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萍
六朝,一个烟水气浓厚的时代,同时也是南京建城史、建都史上的重要篇章。璀璨的六朝文化,留下了眾多人文典故、历史遗迹。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传奇地再现了“东方大都会”当年的风采。作为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宋燕肩负起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守护着这座“六朝古都”的底蕴。
宋燕生在南京,长在南京,也参与和见证着六朝博物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六朝博物馆原是作为南京市博物馆的分馆筹建的,南京应该有这样一个集中展示六朝文化的端口”。陈灭亡后,隋文帝下诏摧毁建康,荡为耕地,地面所存的遗迹并不多,因此博物馆的选址一直悬而未决,直到六朝时期的城墙遗址在汉府街附近被发掘才最终敲定。而后,越来越多六朝时期的文物汇聚到馆内,成为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
2014年8月六朝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博物馆筹备人之一的宋燕也开始了她六朝文化守护和传承的旅程。
自东吴大帝孙权在南京建都称建邺,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直至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近400年的六朝史事便都在这馆中了。踏进馆内的瞬间,“魏晋风骨”四个字仿佛一瞬间得到了某种印证。六朝人尚青色,所用器皿也多为青瓷,整个展馆竹影绰绰,曲径通幽,仿佛有琴声传来,碧水、绿叶、青空,挥洒出旷逸疏狂。
?毕业后初到南京市博物馆工作,宋燕用“神秘、神圣、敬畏”三个词表达当时心中的感受。“大学的专业学习更多的是开阔眼界,对于文物有更深的理解,还是来自于我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说起博物馆里的宝贝,宋燕如数家珍,“我们有两大镇馆之宝,其中一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颜色纹饰非常美,它的出土颠覆了陶瓷学界的论断,把中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从唐代提前到三国东吴时期,也是南京保存的禁止出境展览的两件文物之一。”每天守着这些文物,宋燕感到踏实和幸运。想起当年“誓与文物共存亡”的少年豪言,她忍不住笑了。
宋燕
宋燕既是六朝博物馆的“看门人”,也是运筹帷幄的“大管家”。偌大的场馆角角落落都马虎不得,人手不足便成了问题——那就招募一批志愿者!宋燕没想到这一想法竟出乎意料的有效,招募令一经发出,近千人争夺仅有的30个名额,从退休人员到在校大学生,争相报名。几经尝试,馆方培养的“六朝青”志愿服务团队已经非常出色,2018 年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第九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和“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提名奖。
宋燕讲了一个关于志愿者隋月娟的故事。2015年9月,隋月娟带着父亲来六朝馆参观,当时负责讲解的是志愿者罗建。听完讲解,隋父当即写下了一首诗送给罗建,并对女儿说:“罗老师讲得非常好,你退休后也要争取来六朝馆做志愿者,给大家讲讲南京的历史。”不久,隋父因病离世。一年多后,隋月娟退休,第一时间报名担任六朝博物馆志愿者,通过培训、考核,成为六朝博物馆的第三批志愿者,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除了要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更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过来,给当代人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六朝建康城是当时中国南方政权的政治中心,是繁荣兴盛的经济都会,更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这一时期,南京以其优越的政治条件,稳定的社会地位,积蓄下300多年六朝文化风土人情:古老的夯土城墙、强大的排水系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以及对灵魂不灭、视死如生的信仰……
“我们应当敬畏文物,但博物馆不应该是一个高冷的存在,应该更接地气。”突破了传统人工讲解的模式,馆内的语音讲解也是别具一格:普通话专业讲解、儿童版讲解、英文讲解,还有南京话跟你韶一韶六朝那些事儿。疫情期间,大家宅家想看展,云上逛展应运而生,不仅能线上逛展还有专家讲座。
“双11期间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剁手俑,就出自我们六朝博物馆。当时发出这条微博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点忐忑,毕竟文物在我们心中是非常神圣的,但后来看到大家反响那么好,我觉得这也是文物走入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新的方式。”宋燕说。
除了层出不穷的各种展览,六朝博物馆初步形成七大活动品牌:探秘六朝、春田花花故事会、六朝茶韵、岁时有约、兰亭雅集、文心讲坛和六朝文化进校园。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孩子们就会在宋燕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茶艺、礼仪,聆听六朝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有经常参观博物馆的经历,我想他们身上会有一份博物馆情节,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学到的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宋燕的初衷。
文化遗存应该是有生命历程的,它们应该“活在当下”。它们不但有灿烂的过去、尊严的现在,还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博物馆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博物馆成为大众美好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宋燕说。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