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新冠肺炎疫情的横空出现,“灰犀牛”最终变成了“黑天鹅”,使整个社会面临着严峻而深刻的大考。疫情“应考”,凸显我国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和社会动员的亮点;疫情“赶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夺取战“疫”胜利的关键时刻,要立足眼前、放眼长远,集中优势、释放效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建立群防群治的防控大格局,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多措并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这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基础。
一、统领统筹抓“实”,压实党委政府责任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虽然确诊病例多日呈现零新增,但零增长不等于零风险。复工复产已经开始,要结合疫情防控总要求,科学研判阶段性特征,消除增量、消化存量,巩固成果、扩大战果,确保“脱虚向实”。
共绘战“疫”“同心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党政军民学勠力同心,东西南北中共克时艰。要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委为“核心”,发挥其政治领导、利益协调、服务凝聚、资源整合、价值导向作用,出台切实有效的基层防控措施,组织动员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党员干部奋战一线。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承担“自治、管理、服务”职责;以各类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等为重要力量,协同参与工作。政府要统筹物资分配管理,可对参与属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物业管理公司等给予财政补助。在战“疫”攻坚期,广泛进行社会动员,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治理过程高效联动,治理形态共建共治共享。
打通战“疫”“中梗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地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社会治理是一个整体链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哪一个环节出现梗阻都可能会延误时机、陷入窘境,甚至功亏一篑。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通过搭平台、疏梗阻、连碎片,及时扫清疫情防控障碍和治理死角,促使各种治理碎片产生聚合效应。
二、夯实体系织“网”,创新防控实操措施
时间紧、任务重,防控措施和具体落实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成效,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将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现实战斗力,架起疫情防控“保护罩”、疏通复产复工“大动脉”、畅通服务保障“微循环”。
“刚性+柔性”并济,尽显战“疫”效度。坚持“硬隔离”与“软服务”有机统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其一,刚性管理谋“细”。整合资源,细化网格化管理层级,严格落实片区、楼道网格责任包干,实现社区对各网格内的人、财、地、事、物等信息一目了然。对返岗、返校、返工人员,建立“返前管控-返途协调-返后管理”的动态追踪机制,强化疫情防控精准化。其二,柔性服务暖“心”。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增加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人性考量和人文关怀,注重从管控为主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从防疫为主到防疫与复工复产并重转变,建立“返程台账-精准对接-心理抚慰”的服务保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传统+智慧”并进,体现战“疫”速度。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第二阶段,要利用大数据有效支撑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和精准施策,实现数字管理向数据治理转型。其一,依托传统网格,绘基础图。继续发挥网格在掌握信息、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治安防控、危机处置、宣传引导、服务群众等方面作用,让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更敏感、更畅通。其二,依托智慧数据,“数战数决”。建立融合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使之成为疫情防控的“先行军”;用好每日每户疫情上报功能、疫情助手咨询平台,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疫情态势;预测人流密度,监测疫情相关人群动向,实时生成疫情数据报告。
三、发挥作用聚“力”,共筑联防联控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要抓住战“疫”之机,逐步构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三社联动”为牵引、以资源整合为保障的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
“三社”优势互补。在战“疫”决胜关键时刻,社区要发挥“基础平台”的支持作用,通过制定本社区层面的抗“疫”策略,优化社区资源配置,调动社区内外一切力量,联防联控,为社会组织和社工搭建平台;社会组织要发挥“服务载体”的承接作用,重点发展公益慈善类、文体类、生活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项目孵化和培育发展机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发挥“专业引擎”的纽带作用,成为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助手,扭紧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筑牢善治坐标。
“三社”以联促动。最大限度地将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各主体组织动员起来,从应战到应考,使“三社联动”防控的“本土化优势”尽显。借助“三社”力量,促进体制内资源与民间资源充分交融,使社会资本有效嵌入疫情防控工作。充分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支持社会组织有序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实现不同治理主体在结构上的嵌入、功能上的互补、行动上的协调和资源上的整合。要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创新治理方式,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社区能人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