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见巧,巧中见智
——关于“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研究

2020-05-22 11:25江苏南京市月牙湖小学卢彩珠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七巧板图案图形

江苏南京市月牙湖小学 卢彩珠

自2001年以来,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成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外的全新的内容领域,备受关注,2011年,其更名为数学“综合与实践”,其内涵和要求也有了新的补充。该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本次研究主要以“有趣的七巧板”为例,结合一线课堂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调查学情,合理分组

这是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之后的一节实践操作活动课。其实,七巧板是一种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可能有部分家长已经带着孩子玩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到底已经掌握到什么地步了呢?是不是所有学生都知道七巧板呢?于是,笔者设计了一道学情前测题:

你知道七巧板吗?( )

A.不知道 B.听说过,但是没玩过

C.知道,而且玩过 D.不但玩过,我还会拼_______

(写出会拼的作品)

前测结果如下:

依据前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班级中已经有部分学生玩过了,但是都只是限于会拼图案,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玩过的,所以,可以初步将32个学生大致分成8组,每组4人,4人中选C或D的学生编号为1,选B的学生编号为2、3,剩下的1个学生编号为4,编号为1的学生做组长,个别学生进行微调,当然,这样的分组标准是不向学生公开的,这样分组的目的主要是异质分组,保证每组都能顺利进行创作。

二、研读教材,设计有层次的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分五步进行:第一步认识、观察七巧板;第二步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先拼成正方形,再改拼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体会七巧板是用来拼图形的,在拼图形时要有选择地使用七巧板;第三步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已经认识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通过拼和说巩固图形知识,体会图形变换,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第四步增加选用的块数,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拼图形,由于选用的块数增加,拼法就灵活,拼成的图形就多样,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形成拼图的技巧;第五步用一副七巧板拼图形,拼出的不只限于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还可以是其他的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图案。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五个活动环节都花大量时间进行交流反馈,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有层次。将五个活动进行整合,分成四个层次。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介绍七巧板的由来,唤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再通过分割正方形,一步一步变化成七巧板,初步体会图形的神奇变化。

学生们对七巧板的七个图形进行分类介绍,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一个中等的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对七巧板有了初步的表象认知。

2.拼以前学过的图形

拼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

3.拼图案

拼图形的扩充和延伸,对学生动手和创新意识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所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4.拼故事

作为一种拓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将它做些调整,改为欣赏环节,层次稍微降低,把拼图的情境作为家庭作业和父母共同完成的作业。

三、关注细节,精心安排小组活动形式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必须要关注细节,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拼图形的环节中,每次活动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小组活动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1)先独立拼图,再集体交流。拼两块是比较容易的,所以,这一环节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们拼完之后举起来交流更为直接。

(2)独立拼图,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比赛。拼三块比两块要复杂一些,种类要多一些,所以,学生可以在小组里介绍自己拼的图形,比一比哪一组拼的多。

(3)独立拼图,四人小组汇报,全班比较总结。有了前面拼图的经验,拼四、五、六块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拼,再请两组上台展示,并让组长和组员说说自己拼图的感受。

在拼图案的环节中,可以分层次地进行活动,这个环节较难,学生需要先构想图案,再进行创作。

(4)独立思考,再进行创作,拼好的组员在组内介绍自己的拼法。小组交流,组员之间互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参照书本上的图案。

(5)在拼情景(故事)时,难度最大,可以先出示一个例子,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活动。组内商讨方案,分工合作。比如,可以拼守株待兔,需要人、树、兔,然后组员每个人分工,负责不同的部分,最后组长汇总,做到人人参与。

四、玩中见巧,巧中见智,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活动课特别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分重视活动性,忽略了思维性。其实透过活动的背后,不难发现,学生的拼图活动一定要进行升华,七巧板不只是可以用来玩。

对于整节课的四个层次把握之后,教师需要考虑的是整节课的思路,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落实活动和思维的完美结合。最后,教师把着眼点重新拉回到课题上——有趣的七巧板,顾名思义,“七巧板”中的“七”就是七块的意思,那么“巧”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叫它“七巧板”呢?七巧板的有趣又体现在哪儿呢?这就是本节课背后的一条主线:在操作活动中,层层深入,体会七巧板的“巧”,玩出七巧板的“巧”。

可是如何在课堂上贯穿“巧”字,让学生逐步深入体会七巧板的“巧”呢?之前的课一味只是停留在让学生拼,而现在的课却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心来体会感悟七巧板的“巧”。将学生的思维在拼的过程中带动起来。

1.七巧板“巧”变形

在复习已学图形之后,谈话引出“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之间是可以变化的,你相信吗?”学生都带着好奇的眼神看着老师。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在由一个正方形通过切割变成七巧板图形的过程中,这七块图形又能通过拼接重新组合成七巧板,学生在观察中初步体会到原来图形之间的神奇,初步感受空间图形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七巧板的“巧”。

2.七巧板“巧妙”变化多

在用三块拼完之后,教师提问:用三块拼和用两块拼有什么区别?学生说:“用三块拼比较慢,也难多了,但是拼出的种类却多了,也好玩了!”

在用四、五块或六块拼图时,学生进一步发现拼的方法更多了,但是难度也更大。教师又适时地提出:你们想用几块就用几块拼。这就更加激发了学生要更深入地探究拼图和拼法了。

从用三块拼提出:拼三块图形和两块图形时有什么区别?再到用四、五块或六块拼,让学生自己去体悟“方法更多了”,再到“你们想用几块就用几块拼”,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图形块数越多,拼得越复杂,拼出的图形也越多,将拼图的巧妙、数学的智慧融于其中。

3.七巧板“巧妙有趣”能拼图

在拼图案的时候,教师引导:除了书上的例子中的图案,你们还能拼出其他的图案吗?学生举出许多例子。这时教师提出:大家可以照着样子拼,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样子来拼。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拼出各式的图,有的是按照书上拼的(拼起来较困难的学生),有的是自己创造性地拼出了有趣的图案,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由模仿到创作,让学生由手动到脑动再到心动,此时,需要技能,需要智慧,更需要激情。正是有了这些条件的存在和现实的场景激励,学生创作出了精品。这其中,无处不见巧见智!

4.七巧板“巧妙创造”编故事

在展示学生创作成果之后,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七巧板不但可以拼出各种图形和有趣的图案,还可以拼出美妙的故事(课件展示),学生们带着惊讶好奇,期待着“故事”的出现。

在最后,用七巧板拼出的“故事情景”,将全课推向高潮,学生在其中读出了故事,感受到“巧”的神奇,领悟到“智”的魅力,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又给他们带来了神奇的想象。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欣赏

这节课的拼图相对比较复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整节课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活动,采取由个人—小组—大组层层上升的这样一个结构安排,先小组进行交流再到集体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比如,他拼得像不像?如果移动一下呢?除了教师的点评,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小组内评价,课后进行“巧”编故事展,将学生们的作品进行评比,并在班级一角展览,利用多元评价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七巧板图案图形
七巧板之乐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炫彩七巧板
东方魔板:七巧板
分图形
找图形
NO.1 七巧板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