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斯特《艾斯特庄园的喷泉》演奏分析

2020-05-25 02:55黄镁珊
北方音乐 2020年1期
关键词:李斯特演奏

【摘要】李斯特晚期作品《旅行岁月》,是李斯特钢琴文献中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被看作李斯特音乐创作的钢琴日记,记录了作曲家在不同时期之经历,也反映出相应的创作特点。这部作品共三集。第一集《瑞士游记》、第二集《意大利》、第三集《罗马》。《艾斯特庄园的喷泉》就是收录在第三集《罗马》中的一首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艾斯特庄园的喷泉》;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108-01

【本文著录格式】黄镁珊.浅谈李斯特《艾斯特庄园的喷泉》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20,Ol (Ol):108,121

《罗马》创作于1867-1877年,属李斯特的晚期作品。创作第三集《罗马》时,李斯特已处在晚年时期,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皈依了宗教。此时的李斯特作曲技巧上比以前的传统音乐有了很大突破,钢琴作品和后来的印象派作曲家的音乐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音乐开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简朴,使用大段的单音,大量的全音和弦。明确的旋律被避免,音调经常在疑惑之中,很少有辉煌,并且常常是一种奇特的顺从的气氛占优势。这一曲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区别于《旅行岁月》的前两集及李斯特的早、中期作品。从题材上看,他不再热衷于那些大型题材,而转向生活中小的事物;從音响上看,他不再追求宏大辉煌的音响,而是更加朴素、简洁,是一种稀少的纯净的音乐类型,不是为大众,而是为小众。他试图把他灵魂深处的印象元素放人音乐中来表达事物固有的诗意;从作品的旋律线条上看,连贯性也不如前两集,比较散,但和声运用更为科学先进,和声的科学性代替了浪漫主义时期以及以往时期作品的旋律主题那么明显的方式,而改为略带有印象主义元素,音画感觉更为强烈的创作风格。正如本采·萨波尔奇所著的《李斯特暮年》一书中对此乐曲描述那样: “要充分了解法国印象主义,就要从李斯特的《田园歌》和《艾斯特庄园的喷泉》开始……”

一、引子(第1-39小节)

这首作品是含有引子三部曲,升F大调的。引子(第1- 39小节),一开始就使用升F大调的属七和弦分解连续重复,制造出一种流水的动态效果,让人从弹奏的开始就进入一种梦幻世界,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柱反射出来的耀眼光彩,它们就像无数小精灵在快活地嬉戏。到第14小节开始与前面的节奏虽然一样,但是音符由琶音上行变成了五度跳进,就好像喷泉池里有不同的形态,最开始是喷泉顶部,到后来变成一朵朵小浪花。(见例24)

演奏这段时,不需要每一个音都弹得很清晰,要把它想象成一串音,讲究的是整体和声效果,因为这首作品具有印象主义风格。从音响上分析,此处模仿的是泉水喷涌而出时的声音,所以弹奏要轻,制造出空灵的氛围。从音色上看,具有明显的色彩性,追求流水的感觉,就好像印象主义绘画,使人感觉即模糊又清晰。整段弹奏对掌关节要求很高,掌关节要搭起一个牢固的支架,力量集中于指尖,并且仅需用到四分之三的力量,便足以营造出清脆透明、富有弹性的音响效果。

接下来的力度走势是,从前面的pp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渐强,仿佛是一小朵一小朵浪花溅起。从和声上看,采用的相对静止的和声运动,音程、和弦同时行进,各个声部根据相同结构的音程或和弦做同向的和声运动,形成并列平行的线性运动,即平行进行,这是典型的印象主义创作手法。从技巧上看,主要是注意左右手虽然是一样的音,但是很容易弹奏得参差不齐,因此在练习时,可以采用把原来分解的两个五度音变成一起弹奏的双音,后面两个分解的五度音同样运用这种方法练习,然后两组双音依次弹奏,这样既可以听到整体的和声走向,也可以让左右手更协调,以至于在整体弹奏时左右手对齐。整个引子部分以闪烁的音型、明亮的和声、高音区清亮的音色,共同描绘了一幅艾斯特庄园喷泉的景象。

二、第一个部分(第40-143小节)

同样是以属和弦开始的,不过伴奏音型变成了左手弹奏,右手是双音的呈现,是主题的一个预备。从第48小节开始,左手出现了主题,是一个略带伤感的旋律,到后来的发展逐渐看到了希望,好像是作者在呈述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从第112小节开始,作者似乎试图从苦闷中走出来,左手的旋律也变成了明亮的大调和声效果,而右手变成了双音跳进上行,左手旋律逐渐推进进入乐曲的第一个高潮,表达了作者情绪的一种发泄,希望借此得到解脱。这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三、第二个部分(第144-219小节)

在这一乐部开始前,李斯特引用了《圣经·约翰福音》中的一句诗。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这是他标题音乐的体现,这句诗并不表现音乐本身,只指示音乐的情感倾向。但诗句里却透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希望像诗中所写的那样得到永生,抛开烦恼看淡一切得以释怀。从第144小节开始,和声变化频繁,非常追求色彩变化,印象风更加明显,他大胆丢弃了原来三度叠置的和弦构造,把他的和弦建立在那时“绝对禁止”的音程基础之上,主要使用四度叠置的和弦框架,对后来印象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四度结构的和弦有空旷、飘逸的音效特色,仿佛进入仙境,看见阳光照在水波里折射出的光打在脸上,感觉一切已经不再重要。到第158小节用柱式和弦再现了主题,这使得主题已经不再是悲伤的而是充满了希望。

从第182小节开始转调到了A大调,左手变成了八度级进,并且进行卡农式重复。从和声效果上看,左手的两个声部依稀可见,主旋律依次出现,这是浪漫主义主调音乐的充分体现,右手是表现印象派手法,两者相互呼应,好像在进行一场心灵对话。弹奏时其难度在于左手超过八度的双音,建议先分声部单独练习再合。从情感上讲,左手的主旋律好像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感怀,弹奏时力度需要更大,键要按到底。

四、第三部分(第220-278小节)

这是对引子的一个动力再现,这时音乐到了全曲的一个制高点,作者内心情绪得到彻底宣泄,一切苦闷都化作动人的旋律得到发泄,右手低音属长音持续奏出。第244小节是对第一部分主题的一个再现,不同的是八度的再现,左手变成了单音震音。从和声上看,不断地离调最终回到主调以一级和弦结束。从演奏方法看,这最后的再现是作者回归平静的心态,感觉好像是经历了漫长黑夜的内心挣扎最终看到了日出,内心也得到了回归。

总之,全曲与其说是对景致生动的刻画和描绘,倒不如说是作者晚年内心苦闷挣扎的写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参考文献

[1]王倩.音乐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以钢琴曲《艾斯特庄园的喷泉》为例[J].大众文艺,2015(1).

[2]杜旋李斯特《埃斯特庄园的喷泉》之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6

猜你喜欢
李斯特演奏
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分析与演奏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