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锦16块兴隆台油层二层系化学驱经过多年开发,已进入驱替后期开发阶段,二层系化学驱驱替后期,驱替效果变差,大部分油井现开采层段水淹严重,措施效果差,以及注入井注入状况变差较为严重,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识基础上,利用以采调注的挖潜模式,同时优选层位挖潜,在锦16二层系二元驱调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剩余油分布的进一步落实,同时结合C/O、吸聚剖面等资料的动静结合研究,对注入状况变差的水井进行针对调整,对高含水井选层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剩余油;驱替后期;以采调注;
一、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裂谷盆地西斜坡南部,欢喜岭油田中部,南临鸳鸯沟向斜,东隔鲕滩与欢26块相望,为一北东向长条状南倾分布的断鼻状构造。1993年锦16块兴隆台油层整体上报探明原油地质储量3796×104t,含油面积5.5km2,有效厚度39.9m。其中锦采部分原油地质储量2523×104t,含油面积3.92km2,有效厚度39.2m,是我厂最大的稀油区块,占我厂稀油产量的73.5%。其中二层系二元驱含油面积1.28km2,地质储量298万吨,目的层深度1340-1460m。2011年4月开始主段塞注入,2018年4月进入副段塞,目前处于驱替后期。
二、二层系化学驱目前存在问题
1、二层系化学驱驱替后期产量下降。7月底与年初相比:日产液由1879t/d下降到1724t/d,井口日产油由170t/d下降到143t/d,综合含水由91.0%上升到91.7%,动液面由365m上升到390m,采聚浓度保持在400mg/L的水平上。
2、大部分油井现开采层段水淹严重,措施效果差。措施效果分析表明,试验区北部兴Ⅱ7-8-兴Ⅲ1-2各层段均水淹严重,即便在未动用井点也是如此,油井表现出高含水高产聚现象,北部的6-A2106井开采兴Ⅲ1-2、6-A216和6-AT216单采兴Ⅱ7和兴Ⅱ8,7-A246单采Ⅲ1-2,2019年7月底又上返单采兴Ⅱ7-8;7-A236井上返单采兴Ⅱ7-8,开井后均出现高含水高产聚现象。
3、注入井注入状况变差。平均吸聚厚度持续下降,高吸聚量井数持续增加,层间吸聚差异持续升高。
4、高含水井普遍存在驱替较差的层,层间矛盾较为突出。
三、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
1、酸化解堵等措施调整驱聚状况。考虑到目前试验区注入状况,计划对注入井进行集中调整,计划酸化解堵、调剖、分注、调驱共计11口,其中酸化1口(6-AT245)已经实施,调剖4口、分注4口、三层系调驱2口。酸化井主要是在注入井段长期不吸液且井组内对应的油井产量相对较高的井组实施,目前选取的6-AT245已经施工完毕。
2、储层非均质性强,极差超过3就需要分注。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强,动用不均的情况,计划实施分注井3口,丙6-A245,6-A135一级两段注入,6-A225两级三段注入。受储层污染或层间级差大等影响,分注、酸化均无法改善剖面的注入井,封堵高产聚层,计划实施三口井,封上注下。
3、高含水高产聚油井调整层系。二层系试验区按照油藏方案设计,转入副段塞注入阶段,目前正处于副段塞驱替阶段后期、综合含水持续回升、产量持续递减阶段,部分高产井受对应注聚井吸水不均影响,含水上升、液降等,日产油下降明显,优选部分高液量、高含水井进行层系互换。以锦2-丙6-A127为例,该井为目前锦16块二层系化学驱油井,由高峰时的日产油8t/d降至了0.56t/d,含水由77%上升至了98%,按方案设计,该井为锦16块二元驱扩大项目一层系注入井,在转驱前的有利时间,优选兴Ⅱ5,63号小层进行堵水补层措施,进行顶部挖潜,目前该井日产液34t/d,日产油10.2t/d,含水70%。
四、结论
1、针对二元驱驱替后期开发,层间矛盾为主的以采调注效果较好,注采联动调整能够有效改善层间差异,提升油井效果。
2、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动用差异较大的注入井,采取偏心分层注聚,分兩级、三级注入,辅以酸化、调驱等措施,有效改善吸聚不均的问题。
3、加强动态调控,通过对部分高产聚、高含水井优选层位挖潜等措施,保证水驱及二元驱产量的稳定。同时利用动静结合对重水淹区挖潜获得巨大成功,今后老井挖潜了提供经验。
4、利用以采调注的挖潜模式,同时优选层位挖潜,在锦16二层系二元驱调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剩余油分布的进一步落实,同时结合C/O、吸聚剖面等资料的动静结合研究,实施高含水井选层挖潜,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干佐,林元,徐桂英,李文勇,苏红梅;天然混合羧酸盐的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94年01期
[2]李干佐,徐桂英,毛宏志,李方,刘少杰;开发天然羧酸盐在油田中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8年05期
[3]廖广志,王克亮,闫文华;流度比对化学驱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4]张国印,伍晓林,廖广志,陈广宇,徐艳姝;三次采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5]程杰成,廖广志,杨振宇,李群,姚玉明,徐典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综述[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6]鹿守亮,田燕春,于佰林,杨林;降低三元复合驱化学剂用量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6期
[7]张宏方,王德民,王立军;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4期
[8]翟瑞滨,曹铁,鹿守亮,韩桂华,高峰;三元体系中化学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4期
[9]杨振宇,陈广宇;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5期
[10]夏惠芬,王德民,侯吉瑞,辛全刚,刘义坤;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作者简介:
刘鹤(1986-),女,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在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开发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