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

2020-05-21 16:23林小静
中国铁路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百合花橙子礼物

林小静

庚子年到来前夕,我收到海青从南京寄来的新作《时光的礼物》,只看书名,便已被吸引,再加上淡雅精美的装帧,让人不由得耳目一新。

真正安静下来读《时光的礼物》,是春节到来之际。那时,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发起高烧,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传播,我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住进了医院,开始了打针输液吃药的日子。

起初的两天,由于高烧反反复复,再加上自己心中颇有压力,担心真的在出差途中感染上了病毒,所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后来体温渐渐稳定下来,我的心情也逐渐放松,每天输液的几个小时里,我就拿出海青的书静静阅读。

我喜欢一种碧潭飘雪的花茶,据说产于四川峨眉山。用早春的茶叶嫩芽,配以雪白的茉莉花蕾,并经过精心窨制,冲泡之后醇香可口,淡雅适度,无论品之、观之,都不失为一件赏心悦目之事。而读海青的书,便如品此茶一样。

海青的文章,最难能可贵的是干净、率真。可以说,她笔下的一字一句,都给人以美好。像《小站来舟》《高铁茶香》《乘着高铁去实现梦想》《差一点错过的石湖》《手道》等文章,读后总给人以温暖。那个来舟车站的幸福女孩小慧、那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爱茶女子、那个带着一身青春气息闯荡北京的聪玉、那个善良的石湖看门老头、那个善解人意的按摩师晓玲,在她的笔下,都闪现着希望的、美好的、让人怦然心动的亮光。而且,透过这些文章,我们还可以发现,海青是一个很直截了当的人,在她眼里,她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了什么,便写什么,从不遮掩。不像有的大家作品,读了半天,还在迂回,还在低吟,久久切入不到正题。这倒不是说后者的文章没有可读之处,而是后者的文章写起来手法和境界更高,而这样的作品,不是一般文学爱好者所能驾驭的,尤其是我和海青这样刚进入爬格子之门的人。与其东施效颦模仿别人,不如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的学起、写起。试想,这不也正是每一个作家的必经之路吗。

整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海青在《心想事成》一文中描写到的父亲。

“我们风尘仆仆回到家,才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萝卜排骨汤福建线面,爸爸便探过身子问我:‘要不要吃个橙子?我跑了两个超市,买了两种,你看哪种好吃。”

“爸爸的一只眼睛在2017年9月突然失明,那一年他75岁,另一只眼睛也只有0.6的视力。”

“回南昌第二天,下起纷纷大雪。第三天雪厚结冰,我们不让老人出门。而再过一天,我们就要返回南京。爸爸望着窗外的积雪,喃喃自语,发愁不能再出去买橙子。看着我们收拾行李,箱子一半没有装满,爸爸特别着急。第三天下午,雪稍微有些融化,爸爸没有跟我们打招呼便出门了。不久从老宅子里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买好了15斤橙子,让我们出发的时候记得带走。原来,他一个人坐车到超市买了橙子,又用小拖车拉回来,提到三楼的老宅里。”

“返程的列车上,我慢慢吃着甜蜜蜜水灵灵的橙子。感慨万千,我不知道爸爸是如何用另一只只有0.6视力的眼睛,摸索着坐车到超市,如何吃力地为我一个个挑选橙子,又如何在刚刚化雪的路上费劲地拖回15斤橙子,并拎到老宅中打包得结结实实。”

我每次读到这些语句,勾画着海青笔下的父亲时,都会想起我的父亲。因为,海青写出了天下所有父亲对儿女的爱。这样不矫揉、不造作的描写,还原了我们记忆中那久违的父爱。什么才是一篇好的文章,我觉得能打动人、能唤醒人心中那正在麻木的、淡去的亲情和感动,就不失为一篇好文。

海青笔下最温暖的文章,是她记录与小狗狗“you”之间的生活。在《我的苟且生活》《我是一只小狗狗》《打动我的三个瞬间》这几篇文章中,我才得知,“you”原本是一只流浪狗所生的小狗狗,2017年中秋节海青前往大圣寺,在寺内遇到了刚出生40天的“you”,跟随着妈妈在流浪。当看到这只又萌又可怜的小生命时,从未有过养狗经验的海青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她不远数百里,将这只后来取名为“you”的小狗带回了南京,并悉心照料,呵护有加,开始了累并快乐的生活。

“我下班回家,它伸个懒腰,热切地迎上来,跟着我。我做饭,它不离我左右;我吃饭,它坐在饭桌下;我洗碗,它蹲在我身旁;我洗脸,它仰着脑袋等着我。”“我和you在一起很开心。我们在篮球场一起晒太阳,吃蛋卷。我看它欢腾地追落叶、追蝴蝶、追小鸟,很有趣。”

就这么读着海青的文字,跟着海青走进狗狗的世界,感受着“you”的机灵,不觉为“you”的命运感叹,更为海青的善良感叹。对待一只狗狗尚且如此,那对朋友、知己,想必海青更是付出了一颗真心。

通读海青《时光的礼物》,我也才进一步得知她当年为了爱情,只身前往南京。我常常想,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少女,为了爱情,离开家门,远走他乡,当时她的心情该是多么的复杂呀。在《刻骨铭心的那一天》一文中,海青这样回忆道:“17年前的下关车站,早晨,清冷而凛冽,巨大的行道树法国梧桐静默立于马路两旁,天空很蓝,像今天这样晴朗。不一会儿,那特别有意义的警报声想起,我就这样既惶恐又忐忑又幸福地投入了南京的怀抱。”总听别人说,无论什么时候,作家笔下的人和事,都必须符合人性,说白了,就是符合正常人的思维。而我读了海青的这篇文章,尤其是这一段的描写,我觉得,这完完全全就是她那样一个年龄阶段的人该有的情感流露、写照。不像有的作品,把爱情写的过于热烈、滚烫、忘我。

有人可能会问,海青当年追求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我想说,从他的爱人为她写的《和她在一起》这篇序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这是一个充满幸福和甜蜜的答案。

我在病床上讀书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会问我读的是哪位大作家的畅销书,我说是我一个朋友新出的书后,都对我有这样的作家朋友报之以羡慕的目光。

这让我想起我和海青的相识。

那是在2018年中国铁路作协在北京组织的文学骨干创作培训班上,我和海青作为学员,一个从山西的黄土高原出发,一个从南京的秦淮河畔启程,相聚北京,相识北京。大家畅谈学习感受,畅谈创作心得,而眼睛纯净得像一汪清水,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的海青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习结束后,我因单位有事,匆忙与大家告别,赶往车站返回太原。

我深夜到家之后,翻看微信朋友圈,看到海青临回南京之前,和安徽的文友沈燕、青岛的贵梅去了一趟景山公园、长安街、天安门和中山公园。她说在北京城,无论走到哪里,都想发一会儿呆。我深知她这是对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产生了灵感,将来也必会形成文字,所以,对她的这种没来由的发呆,我很有同感。事实证明,海青回去后,确实写了初次去北京的感觉,一篇《我在北京发发呆》,收录在她的新书中,让人读后既亲切,又清新。

我想,海青这么多年,就是这样一路走,一路写,从而有了今天的这本新书。

说起她的这本新书,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春天,海青通过微信告诉我,想把多年撰写的散文整理成书,征求我的意见。我听后,当然是极力支持她,因为海青不是一个随意写写的人,她是一个有文学梦想、有文学追求的人。而一本书的出版,对她的人生,尤其对她今后的文学创作,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正如书名《时光的礼物》一样,这本书,是时光送给海青的礼物,更是海青送给自己、送给多年来一直陪伴她、鼓励她、欣赏他的身边亲人的礼物。这是海青多年的努力换来的。

一个人,心中有梦想,并去实现它,该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呀!

海青的文字,让我在生病期间,看到纯朴的人性,温暖的故事,让我暂时忘记了身边正在蔓延的疫情,让我的心在嘈嘈杂杂的环境中,有了一丝宁静。我出院的时候,带着一直在病床上陪伴我的这本《时光的礼物》回到家中,恰逢家中的一株百合开得正浓烈。我站在那白色的花朵前,轻轻地吸允着她散发出的淡淡芳香,想起林清玄在《心田上的百合花》中写下的一段话: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我都要开花。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此刻,我仿佛聆听到了百合花开的声音,而海青,就是那株生长在山谷中的百合花。她不会因小草的讥笑而停止追求梦想、实现自己价值的脚步。她会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深信,总有一天,这株百合花身上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猜你喜欢
百合花橙子礼物
偏旁之差
满意还是不满意
百合花
橙子变变变
一朵百合花
爱的礼物
礼物
橙子的圣诞劫
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