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在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教学育人中的探讨

2020-05-21 16:23苏洪龚悦汪泉
科技视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苏洪 龚悦 汪泉

摘 要

为了提升弹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发挥毕业生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特色作用,可以对全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研究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将具有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成绩,增加学生对母校、专业的归属感等一系列益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将会对弹药专业发展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导师制;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科研能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37

0 引言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于1978年以煤矿火工品开始招生,是我国最早培养民爆人才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立足民用爆破器材和工程爆破技术,面向全国爆破器材生产和爆破作业行业的需要,涉及矿业、基础工程建设、国防军工、公共安全等领域,以爆炸理论、爆破技术、燃爆安全等基础理论与业务素质教育为重点,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培养的本科生需要经常接触炸药等危险物品,因此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思想品质、较高的安全意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1 本科生导师制内涵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格兰,最早用于研究生教育,本质属于精英教育的一种,19世纪中期,哈佛大学校长把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教育中[1]。我国从二十世纪早期引入本科生导师制,燕京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等学校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制度改革和探索,本科生导师制逐渐被取消[2]。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和社会又开始重视本科生导师制,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发现本科生导师制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1 培养弹爆专业学生创新与科研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上,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弹爆专业大一、大二课程主要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大三、大四课程才涉及炸药爆炸理论、燃烧理论等专业課程。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基础课时,觉得枯燥乏味,不知道高数等基础知识怎么用如何用,学习效果差。本科生导师制正好弥补这一点。从大一入学,即给每位学生配备专业课导师,学生加入自己导师的课题组,必须参加每个导师组会,学生能接触到专业知识,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了大一对专业的了解,大二开始,学生便可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在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引领下参与导师的课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什么是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大三开始,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有了大一、大二基础,学生便可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题、设计、试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运行所学知识探索前沿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1.2 对弹爆专业学生实行立体式关怀

普通教育制度实行专业教师负责知识传授,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生活等问题。但是辅导员面对学生众多,不可能无微不至照顾到每位学生。本科生导师制是基于人文关怀孕育而生[3],每位导师只面对5到10名本科生,再加上有导师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辅助,导师可以很清楚每位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怀。导师和学生日常交流过程中导师的为人处事、职业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实现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

1.3 为弹爆专业学生打造专属培养方案

现如今高等教育以大众化教育为主,实行班级制教学,一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这种批量化的教学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本科生导师制由于专业教师面对学生较少,可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体系,在普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专属的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2 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探索

2.1 学院顶层设计,导师竞聘上岗

学院进行本科生导师制顶层设计,制定健全制度,设有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确保导师制高效执行。本科生导师制主体及导师实行竞聘上岗,由导师自己提出书面申请,并签订承诺书,确保导师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

2.2 双向选择为主,学院调控为辅

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学生和导师自主双向选择,最后由学院辅以调控。双向选择时间定为大一下半学期第3周进行,学生可以有一学期的时间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等信息,导师也有时间了解学生。学生主动申请,提交书面申请表,然后由导师决定是否接收。原则上,导师没有明确理由,不得拒绝学生选择。最后由学院统一调配没有选择的学生和老师。

2.3 以导师培养为主,研究生培养为辅

本科生导师制主体是导师,研究生是辅助,导师和研究生合力全方位辅导本科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导师和本科生需定期见面,学生向导师汇报近期学习、生活情况,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等特点,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以自己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研究生和本科生身份同属学生,能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本科生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发挥智力生态的育人效应。

2.4 明确奖罚机制

每一学年,学院组织导师以PPT形式进行导师制工作汇报,并以学生打分、学生成绩、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学科竞赛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优秀者以一定形式对导师和学生进行奖励,考核不合格者,学院敦促导师拿出整改方案,并在下一学年中期对该导师再进行考核,如再不合格者,做出减少工作量等相应惩罚。

3 本科生导师制预期成效

(1)提高学生成绩,尤其专业课成绩提升明显,不及格人数大幅降低。

(2)增加学生归属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老师及学校。

(3)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本科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量、质量将会提升明显。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立项项目也会明显增加。

(4)考研率得到提高。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学生考研人数将大幅增加,考本校本专业研究生人数增加将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平和光.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105-110.

[2]邹友,刘志娟,贺莉萍.本科生“导师制”在管理育人中的效果评价[J].科教论坛,2019,30(19):304-305.

[3]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17(06):64-66.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