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丽红
一、绘本故事
《佩泽提诺》,这个书名有点奇怪而不易记忆。“佩泽提诺”来源于意大利语Pezzettino,意指“小块、小片”,言外之意是不够大的、可能也是不起眼的。书的作者是绘本界非常有名的艺术天才李欧·李奥尼,他是绘本界一位比较多产的作家。他的《小黑鱼》《鱼就是鱼》《字母树》等作品,相信许多读者一定不陌生。1975年,《Pezzettino》面世。1976年,Shel Silverstein(谢尔·希尔弗斯坦)的《The Missing Piece》(中译名《失落的一角》)出版。这两个故事的画面,一个多彩,一个简洁,各有特色。人们常说二者的故事相似,都是在叙述个体寻找自我、接受自我的故事。
《佩泽提诺》讲述的是一个叫作佩泽提诺的小不点儿, 他觉得别的家伙都是大个子,敢于冒险,做事也很漂亮。他却是个小不点儿,所以他觉得自己肯定是什么人身上的一小块儿,然后去不断寻找自己到底是谁身上的一小块。 他问了飞毛腿、大块头、游得快、飞得高……可是大家都非常自信地回答:如果我的一小块不见了,我就不会跑得快、不会强壮、不会游得快、不会飞得高、不能爬上山……后来,佩泽提诺遵照智多星的指点去了砰砰岛。可是岛上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在岛上爬上爬下的佩泽提诺累坏了,他一不小心滚下了山,碎成了很多的小小块儿。这时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和别人都一样,也是由小块儿组成的。
这是关于自我认知的一個故事。告诉孩子即使是最渺小的人,也不是任何人的一小块,鼓励孩子学会欣赏自己,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心。故事里的小P寻找自我的历程就像我们的孩子们,小小的他们从“我是妈妈的宝宝”到“我”到“我想……”体现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渴望自由、独立的过程。故事极简却富有哲理和人生寓意,值得大人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
故事情节有趣,结果令人意外。整个故事线索简单,围绕小方块找主人展开,中间部分反复,采取一问一答的ABC三段式的方式反复进行。A:“请问我是你的一小块吗?”B:“要是我少了一小块,怎么能……”C:“那就继续寻找呗!”反复的情节有利于幼儿模仿创编、创作。同时对幼儿关于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挑战。
二、图画语言
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都是由一块块小方块拼贴而成,配上大块的贴画,色彩明快,构图简洁。每个角色都是用幼儿常用的蜡笔画的,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一幅极棒的画,仿佛是出自自己之手,深深吸引孩子靠近它,阅读它。
几位配角的形象都被设计得非常大胆,斑斓的颜色,块状的拼接,用积木般的堆叠诠释每个个体。这种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和模仿。
故事的主角小P是一个特别的、低结构的、可变性强的元素,他与其他角色形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在故事的讲述中能引导幼儿感受各种的拼摆、组合,实现多元的变化,富有创意、童趣与惊喜,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欣赏与启示作用,同时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与创意思维的发展。
三、创美活动
1. 我是谁
故事里的小P去寻找自我,在砰砰岛上的摔跤,让他明白:“我就是我,即便是小小的我,也是由许多小块组成。”教师可借用此情景给幼儿抛出问题:“哎呀,我这也有许多小块,我是谁?”引导幼儿动手拼一拼,说一说。对于中大班幼儿也可提供一些写实图案让幼儿按照图案拼摆。
2. 海绵纸变身记
材料准备:大小一样、颜色各异的海绵纸若干,清水,棉签,光滑的墙面或操作板。
推荐年龄:小、中班幼儿。
指导:引导幼儿用棉签或手指蘸水粘贴小方块创作,感受一块块连接的变化,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3. 马赛克艺术大师
材料准备:投放方块马赛克瓷砖,深色卡纸、白乳胶等在美工区。
推荐年龄:小、 中班幼儿。
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摆拼马赛克,将作品美化活动室。
4. 拼画添画
材料准备:投放方块卡纸、白纸、水彩笔等。
推荐年龄:中、 大班幼儿。
指导: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小方块拼摆、添画、讲述。
5. 自制图书
材料准备:投放方块卡纸、白纸、水彩笔、订书机等。
推荐年龄: 大班幼儿。
指导:(1)鼓励幼儿续编故事,并创作多幅作品。(2)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册。