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彦,郭 萍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 郴州 43000;湖北省武汉第九医院检验科,湖北 武汉 430080)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毛细血管损伤以及炎性反应等并激活凝血、炎性系统,进而累及全身脏器[1-2]。作为一种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最早发现的地区是在欧亚大陆的多个国家,但主要在美洲流行。HFRS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发热、出血、休克等[3],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在临床中诊断该病时往往容易忽视。最近几年来的研究调查发现我国HFRS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且我国成为HFRS的主要发生地之一[4-5]。本研究主要从HFRS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以及肾、肝、心肌功能进行观察分析其相互关系,并对其发病机制深一步探讨,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理论基础。
1.1一般资料:选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作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将50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其中轻症组26例,重症组24例),另外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经过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阳性而确诊,50例HFRS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2~71岁,平均(47.51±11.38)岁;所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48.12±12.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本研究条件下具有可比性,本临床实验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选的研究对象已在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轻症组和重症组以及对照组HFRS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即液体疗法为主的治疗),其中对于发病时间大于6 d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病毒唑其用量为500 mg,每天静脉滴注2次,连续进行治疗3 d~5 d。①血小板(PLT)的检测:应用本院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用血液凝固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②D-二聚体(DD )的检测:所有HFRS患者均按照其病期情况进行采集抗凝血,并用离心机分离血浆,最后采用纳米颗粒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③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所有HFRS患者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rd )的浓度变化。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所有HFRS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②观察并比较所有HFRS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③观察并比较所有HFRS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
2.1三组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三组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的PLT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三组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PLT(×109/L)D-二聚体(mg/L)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ng/L)轻症组2644.58±17.33①104.81±27.52①143.15±35.26①重症组2432.47±14.81①141.75±37.18①169.52±42.84①对照组50178.29±41.5948.29±14.9138.95±13.32F值36.7326.5716.98P值<0.05<0.05<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又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pj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FH),它是一种由汉坦病毒(HV)感染所导致的[6],临床上主要以发热和出血以及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的综合征,部分患者在临床中还会出现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等[7-8]。有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是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而且每年有5~8万的人会出现HFRS,约占全世界HFRS患者的90%左右。HFRS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9-10]。如何更好地治疗以及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是目前医务工作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本研究选取选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而观察并分析凝血、纤溶功能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在HFRS患者中的变化情况。
HFRS最基本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出现广泛性的损伤,并间接导致凝血、炎性系统的迅速激活,HFRS病毒具有直接致病作用的特点,也可通过刺激免疫因子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11]。相关研究报道发现,HFRS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患者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表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HFRS的病情程度以及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很大帮助[12-13]。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基于此,在临床上可以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作为观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及其有关治疗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14]。当患者体内毛细血管受到损伤时,临床中绝大部分HFRS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含量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人体中的血小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在血液中的没有任何功能的碎片,但血小板在止血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5],当HFRS患者出现发热以及出血等临床症状时,相对于正常人来说,HFRS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水平就会普遍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该病在早期时,其患者体内毛细血管血管受到损伤所导致的。而D-二聚体正与血小板相反,这提示凝血酶已被激活[16]。可溶性调节蛋白的含量的升高,这提示H FRS患者病情的发生与内皮细胞损伤有紧密联系。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的PLT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研究结果与上述叙述的基本一致,这也说明实验中的三项指标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综上所述,HFRS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下降,D-二聚体以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明显上升,这提示有毛细血管的损伤、凝血系统激活和血小板活化。基于此,在患者发病早期给予患者抗凝、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