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蓉蓉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老师讲课时总是在黑板上写满满一黑板,然后擦黑板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和老师就变成了“白头翁”,当时我就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发明一项技术可以能让老师轻松的上课。”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我发现我的愿望实现了。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件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仅能实现高效省时的课堂效果,同时它还省力,老师只需有电脑,轻轻一敲键盘即可,它成了装扮课堂亮点的法宝。参加工作以来,我尝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甜头”,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一、它动静结合、声情并茂,揭示本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粉笔和语言,单一静态加以想象来处理这些知识,这样学习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缺乏生动的主动探究过程。而信息技术课件形象直观、善于动态描述,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形的移动、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来提高感官接受信息的效率。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课件的封面就可以用多媒体设计一个正在运动的“钟”,这样一个画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生看到钟在滴滴答答的走着,听到“嘀嗒嘀嗒”钟的声音,学生就在一个活生生的“大钟”面前来研究它。多媒体演示具有“复原”功能,所以这种练习不断重复,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从钟面上直观感受到1分钟=60秒,再通过时针和分针的配合转动可以让孩子知道1小时=60分。我还用身边孩子的几组生活画面,使学生观察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并根据画面说出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情?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利用多媒体的“复原”功能,让孩子体会到1分钟、1秒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孩子可以自由发言。同时展示生活中很多高科技1分钟能做的事情,借此展开思想教育,教育孩子要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二、它创设情境,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一节好的课堂设计,这个课堂已经成功了一半。老师们都会在课堂导语上下很大功夫,可有时候语言设计的再优美动听也不及课件吸引孩子。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这是一节概念教学,概念出现的“依次”、“不断”、“重复”等这些专业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听到,如果这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上课就让学生做除法题,然后自己总结,学生学得很费劲,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果紧抓住概念中存在的“循环现象”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用多媒体特殊的呈现方式带入课堂,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一开课就用课件演示生活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这7天时间,配话外音并连续重复进行播放,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知识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从而导入新课“循环小数”。学生在观察时会对概念里将要用到的“循环”现象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对循环现象会产生好奇感,有的还提出一年四季也是在循环等等,看学生有了兴趣,这时再出示除法式题,让学生去试除、去观察、去发现、总结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转移到对循环小数的学习之中,学习积极性很高,也突破教学难点。
三、它联系生活与数学,实物演示体验知识生成
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在讲授《元、角、分》这一课时,老师不必为收集各种版本的人民币发愁,直接用课件展示人们币,而且数量想要多少都可以,解决了老师准备教具的繁琐;在孩子的欢喜声中观察人民币,孩子很快识别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元、角、分”这三个字时,有意识的把“元”字写最大,接着写稍小的“角”,最后写最小的“分”。这样的课件设计让孩子直观的感觉到这3个人民币单位谁是最大的,谁是最小的,它们之间都是10倍的进率,为接着讲单位换算做好铺垫,也能结合课件带领孩子整理知识。我又设计了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用课件展示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个如果让老师去描述商品的价钱,估计很耗费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商品去准备。这个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解决了学生对“找钱”問题的困惑。信息技术课件弥补了很多现实生活的不足,让孩子轻轻松松学数学、高高兴兴用数学。
四、它巧设练习,及时巩固新知,扩大学生视野
新课标下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利用信息技术能节省老师的体能,尤其是对担任多个班级的老师来说,老师不用每节课都写大量重复的文字,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现在很少有老师拎着沉沉的小黑板去上课了。
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利用课件呈现“分割”、“旋转”、“补体”等动态过程,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孩子一目了然,产生立体感效应。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充分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走在数学课改的路上,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件,保证信息技术课件的实用性,课堂上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信息技术课件就会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发挥其特殊功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课堂充满生机,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快乐学习!
参考书目:
(1)肖文雅 2007年著《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
(2)王清 2006年著《教育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