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远亮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昆仑兄弟》前不久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映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和观众的热情称赞。公映时间不长已经取得500 万元的票房。这是一部弘扬主律、很好看、有品位的优秀影片。
电影《昆仑兄弟》把严肃的政治宣传需要与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做到了完美的结合。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党中央制定的新疆工作总目标。开展“访惠聚”、“各族人民一家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贯彻执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天山电影制厂拿出作品配合中心工作,加强宣传。天山电影对于这个“命题作文”,非常重视,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反复打磨,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电影《昆仑兄弟》一开场就抛出一组复合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悬念:马尔丹的朋友都离他而去,马尔丹的女友迪丽拜尔和他疏远,他母亲热依汗大婶患了严重的眼疾却拒绝治疗。这些都因为他弄丢了一块玉石。来到南疆与热依汗一家结亲的干部徐昆决心帮助找回这块玉石,还马尔丹清白。这块玉石能找到吗?这不等同于大海捞针?于是观众被事态发展、人物命运紧紧吸引着,进入了一波三折、悬念迭起、峰回路转的剧情,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痛快淋漓的审美体验。
接受命题作文,创作出艺术佳作,在我国当代文艺发展史上不乏先例。歌剧《白毛女》就是延安党的文艺工作者从接受的一项宣传任务开始创作的。当时有人反映,有个地方闹鬼,白毛仙姑四处活动偷吃贡品。宣传部门起初要求创作人员搞一部作品,以破除迷信,后来贺敬之等创作者才逐步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白毛女》最终成了我国文艺发展史上的经典作品。这种文艺现象给广大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启示,深入火热生活,贴近现实,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路径。
影片《昆仑兄弟》充满诗情画意,象征手法用得漂亮。作品主体象征物选择了一块玉石。这个道具,一石二鸟,既是马尔丹被误会的症结所在,又是全剧一切美好人与事的极其自然的象征物。玉石晶莹剔透、温润、坚硬,在我国的审美习惯中历来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结在一起的。马尔丹丢掉了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失去了人类比生命还要珍贵的诚信、友谊和爱情。徐昆帮马尔丹找回的也不是一块简单的玉,而是像玉石一样美好、珍贵的精神财富。看完全片,观众会自然联想到,一心一意帮助南疆亲戚办事的徐昆的人格玉像石一样美好,众多帮助徐昆找玉的萨迪克老爸、钟会长以及徐昆的老战友也都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光芒四射。
还原找玉过程这场戏,是编导特意放大了的戏核。钟会长回顾了玉石在中华民族审美史中的崇高地位,然后请与会者按照那块玉石的现实经历,顺序传递,退款退玉。玉石被众人一个个传递下来,浓缩、突现了找玉的艰难曲折过程。美玉与人心交相辉映,情景交融,强化了创作者的象征意图,热情讴歌了各族群众的纯朴、善良、正直和热情。
象征手法在影片中还有多处运用。如马尔丹误解解除,得以清白,他在牧场振臂高呼:“我不是骗子,我不是骗子……”这满含血泪的呼喊在天地间回荡。这时影片巧妙地把镜头移向牧场远处的雪山,雪山缓缓摇过,蓝天映衬下的雪山是那样洁白,比喻马尔丹人格的清白。还有,当热依汗大婶思念儿子时,天空飞过晚归的鸟群,生动地渲染了母亲内心深处的痛苦。
影片《昆仑兄弟》编创人员思维审慎缜密,把控全局能力强,在点与面、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处理得当,有很强的分寸感。马尔丹弄丢了玉石,四周的人情冷暖发生变化,他顿时迭入人生的低谷,这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这些被描写得太绝对、太过分,也会让人对现实寒心,对未来失望。编导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没有把环境写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严酷,而是让人看到暖色,看到希望。在马尔丹的朋友中有一位就保持对他的信任,不离不弃,说人世间总有比金钱还贵重的东西。马尔丹的女朋友虽然一时远离了他,而那条女友亲手织的毛围巾却让人看到爱情的坚韧。徐昆帮助找玉的行动更是代表了整个社会对马尔丹的基本估价和信任,这是全局的长远的亮色。影片集中讲述的是徐昆到南疆结亲的故事,找玉的过程牵出许多闪光的人物,故事结束时,有人提议,咱们几家都结为亲戚,经常来往,岂不更好?由点及面,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
《昆仑兄弟》地域特色浓郁,影片的画面美,音乐棒。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新疆壮美的沙漠公路,航拍的效果着实震撼人心;看到茂密的胡杨林,生机盎然;看到绵延起的雪山,辽阔的牧场和浩大的羊群。加之热吉克、都它尔和手风琴演奏的维吾尔族音乐,美伦美奂,观众由此得到崇高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