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韧性

2020-05-25 02:32邓楷韬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韧性个体病毒

邓楷韬

自疫情爆发,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紧急响应状态。而迟迟不能开学的我们,也即将迎来生命中的“大考”——高考。暂且不说疫情如何,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对生命和“韧性”的感悟。

何谓生命?且看字典定义,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定义的外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生命系统:最小是细胞,抑或是个体,更大是种群。何谓韧性?简单来说就是遇外力而不折,并且能够自我恢复的特性。你可能会疑惑我要说什么,在我看来,“大考”这个词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那就是让我们发现和认识生命的韧性。

抵御病毒,是细胞的一次大考,而它自有其韧性。众所周知,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体内发展出了一套高效对抗病原体的机制。从溶酶体到糖蛋白,从细胞膜到吞噬细胞,从T细胞到B细胞再到记忆细胞乃至浆细胞,从淋巴组织到胸腺骨髓,无数的细胞自发的组织在一起,自下而上,由小及大,形成了我们的免疫系统。它们的办事效率高得出奇——层层响应,多级联动,四处游走,迅速出击,使机体恢复正常。而这,便是细胞的韧性所在。

倘若免疫系统是一个单位的话,那么其行政效率毫无疑问地远超世界上任何组织或机构,使人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奇妙。是什么让众多细胞井然有序,齐心协力地分工合作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们都源自同一个细胞,接受同一套指令。“上下一心”,对于细胞们来说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然而,这种指令的一致并没有造成完全的相同,细胞之间因为分化而保留了差异,差异促成了分工,分工导致了合作。这种韧性中包藏的智慧,难道不就是我們面对社会治理难题时需要借鉴的吗?

冲刺高考,是我们的一次大考,而我们必须拥有韧性。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而我则要说:“高考有常,不为我易,不为尔难。”高考带给我们的机遇是平等的,当下的时间也是平等的,疫情带来的冲击也是平等的,而我们作为学生能做的,就是要保持学习的韧性,像平常学习一样,顶住压力,负重前行。“只有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疫情造成的不便正是对我们的考验。懈怠与懒惰就像病毒,在滋生,在蔓延,或许它已经感染了相当一部分人,但请你如每天都确信的一样——“我是幸存者”!

抗击疫情,是我国公共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紧急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的韧性也得以展现。人类的种群,一个更恰当的名字是社会,作为众多个体组成的宏观集合,其韧性应该体现在对重大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上。我们看到的是,“吹哨人”李文亮的坚持,老院士钟南山的逆行,一线医务人员的付出……他们用个体生命的张力,成就了民族生命的韧性。再到支援物资的补给,各级地方的封锁,基层工作的开展,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一场抗疫攻坚战就此打响。国外的人会惊叹于“基建狂魔”的中国速度,但他们或许并没有想到这是“上下一心”的力量——一颗共同的红心。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源自最初的问题——生命是什么?许多的分子组成细胞,更多的细胞组成个体,形形色色的个体组成社会。无论是哪一种生命,都遵循着某种规律,维持着某种韧性。既然分子层面的规律可以被发现,那么细胞,个体,乃至社会层面的规律是否也是如此呢?细胞的威胁是病毒,个人的威胁是恶习,社会的病毒是什么?谣言?阴谋?愚昧?是否存在于社会层面之上的生命组织形态?……诸多问题值得我思考。但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这一段高考前的独特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编辑:李跃)

评点:胡岭

作者以“大考”为脉络,先谈细胞的大考,再谈高中生的大考,继而上升到疫情上,谈公共治理体系的大考,内容之广,信息之多,让人叹服,且始终前后意连,环环相扣,既生动形象,又立意深刻,彰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猜你喜欢
韧性个体病毒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感冒病毒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