,为郑立了一块“郑成功庆诞碑”,传诵他的功绩。郑成功去世后,长崎九山公园为其修建了一座香灵庙,这也是日本第一座纪念郑成功的庙宇,每逢他的忌日或逢五、逢十的冥寿期,都有人前来祭奠。郑成功的同母胞弟七左卫门的后代,至今仍在日本生活。
孙梅之交
长崎是著名的造船基地,三菱集团就发端于此。1913年,永丰舰在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完工问世,后来为纪念孙中山而易名为中山舰,成为经历过护法运动、孙中山蒙难、东征平叛、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代名舰。
1913年孙中山也到访了长崎,当地华侨在福建会馆设宴欢迎。现在,在长崎福建会馆的一角,还立有孙中山纪念铜像。可见孙中山到长崎为革命的鼓呼,得到了华侨怎样的支持。
孙中山在这里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出身长崎的梅屋庄吉,在孙中山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他曾对孙中山说:“君若举兵,我将以财相助。”
梅屋庄吉几乎见证了孙中山的整个革命生涯。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梅屋庄吉帮他筹措到600支手枪。梅屋庄吉从商积累了50万日元(约今天的4亿日元)的财富,这笔财富也几乎都用在支持孙中山的中国革命事业上。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梅屋庄吉慷慨解囊,还组织了一支医疗队奔赴中国前线,并承担一切费用。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谋面9次,梅屋庄吉为孙中山放映了自己剪辑的辛亥革命纪录片《武昌起义》。如今一些历史电影中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多源自这部片子。
因为梅屋庄吉,孙中山还收获了爱情。孙中山与宋庆龄相差28岁,两人的爱情并不被人看好。梅屋庄吉的夫人梅屋庄吉德子帮两人捅破了窗户纸,梅屋庄吉夫妇又在东京为孙中山提供公寓,作为新人婚后的居所。1915年10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梅屋庄吉家二楼举行了婚礼。当晚孙中山与梅屋庄吉结为义兄弟,宋庆龄与梅屋庄吉德子结为义姐妹。
1925年,孙中山因病逝世,梅屋庄吉悲恸不已,唁电中称赞孙中山“乃中国革命之大恩人,世界之伟人”,指出孙中山的去世,不仅让中国充满变数,更是日本之不幸。他也是唯一一位与宋庆龄、孙科一起扶灵回南京的日本人。
梅屋庄吉到底资助了孙中山多少钱?日本学者狭间直树表示,如果换算当时的币值或购买力,梅屋庄吉对孙中山每年的资助,超过了日本皇室每年的预算开销。1916年,孙中山曾在梅屋庄吉和服外褂的背面,挥毫写下“贤母”二字,似在赞誉他对中国革命如慈母般不求回报的支持。
孙中山逝世后,梅屋庄吉和家人定居上海,1931年回国。由于梅屋庄吉鲜明的政治立场,引起准备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部对他的仇恨。1933年,东京宪兵队本部曾两次传讯梅屋庄吉,不久将他逮捕入狱,骂他是卖国贼,对他百般摧残。梅屋庄吉虽然坐了牢,但始终不改变信念。出狱后,他仍致信给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力陈“实现中日亲善,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故友孙中山的遗嘱,终日苦思其实现”。
1934年11月,梅屋庄吉与世长辞,终年65岁。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曾以为通过民间的不懈努力,可使中日之间避免战争。他甚至同意广田弘毅的邀请,准备赴中国做友好访问,可惜病倒了。他当然不会想到,此时的日本当局,已定下侵略扩张的战略决策,让他出国与中国谈判,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梅屋庄吉的外孙女小阪主和子曾说:“外祖父有知的话,他会为未能阻止中日战争的爆发而遗憾的。虽然日中之间发生了战争,但仍然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日本有个梅屋庄吉,他非常热爱中国,非常尊敬孙文先生。作为一个日本人,他为孙文先生的事业倾尽一生,这就是日中友好的源头。”
如今,在春节期间的灯会时节、8月的盂兰盆会、10月的宫日节等重要节日来到长崎,都可以感受到不输中国本土的热闹盛景。恍惚中忍不住遥想曾经的时空,当季风和洋流变得天遂人意,一叶勇敢的轻帆从长崎滑入大洋,劈涛斩浪,不久便可在中国登陆,一次又一次,历史的卷帙就这样展开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