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白领非得高大上?

2020-05-25 02:29韩浩月
廉政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白领公关职场

韩浩月

最近,黄轩、佟丽娅主演的《完美关系》在网络热播,却没能摆脱“热播低分”的怪圈。

影视剧创作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强化戏剧冲突,用丰富的情节抓住观众眼球,另一方面又要克制创作过程中的“升华”冲动,避免把人物与故事带到一个想象出来的“舞台空间”,尤其不能在缺乏生活、缺乏体验的基础上胡编乱造。

但是,为了“好看”,《完美关系》这类剧只注重第一方面,掉进了“自我感动”的陷阱,公关人身上被赋予了侦探、警察的虛假元素,对客户居高临下、指手画脚,非但没能衬托出角色的光环,反而给人以“假大空”的印象。在配乐方面也逾越了职场剧的边界,让观众产生了走进悬疑剧片场的错觉。

公关的身份有些与律师相似,多是帮助当事人趋利避害,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赢得公众的接纳、喜爱,或者谅解、宽容,这意味着公关人在擅长使用“情感牌”的同时,对自身要有严格的要求和理性的约束。

同时,公关人的道德准则也十分重要。这一行业的道德准则有许多是写在明面上的,比如在公关活动中要力求真实、准确、公正和对公众负责,而那些没法写进明文当中的标准,与不同从业者的文化修养、私德高低有关。

公关人在体会这项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烦恼的同时,也要承担着公众对这个职业的审视眼光。而之所以《完美关系》的角色设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有失专业性与职业感,让人觉得像看偶像剧,更多地去消费演员。

10年前,徐静蕾主演的一部《杜拉拉升职记》,引发了职场影视剧的热潮。《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典型的话题电影,关于都市白领的生存状态、精神困境、包括流行已久的剩女话题,都无法借助这部电影进一步展开,因为电影本身不过是一个切片,我们无法通过它得到更多,而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滋生的新职场文化,仍然被埋在冰山下面,不为人所知。

新职场文化是伴随着外企、上市企业在国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诞生的一种职业文化。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二十年时间里,职场文化还有浓重的迂腐色彩,职场如同官场,讲究按部就班、论资排辈。而近些年来,一线城市企业出于竞争需要,彻底打破了人才遴选过程中落伍的圈圈框框,使得“人尽其能”变成了现实,“付出就有回报”激励了每一个职场人奋发向上,“努力”成了新职场文化的核心词汇。

这类影视受追捧,反映出了都市白领渴望被了解的内心诉求。这个群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神秘化,他们在租金昂贵的城市中心写字楼工作,他们坐飞机像坐公交一样频繁,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拥有奢侈品。而他们的社会属性却被忽略到一旁,好像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成为一部永不停歇的赚钱机器,至于他们的人生与情感,被“职场”这块橡皮擦擦成了一片片空白。

当影视试图去陈述弥补这片空白时,却陷入了将职业身份情境化、偶像化、浪漫化的通病,有些选题明明是有不错的表达空间,但一到了编剧笔下,就开始变形、失真,剧中的人设要么是“女魔头”,要么是“霸道总裁”,要么是“草根逆袭”,还有就是“男女CP”,脸谱化严重,缺乏美剧、日剧、韩剧中的真、美、“恶”。

国产职业剧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早期是在模仿国外职场剧,后期有了些改变,开始尝试本土化,但一直却给人以“不接地气”的观感。“不接地气”其实就是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职场生活,丢不掉某种职场崇拜——写哪份职业就夸大哪份职业。

解决职场剧的矫揉造作并不难,就是首先把职场人当成一名社会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当中,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会因为自己有着特殊的职业身份而高人一等。在塑造角色时时刻记住这一点,编剧的笔或许才可以降下来。最重要的是,创作者要去掉虚伪与虚荣,用朴素的心态与笔触写活生生的人。

猜你喜欢
白领公关职场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
实用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