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玲
五月,春归正浓,百花芳菲,百鸟争鸣。门前的花儿朵朵娇艳,柳丝悠长,榆钱串串翠绿,五颜六色的纸鸢满天飞舞。沙漠绿洲偶得的一场绵绵春雨,洗去了枝叶上连天纷落的尘沙,久违的清新沁脾。蛰伏在我的家乡敦煌季节分明、惠风和畅的春天里,沐浴着太阳的香味,读一本好书,无疑胜似一场有诗有远方的旅行。
当我熟悉的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如铁骑一般,或磅礴、或写意、或白描,从一个个赫赫有名的名家笔下的文字中,碾过我的眼前时,这落在纸上柴达木独有的鲜活与沉寂、诗意与野性并存的立体文学场景,更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宽广、庄严、神圣和伟大。
墨香涌动在指间,如汩汩喷涌的“黑金”,捧着110篇55位作者(一半以上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300多页厚重、质感精美的书页,这本由湘籍著名作家甘建华老师主编的《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时,目光先是被定格在封面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名作《播种者》浓墨重彩的油画中,继而又被目录中一个个名家的名字所吸引,更欣喜于我的名字也醒目地跻身于王宗仁、肖复兴、叶文玲、和谷、陈长吟、甘建华等响亮文坛的大家之中。
翻开厚重的长卷,我被海西州30多万平方公里的奇美瀚海所吸引。被或在远方或在身边熟悉的柴达木的山水、风情、物产、气候、人文的作者所打动。更被身在湘江,心里却始终装着柴达木的主编甘建华老师所感动。思绪定格于我熟悉的一幅幅柴达木的壮美绮丽画卷中。恍若我又重返了西部之西,那片我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年油香四溢的热土和睡在风里的戈壁。
我想,甘老师编著这样一本有情怀有格调的书,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播种柴达木文史的书籍,且是一张宣传柴达木精神的名片。并以此为地理徽标,继往开来,播种春华秋实的聚宝盆文化瑰宝,让这美玉点缀在曦辉无限好的西部,寄翼海西州成为文化大州,寄翼更多人关注柴达木、深入柴达木、聚焦柴达木、书写柴达木。
曾在柴达木盆地工作过11年的甘老师,为宣传柴达木可谓用心良苦!他与西部之西的油路感情深厚,这块遥远的异地是他心灵的牧场。“一切景语皆情语”,甘做“屈贾种子”,孜孜不倦播种柴达木文化,泉涌文史笔记如衡阳雁般奔波在湖南和青海之间,连理“海湖文学”绽放着别样的风情。
“石鼓、茅洞桥”是他写作的第一极,“衡岳湘水”是创作的第二极,“西部之西”则是他攀登文学高峰的第三级,由此《冷湖那个地方》等一系列西部文学作品先后获得各种大奖。
《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吸引你的不仅仅是他丰富的内涵和绝妙诗文所刻画出的高原文化印象,更在于他能让你在阅读中体验柴达木作为精神磁场的独特魅力,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它包容了“齐鲁的悲怆,秦晋的悲凉,东北的神奇,西北的雄奇,中原的奇异,楚地的绚丽,吴越的逍遥,巴蜀的灵气”。
1992年秋冬,甘老师调离冷湖镇,告别西部之西,当他恋恋不舍再次深情遥望北边的赛什腾山——“中国水墨大写意的神奇之山”时。我想,或许那时已在他心中埋下伏笔。有朝一日,将如画柴达木装订成册。南行的路上,想象着青海油田和聚宝盆飞跃发展的蓝图,与他崇拜的诗人李季共同缔造“心爱的柴达木”的鸿篇巨制。
万丈盐桥、茶卡盐湖、千佛崖、尕斯库勒湖、水上雅丹、翡翠湖、红柳、骆驼刺、胡杨林、枸杞红、花土沟的花、茫崖的泥石、野牦牛……这些读起来就让人欲罢不能的字眼扑入眼帘,我已是在这片土地奋斗和生活的第三代柴达木的建设者。依然被书中《马灯里的将军》《与狼为邻》《甘森的西红柿》《送你一座昆仑山》《爷爷的柴达木》……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所感动。透过这些深情隽永的文字,噙着经不住盈眶的泪花儿,为我们画一般的柴达木深深致敬!
这是一本值得细品慢读珍藏的好书。从景及人至物,广度、深度、力度,全面挖掘、弘扬柴达木文化,无疑不让人惊叹,让人咂舌。
我从著名女作家叶文玲的《太阳的香味》中记住了太阳的香味,它是融合着青藏高原战士的万千汗水,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种植而成的蔬菜瓜果的香味。
我从主编甘建华老师的《甘森的西红柿》中饱尝了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记住了那一行行太阳的香味,记住了一夜夜的乡愁。
网上几年“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我与甘建华老师未曾谋面,但他“衡阳雁”的饱满形象一直浮现在我脑海。为弘扬柴达木文化,万里迢迢奔波在瀚海大荒和湘水衡岳间,“高山仰止”让我且行且珍惜这份师生情谊。
在他的提携下,我的文学之路也有了崭新的气象。获得了石油行业多个奖项。春来秋去,在工作的尕斯湖畔、油砂山上,我时常遥望着井然有序的雁阵,感喟“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三十年的西行之路,我从油田作家凌须斌的《西去路漫漫》中走过:“通往柴达木油田的路,逶迤在中国西部苍茫的戈壁滩上,也逶迤在人们的心头,漫漫西去长路上诞生的许多悲壮故事,已永远地熔铸在荒凉的土地上,萦绕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是的,我用生命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行走奔波于这条西去的漫漫长路,其中的艰辛以及痛并快乐着的历程,唯有和我一样亲临在场的柴达木的奋斗者、奉献者、播种者感同身受。也正是有了这些不寻常的经历,我才写出了载于此书中催人泪下的《重返西部之西》。
我历尽千辛万苦走过的路,谁说不是一条壮美如画的路呢?
柴达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正是有了这些扎根高原、坚韧不拔的最可爱的柴达木人,才使这片荒寂的大地变得生动有趣。才使这片高天厚土变得美丽如画!
平生酷爱旅行的我,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最难忘的依然是《翡翠天镜湖》:“海西最西的茫崖,有宝蓝的天和翡翠之镜……当远方的游客奔向尕斯库勒湖时,必将惊叹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我有幸通过甘老师认识了文中作者茫崖的唐拓华老师,跟随他站立在盐花盛开的湖水中央,饱览了遗落在偏僻而神秘的荒漠中翡翠色的大美之水。這片不知名的湖水美的惊心动魄,美的撼人魂魄。谁说这不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土地!柴达木的每一处风景都美的不同凡响,美的让你无以忘怀,美的让你去了还想再去!
柴达木的大美从我的文友姜鸿的《有一种呼唤叫阿尔金山》一文中被再次唤醒:“登上海拔4485米的垭口,一片蔚蓝色的湖泊出现在眼前,远远望去,群峰巍峨、峡深谷幽,阿其克库勒湖如一条碧玉带镶嵌在山的尽头,褐黄色的山体、蓝天白云、碧玉、辽阔的盆地,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荡气回肠。”
无疑,我们以及曾经在柴达木生活工作过的甘建华老师,都是紧贴这块土地,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这片熟悉的辽阔大地书写歌颂的引领者。引领广大读者向青藏高原更深处远游、向灵魂更深处接壤。我们无愧于柴达木这片热土的呼唤!
此时,你是否也想与我一样不舍离手,不舍停眸,不忍合页。行走在这格调高远、情怀满满的立体文学文本景观中,在浓淡相宜、疏落有致的字里行间深深体味、感悟这份沉甸甸的致美。
时光湍流而去,想到明年桃花笑春风的这个季节,我将离开奋战了30年的如画一般的柴达木,不觉眼眶湿润,呼吸哽住。想象千里之外的雁城衡阳,甘老师不辞劳苦惠心惠力汇集柴达木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湖、一人一事。一遍遍抚摸西部之西的美好过往。这些美妙音符般跳跃在我心上的文字,让我的灵魂漫游于明亮的柴达木天空,让我的心不朽于画一般的柴达木,让我的目光聚焦于这本凝聚着甘老师汗水与泪水的杰作中。
于我,穿梭在这一页页美文名篇中,深情款款地吟诵出一行行铿锵的字眼,这本厚重唯美之书就是我离别柴达木的最美纪念册。当我老了,抱着这些煨心的文字,在千帆过尽时,依然大声喊出:风景这边独好!
当我再次仰望油砂山烈士纪念碑,想象着甘建华先生的夙愿:“在纪念碑旁边,能不能立一尊木买努斯·伊沙阿吉老人的铜像?或者立一组阿吉老人与放歌油砂山、赞美尕斯湖的李季、李若冰先生的群像?”,哪一天能实现……先哲们和我们遥望、指着“尕斯油花盆”,深情地说:这是“瀚海潮头观茫崖,油海一路望昆仑”最经典的大美!
后记:
写书评时,看到了甘建华老师知己同乡好友中国台湾现代著名诗人洛夫去世的消息,微信上得知甘老师处于深深悲痛之中,组织衡阳老乡发起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我想,柴达木的西部之西是他心上的《烟之外》,时常在涛声中、在细雨中呼唤着“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他曾经工作过、奋斗过、爱过、恨过、写过,惘然然、激情哉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