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将科技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力,但这种创新的渴望,在部分地区却异化为建机构、挂牌子、实现全覆盖的数字游戏。知情人士提醒,要警惕转型焦虑症逼出形式主义创新。
广东一家销售家居灯饰的企业,通过中介编造3个软件著作权用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在中介的指导下,编造虚假研发设备租赁合同用于欺骗调查组,制造存在研发的假象。另外一家环保科技企业没有研发场地设备,不具备研发条件,经過中介机构包装造假,在2017年竟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人员、设备靠租借,专利版权、研发成果靠编……近年来,企业成为创新研发主体的地位突出,企业依靠一个空壳研发中心搞假研发、假创新的案例在各地并不鲜见。
“既有能力不足,也是把关不严。”一位基层科技部门负责人坦言,一方面是专业中介造假手段高明、甄别不易,另一方面,是因为转型升级的焦虑,为了大力引导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审核失之于宽。
对政府来讲,提高包括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等数据,是一项重要政绩。基层政府官方网站上,近两年密集出现了不少鼓励新建企业研发机构的文件,多以“完成当年企业研发机构占有率达到XX”为目标。指标建设也是一种路径依赖。记者在基层采访时问到当地的科技创新情况,受访部门常常会提供一堆数字,但讲到具体行业前景又说不清楚。
“一些数据不宜被赋予太多不该承担的意义。改变转型焦虑催生出的假创新,就得从破除数字依赖做起。”一位科技干部说,考核激励、发现人才、提拔干部不能只看数据,必须真正沉到企业去,了解他们的发展诉求、创新障碍,才可能推动创新。
当下,部分地方政府开通了12345服务热线,以方便市民记忆、提高服务效能,在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一些乡镇工作人员反映,当下简单以群众满意率高低来评价工作好坏,让他们频频陷入两难。
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一些诉求人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理解为“私人服务”。当有关部门拒绝为其服务时,诉求人就表示不理解、不接受、不满意。
比如某镇12345热线的工作人员反映,有的村民被蜜蜂蜇了也拨12345,这时政府热线接听人只好劝其自己去医院。又比如,有的村民田中有水流不出去,也拨12345请求村干部为其解决。还有部分群众过分主张私人利益,放弃自我责任,提出一些不合理诉求,包括反对土地流转政策、要求对有争议的土地进行确权、醉酒后要求政府接送其回家等等。
显然政府不能鼓励这种观念和行动,但问题是,12345热线中的满意率没法区分这些不合理诉求,这让基层很头疼。
这些年,各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做了许多努力。不过要注意的是,服务型政府并非“全托型政府”。对此,相关专家认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好12345热线作用的过程中,对一些提出不合理的诉求,不能一刀切地用“群众满意率”来评价基层所有工作,也不能不看实际情况片面强调办结时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