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旅遊業當反省何去何從

2020-05-25 02:38若方
澳门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內地消費旅遊

在本澳而言,旅遊博彩業作為支柱產業,成就斐然,更成功帶動周邊產業包括旅遊、零售、餐飲、服務業等行業賺大錢。近年訪澳旅客大升至4千萬,惟不少旅遊業人士對此沾沾自喜,無視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這個生招牌是否名副其實。儘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出錢出力扶持本地企業,尤其督促博企要為經濟適度多元化出力,甚至政府早在2000年就開始出資持助一些重點資助行業,如會展、餐飲等。當然,這些重點扶持對象,至今生存得如何?業界知,政府知,絶大多數的澳門人都略知。

2019年12月是澳門回歸20周年的重要時候,澳門社會洋溢在一片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冇人估計到的是,時隔不久,即國家爆發新疫情,作為一國之下的特區迅即受波及,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本澳旅遊博彩業首先進入寒冬。面對如此危機,新任特首帶領新任管治班子及時推出一系列抗疫措施,挽救經濟,被喻及時雨的經濟援助,大受坊間歡迎。正如特首所言,財政儲備依家唔用,幾時用?以致賀特首被市民敬稱“賀爸”、“男神”。政府的施政措施有多麼得人心,可見一斑。

勿論過去20年來,政府對本地旅遊業界的扶持政策是否有成效,是否得人心。過去的努力已付出了,成果如何,也難以追究哪一方的責任。疫情當下,業界面對危機如何挺過,才是重點。故,當下政府和業界都應思考,由一個20年前的嬰兒哺育到今天,是否還需繼續供養下去?內地也有啃老族一說,這種現象是否合理?不僅如此,長此以往,企業的應對困境的能力如何養成?……以及會否失去了自我更生的能力?一旦遇上大環境急變,如今次疫情下4千萬遊客的缺席,這些溫室內的經濟,殘敗之局即現。

疫下,本澳業界的措手不及,正好反映了一直以本澳業界的思維仍停留在追求旅客人數增長所帶來的消費力,從而支撐起整個旅遊博彩經濟發展,故所有人的目光只盯著一個焦點,就是如何吸引更多人來消費購物,賺取更多的利潤,而不會也不願去思考自身的如何進取了。當整個社會氛圍如此,如何令澳門成為一個真正的旅遊休閒中心呢?如此的思維之下,構建的澳門這座旅遊目的地,充其量就是一個周邊城市的具備地域便利及價格優勢的商品銷售中心而已。這話絶對不是離譜,想想4千萬的遊客消費的能力有多驚人?而今次疫情爆發後,本澳有近30間酒店被迫停業,繼續營業的也是在吊鹽水,更不用談賭場在關閉15天後再開業後面臨的慘淡了。

當下社會最渴望的一劑藥就是“自由行”重啟,因此近期,不斷有學者和議員提出要求政府向中央申請開放更多自由行來澳救市,原因就在於,自由行才是救澳門之水(源)!故,自由行一到,澳門即獲救。展望未來,疫情終究會過去,自由行旅客仍來日可期,但無論政府還是業界,都必須摒棄“躺著賺錢”的思想。疫情之後可能面對的因素比如旅客量可能難以恢復往日規模、周邊旅遊城市的競爭、旅客個性化多元體驗需求等等,這些都倒逼澳門不斷去豐富旅遊產品結構,優化供給與需求配置問題。4月28日,總投資150億元的珠海·宋城演藝度假區項目在珠海斗門區開工。該項目將打造世界文化旅遊新地標、建設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致力於提供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內容。這對於澳門旅遊業界或就是一枚不小的響雷。

行政長官賀一誠公佈施政報告,宣佈多個部門被重組,當中旅遊局併入經濟局,引起社會議論紛紛,更多的意見擔憂,這個改組目的是,將旅遊活動和經濟收益掛鈎。恐怕,將來旅遊工作更加依賴內地客發展消費式的旅遊業,而忽視去發展多元深度遊的特色發展方向。當然,這一模式會更加適合內地遊客市場的需求,但不可否認,當本地特色文化旅遊進一步的褪卻直至完全忽略,無疑對本地旅遊發展是一大致命的,最明顯的會對大中華地區香港臺灣及東亞東南亞甚至歐美以致全球國家的吸引力盡失。

這無疑是和國際旅遊文化中心的定位完全背道而馳的。當然,有關的成效有待觀察,任何過早的結論,大有主觀的猜測。一直以來,內地客乃本澳旅遊消費開支的主要來源,本澳多年來以旅遊業帶動生意及人流,這個模式不是一時三刻可改變。但疫情很快過去,隨著內地自由行進入澳門,旅遊業必能迅速回暖,旅遊業界和政府應反思本澳的旅遊業發展何去何從?是繼續原地踏步,停留於旅客量增長,只求吸引更多人來消費購物,發展成為真正的消費式的旅遊城市?若如此,那麼,過往所提倡的文化多元、深度旅遊又算得什麼?(澳門/ 若方)

猜你喜欢
內地消費旅遊
tuning up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