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灰姑娘”情结

2020-05-22 13:39杨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灰姑娘

摘 要:“灰姑娘”故事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经典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已经成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灰姑娘”式女性伊丽莎白形象的塑造解读简·奥斯汀潜意识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作品对“灰姑娘”形象的突破和超越。

关键词:“灰姑娘”情结;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

简·奥斯汀(1775-1817)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妇女文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她的作品既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也没有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和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不因为历史发展到了现代而被人遗忘,相反,小说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被拍摄成电影,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傲慢与偏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保持旺盛的活力,正是由于小说体现了人类历史中的原型,而这些原型已经隐藏在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式人物伊丽莎白具有以下特点:女主人公在物质、家庭、社会及个人等诸方面均处于劣势,但却拥有出众的精神品质。正是由于这些美德,才使得女主人公像“灰姑娘”一样在几乎不可能克服的逆境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爱情与财富兼得的美好结局。

一、“灰姑娘”情结的缘起

《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家喻户晓,可谓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民间故事之一,在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文学中都有表现和变体,它超越了时间、地点和民族的限制,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其在民间的孕育、诞生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传诵和演绎昭示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灰姑娘”情结。“灰姑娘”情结这一概念是美国作家柯莉特在其《灰姑娘情结》一书中提出的,它指的是女性寻求庇护、期盼依赖的被动心理,其实质是自信的缺乏和对独立的畏惧。

谈到简·奥斯汀的“灰姑娘”情结,首先是她生活的时代造成的。18世纪的英国,财产只能由男继承人所得,使得女性在父权社会体制中,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只能从属于男性。女性经济上基本不能自立,倘若是没有遗产可以继承,那么妇女除了当家庭教师和修女以外,把握住婚姻已成为女性改善命运的唯一出路。其次,简·奥斯汀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是其“灰姑娘”情结产生的重要原因。出生于英国汉普郡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牧师之家,美丽聪慧才华横溢的简·奥斯汀在爱情上不遂心愿,终身未婚。然而,正是由于生存和情感的双重匮乏却激发了她的心理幻想和创作欲望,促使她在小说创作中搭建起了自己理想爱情的空中楼阁,让作品中的“王子”们纷纷出现,来拯救磨难中的“灰姑娘”脱离苦海。

二、“灰姑娘”情结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以其理性才智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名門望族、财势两旺的贵族子弟达西的青睐,几经波折终于消除了彼此间的傲慢与偏见,获得了理想的爱情与婚姻。她的姐姐简在经历了坎坷之后也嫁给了上流社会人物宾利。姐妹俩情感上得到了完美的满足,社会地位也获得了飞升,这显然是“灰姑娘”故事的一个翻版。这些女主人公们利用婚姻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心声及其选择,强烈的“灰姑娘”情结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爱,从一名在家里被继母虐待的女仆跃居令人瞩目的公主待遇,住进华丽的城堡,过上幸福的生活。《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未来面临着经济困境。就像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身世卑微,命运的改变得益于王子的青睐与爱慕。尽管小说的开篇就告诉读者“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的”,但事实与理智却一再告诉我们,真正举世公认的真理是“没有财产的单身女性,总是要嫁个有财产的丈夫。”伊丽莎白通过爱情和婚姻,她实现了地位的飞跃,最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儿成为了非常富有的年轻乡绅的妻子,一个豪华庄园的女主人。

“灰姑娘”从小失去母爱,而伊丽莎白的母亲虽然健在,但她的母爱也是缺失的。《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太太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的女人,伊丽莎白经常为母亲的愚蠢和无礼而汗颜,母亲对她的影响是消极的。在“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中,父亲这一角色形同虚设,而伊丽莎白父亲的形象也形同虚设。班纳特先生虽然睿智风趣,但对家庭生活的厌倦使他对女儿们疏于管理。除了拿太太开开心之外,就使自己沉迷于书房读书和乡村景色,而不将智慧用于对子女的教育。因此,伊丽莎白虽然有一个完整的家,但她的母爱和父爱所起的作用均形同虚设。

“灰姑娘”受尽继母及其所生的两个姐姐的虐待,经历了千辛万苦和重重考验之后,才得到了王子的爱。而伊丽莎白在和达西真正彼此倾心爱慕之前,也经历了对彼此的傲慢与偏见,在他们最后决定要相爱时,又出现了凯瑟琳夫人权势的威胁。当凯瑟琳夫人到浪博恩来要求伊丽莎白不要接受达西的求婚时,伊丽莎白面对阻挠她的力量没有屈从。最终伊丽莎白经历种种坎坷通敲开了浪漫爱情之门,得到了达西的爱并获得幸福。

“灰姑娘”善良、美丽,最后美德有报,获得了王子的爱情。伊丽莎白同样睿智、善良,她风趣而又偶尔尖刻的谈吐与独立自主的个性构成了她独有的魅力吸引了达西,使他不得不承认她具备一般女子身上所没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最后,美德有报,“从此,灰姑娘和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灰姑娘”依靠王子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王子找到她之前,她只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在《傲慢与偏见》中,做母亲的等待年轻人的到来,做女儿的等着求婚者。简爱着宾利却不敢表露,只能默默等待;即使是大胆泼辣的伊丽莎白,在拒绝了达西之后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他,照样不敢表露感情,也只能暗暗等待达西的再次求婚。在这个意义上,整个《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等待的故事”。在等待中,女性被压制了一切的主动性,在社会中处于屈从被动地位。

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不仅经济条件优越、地位突出,而且还具有极高的社会道德。《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是一名富有的年轻绅士,表面虽矜持冷漠,其实却正直磊落。当伊丽莎白随舅父、舅妈参观彭伯里庄园时,达西的管家奶奶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慷慨、大度,性情随和,一位与他如此熟悉的人面对陌生人所做出的不含任何功利因素的评价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当达西获知丽迪雅和韦翰私奔时,他在没有告知伊丽莎白的情况下给他们资助,并把此事平息下去,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傲慢与偏见》对“灰姑娘”形象的突破与超越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虽然是“灰姑娘”式人物,但不是對“灰姑娘”原型的简单模仿,而是继承中有创新和发展。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已经脱离“灰姑娘”式温顺与柔弱,而成长为有智力、有理性、有主见的女性,女性意识逐渐成长起来。

《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伊丽莎白虽然出身一般,但却富有反叛精神。正因如此,才使得她能冲破世俗的樊篱,拥有了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简·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是“漂亮”的,但这并不是小说的重点。美貌能起到的作用被大大降低了,远不如她的道德修养、智慧见识来得重要。因此,简·奥斯汀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以美貌和贞洁来衡量女性的传统观念。女性最重要的职责并不是打扮取悦于男性。她把女性的聪明才智、独立自由思想放到了与道德修养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将此视为“灰姑娘”获得幸福婚姻生活的关键。

《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和彬格莱小姐,都具有在当时堪称妇女美德的一些品格。简文静、顺从、宽容、善良;彬格莱小姐则多才多艺,举止优雅。而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不论和她的姐妹们相比,还是与其他名门闺秀相比,她都有人格的尊严和精神上的优越。她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抨击、讽刺着周围一切可笑、虚伪的人和事,这使得她在那个充满愚人的世界中,成为唯一“有理性的人”。由此可见,简·奥斯汀相信女性跟男性一样具有智力、判断力,这实际上是把女性置身于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是对女性价值标准的重新评定。

当伊丽莎白从母亲口中听说姐姐简生病寄居在达西家里,她不顾体面,清晨冒雨步行三英里前去看望,到达后满身泥泞的窘样被贵族德伯格夫人羞辱,她不仅不胆怯,反而面对贵族的蛮横无理表现得不卑不亢,机智勇敢。这种不畏权势的个性不仅没有削弱达西对她的好感,反而增加了对她的敬意,她自重、自尊的人格魅力更是强烈地震撼了达西。第一次求婚时,达西认为地位的差距一定会使伊丽莎白受宠若惊,并且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于是在表达倾慕的同时,他无所顾忌地陈述了自己对这桩婚姻的顾虑和所做出的牺牲。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伊丽莎白坚决地拒绝了达西,并勇敢地对达西的傲慢进行了批评。伊丽莎白的自尊赢得了达西的尊重,使他认识到只有精神上的平等才能创造美满的爱情。于是达西对自己从前的言行举止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改造,再次出现在伊丽莎白面前的达西与求婚前的达西判若两人。而面对凯瑟琳夫人关于达西婚姻传言的无端指责,伊丽莎白不卑不亢地说:“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在这点上我们是平等的。”这种不为物质利益放弃尊严,追求爱情理想的精神更使达西认识到伊丽莎白高贵的品格。

结语

“灰姑娘”式女主人公们的故事虽然反映了女性在社会、经济上无法自立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将希望寄托在婚姻上的普遍心理特征,但她们虽地位低下却自尊、自爱,坚持在相互理解、信任和平等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美好婚姻。她们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普通女性,使她们在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的天平上,努力找寻着自己幸福的支点。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主人公并不是自觉的女性主义者,还仅仅处于启蒙阶段。作为一个在男权社会下艰难前行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不免会徘徊在超越与守旧、传统与创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表现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觉醒与徘徊,对男权价值观念的超越与认同。在18世纪的欧洲,女权运动、女权意识都还处于萌芽状态,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还只是一种个人的觉醒,但这毕竟是一个可贵的开始。受过良好教育而又没有多少财产的伊丽莎白,不再仅仅是等待王子唤醒的睡美人,而是大胆走出闺房去寻找爱情,并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虽然阶级偏见、舆论和社会压力筑成了一道道高墙,阻碍着伊丽莎白前行的道路,但在阻力面前,她奋勇冲击,执著地追求个人的理想与幸福。这正是简·奥斯汀在深刻体察生存现实后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具有女性主体意识、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新形象。她坚持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反对为了金钱、财产和地位而结婚。从《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简·奥斯汀对传统的反抗,对时代的超越。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杨妙,1983年12月出生,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在湖南文理学院工作,硕士学位,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灰姑娘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帮灰姑娘数红豆
灰姑娘的水晶鞋
倒霉的灰姑娘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爱与惩罚
父亲的爱与惩罚
让“培根手机”叫你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