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则俭,吴分浪,陈盛勇,刘光晃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若不将血压值控制在标准范围值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小脑出血症状较为常见。由于出血点在后颅窝,且容易破入脑室,从而引发脑脊液循环出现障碍,使颅内压持续性升高,这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此外,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病情危急,有着极高的死亡率与残疾率,为进一步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疾病死亡率,可对此类患者实施侧脑室引流术、手术治疗,而不同治疗方案所达到的疗效有所不同[1]。因此,本文针对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收治2016年3月~2019年9月我院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35例,开展的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两个小组。引流组17例:女8例,男9例,平均年龄(55.58±1.21)岁;联合手术组18例:女8例,男10例,平均年龄(55.60±1.22)岁;各组资料数据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收缩压超过14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小脑血肿量超过10 ml;②患者或者家属自愿签订此次研究同意书;剔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中途退出治疗者;③动脉瘤、血管畸形;④传染性疾病者;⑤并发其他恶性肿瘤;⑥精神异常者;⑦颅脑损伤病史。
1.3方法:先对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了解具体出血位置与出血范围情况后,应用相关药物降低颅内压,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开展综合性评估,制定具体手术方案。引流组:实施脑室外引流:对额角实施穿刺,推入穿刺针到侧脑室角,将针芯拔出后,可观察到脑脊液,应用引流袋收集脑脊液。联合手术组:开展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手术方案:脑室外引流治疗方案同上,根据具体血肿情况选择后颅窝开颅直接下操作,根据具体状况调整骨窗大小,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血肿组织彻底清除,对周边脑组织进行保护。术后,将患者转入的ICU监护治疗,若患者相关指标处于稳定状况,再实施头颅CT检查,并加强对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状等情况进行记录与观察,若有异常情况立刻告知医师处理。术后,加强对患者血压等生命指标的观察,确保脑室引流管处于通畅状况,当患者呼吸中枢功能处于稳定状况,再撤机,从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情况发生。针对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可实施腰大池引流,将第四脑室的血肿情况彻底清除,有利于脑脊液正常循环,进而有效减少颅内感染情况发生。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发生率、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情况,并加强术后患者机体状况的观察,若有感染情况立刻进行相关干预。应用GOS对患者治疗后的神经状况进行评价,5分为满分,分数越低,则代表患者神经状况越差;应用ADL对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百分制,分数越低,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2.1两组疾病死亡率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引流组:死亡率17.65%(3/17);再出血发生率29.41%(5/17);联合手术组:死亡率5.56%(1/18);再出血发生率率5.56%(1/18);联合手术组疾病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较于引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GOS与ADL评分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的GOS与ADL评分,较引流组的GOS与ADL评分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GOS评分ADL评分引流组173.53±0.3276.72±4.76联合手术组184.70±0.2089.92±4.98χ2值13.05210.548P值0.0000.000
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效果。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眼球震颤等情况,若出血量持续性的增加,会对脑干产生压迫,这会对相关神经组织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呼吸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等情况[2]。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与残疾率,由于治疗难度较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治疗积极性。所以,及时根据患者状况选择正确、科学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连宗德研究认为针对血肿直径低于20 mm或者小脑出血量低于10 ml,患者脑部不存在脑积水征象情况可实施保守治疗[3]。但针对血肿量超过10 ml的患者,建议立刻开展手术,针对此类患者治疗手术原则就是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患者意识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开展具体手术方案。也有研究称: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疾病持续性恶化多与血肿压迫脑干而形成的,只实施脑积水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及时对脑干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决定术后远期预后效果[4]。针对小脑出血疾病引发的呼吸骤停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开展针对性手术治疗。由于此类情况病情危急,手术风险高,医师一定要与患者和家属充分做好相关沟通工作,将治疗流程与预后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一并告知患者与家属,尊重其想法与意见。
开颅手术可将小脑内血肿、液化坏死的脑组织进行有效清除,从而缓解脑部颅内压力情况,从而控制出血状况。手术选择全身麻醉的方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相关脑组织进行保护,以免发生应激反应。理想的手术时机就是患者入院后,快速对其机体状况进行评估,有手术指征者,尽快实施开颅手术。若患者出现昏迷后,通过CT检查可观察到出血量持续性增加,引发枕骨大孔疝后,再开展手术会增加手术难度,增加手术风险[5]。对血肿进行清除时,可通过显微镜进行辅助操作,通过血肿腔将脑室打开,对脑室血肿彻底清除,直到脑脊液流出,保证脑脊液循环正常,从而可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脑室外引流优势为可快速调节脑脊液循环障碍情况,为实施开颅手术赢得更多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出血量超过10 ml的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选择手术治疗疗效理想,可减少疾病死亡率与再出血发生率,减少对脑部神经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