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
新冠肺炎疫情气势汹汹,面对医疗物品的短缺、防护装备的匮乏,有关单位、企业和科研机构“八仙过海”齐努力,或投入力量开发研制药品,或從国外订购所需医疗防护物资,或引进医用防护装备生产线,政府主管部门闻风而动上门服务,现场办公、雷厉风行、特事特办,以前需要几十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现在只用两三天甚至一天就完成了,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趟”的目标,在大疫之中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受到了被服务对象的好评。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各地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组织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一些在建项目陆续开工,一些新的项目进入了前期论证审批阶段,正在以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精神,把受疫情冲击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为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奋力前行。在这个关键时刻,政府主管部门要总结在抗“疫”时所形成简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仍要以雷霆万钧之力,仍要以战时之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情况下新的工作路径。
把抗“疫”时的非常之举,改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之措。
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持续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促进作风的大转变,解决“四平八稳”“等等看”“研究研究”的陈年积习,只争朝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仍然存在的审批难审批慢的现象,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家投资积极性的问题,切实解决滞缓企业向好发展的问题,切实解决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问题,激发出市场主体蕴藏的巨大活力。
在疫情这场“大考”中,使人们真正感到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要更通畅,真正体会到这“最后一公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真正看到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转换角色,加大“放管服”的力度,走出机关大楼沉入企业,变管理为关心,建立起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给企业打造“软环境”,直接或间接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这“最后一公里”自然会被顺利打通。
疫情的冲击虽然是灾难性的,但它将改变人们已经习惯的传统东西,加速逼迫人们进行思维方式的革命。政府主管部门在为企业的服务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从传统的“面对面”为企业服务,转而在网络服务平台上以“屏对屏”“键对键”的方式线上办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审批+监管+服务”,实现高效审批,廉洁监管,热情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疫情终将过去,但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的作风,好的方法是弥足珍贵的,应把在疫情中这些战时的非常之举作为常态之措保存并发扬。
这是一种盼望,也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