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宸 涂文明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升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通过建立竞争力影响因素与竞争力因果关系模型分析所研究的各个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对影响程度。文章将影响因素概括为旅游资源等。以2007—2017年四川省的多个城市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再对比分析,来看四川省在全国的旅游竞争力如何。通过得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之进行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四川省旅游业;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比较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4.064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四川省是推进红色旅游的大省,同时也是四川旅游的一大特色。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政策,帮助四川省在实践中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1 国内外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内冯学刚、赖坤采取一系列国际认可的数据和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找出如今中国旅游业面临的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廖学文选取重庆的旅游现状,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张争胜、周永章选取广东省的数据,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改善广东省的现有旅游竞争力。赵世钊在文章中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选取西南地区的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对旅游产生了巨大需求,旅游业正式进入蓬勃期,伴随而来的就是许多学者对旅游业产生了兴趣并着手研究。国外学者比国内更早研究旅游业的竞争力;国外学者Butter等认为在不同的旅游阶段所面对的问题不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可以推动这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发展。John Tribal运用 CPEST 的分析方法解释各个指标的含义。
2 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2017年旅游产业局势良好,全省2017年旅游收入8923.06亿元。四川省2017年在全国旅游收入排名第五名,而四川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7亿人次,在全国来看也是较高的省份。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的1462 亿增加到2017年的8923.06亿,是十年前的八倍。四川旅游收入,增长趋势分为缓慢上升阶段、快速上升阶段两段,在2007—2008年,除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出现下降外再开始重新上升,之后变为旅游业开始回暖。
2.2 影响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因素的指标解释
2.2.1 关键竞争力
笔者用旅游生产要素来衡量四川省关键竞争力。旅游生产要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投资资金等。其中,选取旅游资源中的自然、人力和投资来看四川旅游业的关键竞争力。
(1)自然旅游资源。四川省在全国属于数一数二的名山大佛聚集地。四川资源和条件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这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旅游世界地理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双遗产5 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 个,超过了我国其他省市。
(2)旅游人力资源。四川省在培养旅游人才这一板块一直以来处于十分关注的状态,需要专业型人才。在2017年旅游从业人员有85万人,专业院校数多达178所。这在全国排名在前三,说明四川省在全国旅游人力资源有优势。
(3)发展旅游业的资金。发展旅游业的资金即是对于旅游业的投资,四川旅游业全省2017年投资达1030亿元。这在全国来看,与其他省市相比也是位于前列。
2.2.2 核心竞争力
旅游企业状况和产业环境状况可以影响这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是一个基础环节。用旅游企业数量和与旅游业相辅相成的服务业来衡量。
(1)旅游企业数。在四川,2017年四川省拥有旅游企业数量为1371家,在全国数量排名前五。可以看出来,四川省的旅游业需要很多旅游企业来市场发展。
(2)辅助产业。在衡量四川省辅助产业的时候,选取了四川旅行社数量和星级饭店数。在2017年,四川旅行社数量为980家,也在全国排名第6,属于比较前段的排名。而星级饭店数为410家,虽然是下降的趋势,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四川省在对星级饭店的核定上越来越严格。
2.2.3 外部环境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可以考虑与外界旅游投资有关,有利于加强该地区的旅游业竞争力。在这里,笔者对四川省環境竞争力上用旅游投资来说明。根据最新数据看四川省2017年投资金额为1099亿元,同比增长38%,说明四川省在旅游业上的投资力度非常大,直接影响四川省的竞争力。
2.3 四川旅游业竞争力检验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四川2007—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各测量指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副本、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四川省旅游统计年鉴。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16.0。
构建模型:Yit=β0+β1投资t+β2从业t+β3企业t+β4景区t+β5人才t+μ(t=2010—2015年)
其中,Yit为t年的因变量,β0为常数项,βi(i=1,…,5)为待估参数,μ为残差项。
从最后的系数得出需要的多元回归方程。因而,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008+0.383x1+0.455x2+0.364x3-1.164x4+1.897x5+1.977x6
其中,x1为投资,x2为在校学生,x3为专业院校,x4为旅客周转量,x5为星级饭店数,x6为A级旅游景区,Y是旅游收入。
笔者从以上构建的模型衡量四川地区旅游业竞争力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和投资、旅游院校数和该种类院校在校人数、星级饭店数、A级旅游景区呈正比,和旅客周转量呈反比。
3 改善四川省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3.1 辅助产业协调发展
旅游业需要其他产业相辅相成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产业链。四川在旅游业的发展商需要始终坚持与其相辅相成的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比如现代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上,注意体系更加完备。尤其在星级饭店的建设上,建设优秀高品质的饭店。只有四川在产业协调发展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产业失衡的结果,从而达到产业之间互助互利的美好局面。
3.2 抓住优势改善劣势
首先,四川地理位置上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界处。所以在地理优势上必须抓住机遇,建设成为交通枢纽。其次,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大,种类多。四川拥有世界最大的熊猫保护机构和人工繁育机构,这也是四川特有的资源优势。极具资源优势的我们都需要好好利用并合理规划才能很好地提升我省的旅游竞争力。
3.3 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需把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理念、充足的资金、领先的技能、科学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四川旅游业如果想要提高旅游业竞争力,就有必要加大开放力度,有来自各个地方的投资者加入四川的一环。四川各大景区、景点人流如织,旅游市场十分繁荣,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和各类企业转向投入,四川旅游业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待各位投资者进入。
3.4 加强旅游型人才培养
旅游业这个行业是属于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的行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旅游业对于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为了提升四川旅游业竞争力,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从如今所提倡的培训模式需要改变,摒弃低门槛。可以采用新的对于旅游人才的管理方法。还有,对旅游人才的输送可以要求政府采取对专业型人才的一些合理优惠的政策以兹鼓励。
3.5 完善行业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当下的四川旅游行业存在着法律不完善的灰色地带,这使得游客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急需完善旅游业的规章制度。对于四川旅游景区出现不规范的旅游现象进行汇总调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问题不同对象提出改善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严惩和杜绝不规范行为。
4 结语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对于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前景十分可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时期,社会投资开始出现吃力局面,消费也不是乐观,我国旅游业却逆势上扬,旅游投资快速上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其中不乏四川省这个地区的发展。四川是旅游大省,是以后世界旅游的中心点之一,这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它的特色,期待四川未来在旅游业上再创新辉煌。
参考文献:
[1]梁文生.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特征[EB/OL].(2009-04-03).http://www.ctnews.com.cn /lyll/2009-04/03/content_615154.htm.
[2]王志发.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EB/OL].(2007-10-11). http://travel.sohu.com/20071120 /n253371793.shtml.
[3]刘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EB/OL].华北旅游网,2007-04-08.
[4]李三旗.美国旅游业给我们的启示[EB/OL]. (2002-08-26).http://www.gog.com.cn.
[5]王明珠.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EB/OL].(2009-04-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96129860100ce5j.html.
[6] 刘德谦.国内旅游的分析及预测:发展与制约[N].中国旅游报,2009-07-18.
[7]潘旅.旅游业: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J].决策与信息,1998(2).
[8]魏敏.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J].开封大学学报,2006,20(4).
[9]张运来.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2.
[10]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2005.
[12]李红.中国旅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部优势[J].学术交流,2003(3).
[13]丁蕾.城市旅游競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5).
[14]王丽萍.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6).
[15]黄进.旅游城市竞争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